返回教学研究

VR技术支持下高职思政课教学问题及其应对
唐智 董文明
【摘要】VR技术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支撑,在服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VR技术在应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作用范围狭窄、使用效率不高、内容生产艰难、迭代费用较大等现实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全校性的宏观调控,凝聚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合力,创新思路,优化设置,整合资源,加强规划,实现“VR+高职思政课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VR技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
【作者简介】唐智(1984-),男,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句容  212400);董文明(1985-),女,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原文出处】《职业技术教育》(长春),2020.5.64~67
【基金项目】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红色资源开发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联动研究”(17JD710026);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18SJA1114),主持人:唐智。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虚拟现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信息技术[1]。其通过创建一种利用运算平台模拟的三维虚拟世界,让用户可以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无限制地感知虚拟空间的事物。VR设备通过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对人体进行刺激,从而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之感[2]。总体而言,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视频、游戏领域内容形态比较丰富、技术水平发展比较成熟;在医疗、教育、社会治理等领域,还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3]。
一、VR技术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
VR技术通过感知线索以及听觉、视觉、触觉等通道的反馈,使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具体化、可视化,增强学习的沉浸感,加深学生和教师、其他同学及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4],是辅助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良好形式。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VR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提出将“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5]。可见,VR技术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思政课现实境遇:VR技术“生逢其时”
当前,思政课教师教的信心不足、学生学的兴趣不高,成为许多高职院校的常态。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即:学校里最受欢迎的老师是思政课教师,最不受欢迎的也是思政课教师。但是,学生哪怕特别喜欢、敬佩某个思政课教师,也不尽然会喜欢这门思政课程。思政课程有成为“鸡肋”的风险。究其原因,与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方式老套、创新不多、亮点不够,不太符合学生的需求、希冀、口味有很大的关系。加之,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往往较为薄弱,对“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容易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此时,VR技术可谓“生逢其时”。它的介入,可以给思政课增添乐趣,可以将有意义的事情(理论、观点、经典、故事等)变得有意思。这种范式的转换,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观上产生一种愿意学习的冲动。
(二)高职思政课守正创新:VR技术“重任在肩”
高职思政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承担着崇高的主体责任、历史使命,其教学内容有着鲜明的规范性,其教学目标有着崇高的指向性,其教学要求有着严肃的立场性。这些都要求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只能是有限度、有原则、有底线的创新。这个创新的前提是“守正”,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准方向。VR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完全可以做到守正基础上的创新,且能很好地契合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和认知规律。VR技术可以用虚拟现实创设一种场景(如100多年前遭受外敌入侵时的惨烈,几十年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建国初期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体验,甚至互动。在思政课教学中,原本令人乏味的教师陈述、无人关注的历史场景通过这种新的手段,往往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并能在这种新颖、深入的教学体验中,将知识内化、理论升华、价值认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正是高职思政课守正创新的一种良好选择。
(三)高职思政课改革图强:VR技术“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也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思政课不仅要向学生(受众)供给思政课教学“产品”,更要提高思政课教学产品的质量。也即是说,思政课程的改革图强,解决的是学生对美好思政课的追求。VR技术在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图强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高职思政课的改革,改的是理念、内容、方法、手段,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加持和广泛使用。VR技术广泛地介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以更新理念、优化内容、革新方法、创新手段,使学生在不断时空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准[7],努力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8]。VR技术可以助推高职思政课讲好故事、讲清道理、讲出风格,可以助力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9]。随着VR技术的更新换代、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不断改革,二者之间的耦合必将给新时代的大学生以美好体验。
二、VR技术应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用范围狭窄
VR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仍是新生事物。在高职思政课界,已经真正使用VR技术辅助思政课教学并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主要有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等少数几所学校。另有一大批高职院校在学习、观摩后,也纷纷选择效仿。不过,这些学校的VR技术主要用于辅助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亲身体验或观看一些难以企及的场景,如红军长征、故宫、某些红色纪念场馆等。由于VR系统资源和设备的昂贵性(根据资源和设备的异同及规模的大小,价格高达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人民币不等),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设备少、学生多,学生基本只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分批次进入VR实训场所进行几分钟、十几分钟的短暂性体验,既不能深入,更难以深刻。
(二)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VR技术的价格较于普通教学技术、手段昂贵,本身的设备维护成本和人员配备成本较高(设备较贵,如有损坏,维修更换价格不菲;设备专业化水平较高,需要专门的人员辅助使用、应急处理),一些高校虽然有了VR思政课实践教学场所,但并没有大规模、高频率地使用。一般都是根据自身具有的VR资源,结合开设课程、基于在学学生的数量情况,进行适当安排。由于“僧多粥少”,学生们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整个大学期间,有时候就只能去体验一次,且也只能浅尝辄止。而绝大部分开课的时间里,实践教学场所要么处于闲置状态,要么处于设备使用时的交接、指导、调试、维护、管理状态,使用效率不高。
(三)内容生产艰难
VR具有3I特征,即构想性(Imagination)、实时交互性(Interaction)和沉浸感(Immersion)[10]。VR技术服务高校教育教学几乎成为一种常态,但服务于高职思政课教学却尚属于起步阶段。起步阶段,VR技术内容生产主要的依托有两个:一是直接购买,即从一些专业的VR技术服务公司购买现成的“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是纯“沉浸式”的(提供一种新颖的类似于身临其境参观考察的体验),也有少数提供“交互式”的(可以与“身处”的虚拟情境进行一些互动,如开枪射击、打开开关、牵引绳索、驾驶车辆等)。这些内容采购回来就可以用,使用起来比较便捷,价格也相对便宜,但是缺陷在于同质化严重,容易与其他高校雷同。二是“量身定制”,即根据自身确定的题材、设想及要求,交由专业的公司进行生产。其优点是版权专有,不会与其他高校雷同,但缺点是价格昂贵,且不一定能达成预想的效果。上述两类内容的获得都比较困难,其中价格和技术壁垒是最重要的原因。技术壁垒指的主要是:思政课教师能够提出设想,但完全不懂技术;而VR技术人员虽然懂技术,却不能很好把握思政课的要求和规范。最后的结果就是,生产的内容往往不尽如人意。
(四)迭代费用较大
VR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一样,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由于高职思政课只是众多高职课程中的一种,不少高职院校都难以下定决心在这一种课程中投入巨大的经费。哪怕经过投入,思政课VR实训场所建立起来了,也难以在未来实现有序的资源更新,尤其难以实现设备迭代换新,其中的主要原因仍是价格昂贵。届时,VR实训场所就会面临严重的两难困境:如果选择更新,费用不菲,学校不一定大力支持;如果选择不更新,VR技术必然落后于时代发展水平,或者VR设备必然难以满足正常使用,丧失了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这就导致项目开启虽容易,长期运行却艰难。
三、VR技术应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一)创新思路,拓宽使用范围
近年来,VR技术辅助高职思政课教学时,主要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这与VR技术的特点和高职思政课本身的特征有很大关系。VR的特点是实时性、交互性。VR中的场景会随参观者的位置、视点变化而生成实时动态[11],更加适用于专业课程尤其是工科课程的教学。高职思政课与常规课程主要传授知识、分析理论、传播技能有很大不同,它是传播主流价值、实现思想引领、聚焦铸魂育人的课程。它的重点并不在于知识点的条分缕析,不在于工作流程的循序渐进,而在于通过讲知识、摆道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恪守道德规范、严明法纪意识、遵守核心价值、形成“四个自信”,成长为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基于这一出发点,高职思政课教学部门,可以拓宽VR技术的使用范围,在一些课程、环节,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家深入体验、精细感知、深化认识、提升效果。同时,可以适当地将实训场所开放给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之用,实现资源共享、扩大优质资源的受益范围。
(二)优化设置,提升使用效率
在VR技术应用之初,就应该谋求全校性,甚至跨校性的VR设备共享规划。这样,可以实现校内各院系、各专业、各课程之间的VR设备共享,有条件的(如在大学城等高校密集区域的)甚至可以实现校际共享,将极大地提升VR资源的使用效率。届时,每门课程,只需要生产(或购买)相关的VR内容即可。在此种情形下,高职思政课部门可以根据课程的设置情况,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各自开课的学期合理设置实训项目,既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体验、得到教育,也保证实训资源得到合理配备,提升实训效果。这也有赖于学校层面VR实训场所管理部门的科学调度和高效协调。当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可以适当地满足非教学活动的需求。
(三)整合资源,强化内容生产
VR技术辅助高职思政课教学,技术确实是引人入胜的因素,但是内容才是最终的追求。如上文所述,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VR的内容,既可以购买,也可以“定制”。在实训早期,经验不足、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可以立足于购买,让专业公司的成熟内容产品直接服务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但这不是长久之计。绝不能因为省时省力就沉迷于一“买”了之。待时间充裕、条件具备、准备充分,高职思政课教学部门应当以团队的形式凝聚合力、开展研究、打造脚本,对接专业公司,形成具有版权的自有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内容一定要通过凝聚团队力量的方式才能实现,否则,要么难以完成,要么水平不高,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如果实现了校际资源共享,则能更好地实现高职思政课VR实践教学的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进而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
(四)加强规划,确保有序更新
高职思政课VR实训覆盖的范围非常广,单一实训内容的使用效率较之专业课程也较高,因为专业类VR实训往往只能覆盖一个专业或少数几个专业,而思政课VR实训可以适用于所有专业。这就决定了,在设备选用的时候需要综合考量成本、效果等因素,去选择那些效果较好,能满足基本实训需求,价格适宜,维护和更新成本合理的产品。由于这一技术尚不太成熟,在VR实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料想之中或意料之外的问题。在制定规划时,也必须将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态度考虑进来。除此之外,高职思政课的VR实训可能会和专业院系的VR实训共用硬件设备,这就导致设备的使用时间与强度显著加大,更新换代的年限也会相应缩短。这些都需要在宏观规划过程中进行全面考量,以确保效果、保障质量。
四、结语
VR之于高职思政,大抵属于锦上添花。它能够为改善和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能观照现实境遇,聚焦守正创新,着眼改革图强,是高职思政课(尤其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条件。但是,VR技术应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作用范围狭窄(仅服务于实践教学)、使用效率不高(较多时间处于闲置)、内容生产艰难(缺乏量身定制资源)、迭代费用较大(更新换代较为频繁)等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VR技术服务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做到:创新思路,拓宽使用范围;优化设置,提升使用效率;整合资源,强化内容生产;加强规划,确保有序更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全校性的宏观规划,调动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合力,实现高端统筹,加强协同合作,提升效率效能,将高职思政课建设成为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有态度的高职好课程。
参考文献:
[1]宋亦芳.社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39.
[2]杨栗洋,陈建英,曾华林.VR战略从虚拟到现实的商业革命[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2.
[3]周珊珊.虚拟现实技术渐入佳境[N].人民日报,2019-07-04(005).
[4]梁军,陈丽娇.虚拟仿真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基于SWOT分析法[J].高教论坛,2018(3):5-7.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28)[2019-12-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8/t20190815_394663.html.
[6]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7]张毅翔,李林英.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59-61,77.
[8]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节选)[J].教育科学论坛,2018(15):3-6.
[9]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全体学员座谈时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4-6.
[10]高义栋,闫秀敏,李欣.沉浸式虚拟现实场馆的设计与实现——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红色VR展馆开发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7(12):73-78,85.
[11]张志颖,徐英.动漫造型设计[M].第3版.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