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纲要课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故事
刘爱武
【摘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功。纲要课讲好党的故事,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纲要课教学的应有之义,又是提升纲要课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纲要课讲党的故事,主要是讲好能够使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故事,讲好党史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故事。纲要课讲好党的故事,要抓住百年党史的主流和本质,带着真情实感讲党的故事;要明确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讲党的故事;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透彻地讲党的故事;要注重利用地方资源,结合实践教学形象生动地讲党的故事。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刘爱武,法学博士,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京),2021.2.145~15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1]22-23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背景下,所有这些故事的主角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共产党;讲好这些故事,最重要的就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一门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教学内容的思政课,更应该讲好党的故事。纲要课讲好党的故事,需要认清讲好党的故事的重要意义,明确应该讲好党的哪些故事,把握讲好党的故事的原则和方法。
一、纲要课讲好党的故事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内多次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2]15-16学习党史、国史,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在新时代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讲好党的故事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3]2在新时代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用好党的历史这本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党的故事。
第一,讲好党的故事,才能做到知史爱党,自觉拥护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百年来中国历史取得巨大成就的最根本的原因,拥护党的领导应该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政治自觉。这样的自觉,只能建立在对党的热爱的基础之上。要让大学生爱党,需要首先让大学生了解党、认识党,讲好党的故事正是大学生了解党、认识党的重要的途径。只有讲好了党的故事,使大学生对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大学生对党的爱才能有温度,才不会停留在口头上,才会把这种爱转换为实际行动,在知史爱党的基础上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第二,讲好党的故事,才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红色基因在他们身上得到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坚定不移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110“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111红色基因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不会自然遗传,红色基因的传承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口耳相传、耳濡目染。我们要通过讲好党的故事,完成红色基因的代际传承,使大学生自觉肩负起党的初心和使命,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第三,讲好党史故事,才能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更近了一步,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4],在这个关键时刻,更需要我们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因此,讲好党的故事,“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3]2,是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2.讲好党的故事是纲要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纲要课的课程定位,决定了纲要课需要讲好党的故事。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始终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在高校开设过进行党史教育的相关课程,如《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通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进行调整,增设纲要课为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之一,最主要的用意就是把中共党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来开展党史教育。有学者在梳理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历程之后认为,纲要课的前身是《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课程[5],而这些课程的定位就是讲好中共党史。因此,纲要课的课程定位决定了纲要课应该注重讲好党的故事。
纲要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纲要课的主要任务是讲好党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6]纲要课统编教材的导言也明确指出,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其中的“尤其”二字更是强调了党的百年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纲要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应该是讲好党的故事。
3.讲好党的故事是提升纲要课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如何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一直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长期困扰思政课教师的一个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7]对于纲要课来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好党的历史不失为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党史,可以增强纲要课的吸引力。纲要课教学的对象都是一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刚刚经历了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中学学习,对于大学课堂充满了期待,如果作为公共课的纲要课仍然采取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就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可,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知识和思想传递给学生,势必会增强纲要课的吸引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党史,可以增强纲要课的说服力。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以理服人,单纯的说教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小故事往往蕴含着大道理,讲清楚一个小故事,也就讲清楚了一个大道理。例如,像“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大问题,一个小小的故事就能给出答案。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当年“‘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2]3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只要能够生动地讲好这“半条被子”的故事,就能使大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三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党史,可以提升纲要课的感染力。纲要课在本质上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是一门纯粹的历史课程。所以,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历史知识,而是要通过历史学习实现明理增信崇德,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而增强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同。因此,纲要课与一般的知识性课程相比,更应该注重教学的感染力。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好党的历史,可以引起大学生的心灵共鸣,增强纲要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3]5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之际的殷殷嘱托。对于纲要课来说,要用好党的历史这本最生动的教科书,通过讲好党的故事,使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和总结好党的历史,传承和发扬好党的成功经验。
二、纲要课应该讲好党的哪些故事
纲要课讲党的故事,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讲好能够使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的故事,讲好能够为大学生解疑释惑的故事,还要针对历史虚无主义,讲好党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故事。
1.讲好能够明理增信崇德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党史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纲要课要讲好党的故事,就要讲好能够让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的故事,使他们在明理增信崇德的基础上,增强责任和使命意识,自觉投入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一是讲好明理的故事。党的百年历史中有很多生动而又蕴含着大道理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很精练但却很能说明大道理。例如英雄母亲邓玉芬、甘祖昌从将军到农民的故事等,每一个故事都蕴涵着一个大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2]151纲要课讲好了这些故事,学生就能从中悟出我们党为什么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什么要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为什么始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就能更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含义。二是讲好增信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2]37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百年奋斗史,其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就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矢志不移的信仰,对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个延续百年追寻信仰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进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这里。”[8]所以,讲好增信的故事,不仅对理解党的历史,也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讲好崇德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9]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幅由共产主义精神谱系联结而成的红色道德画卷,无数革命英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以及各个时代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锋模范,共同构成了百年党史的生动画面。纲要课应该讲好崇德的故事,使学生从党的历史中汲取道德力量,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讲好能够解疑释惑的故事
纲要课讲党的故事,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要通过讲故事,更生动深入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一些深层次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大学生解疑释惑。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历史终结论一度非常流行,共产党到底能不能、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还行不行等问题,一直到现在仍然是大学生迫切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纲要课讲党的故事,就应该联系历史与现实,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疑惑,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故事。
一是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故事。客观来说,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最根本的内容就是讲述了一个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并且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因此,纲要课的所有内容都是在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故事。讲好了党为什么能的故事,学生就能深刻领悟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是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10]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故事之中。三是讲好中国特色主义为什么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纲要课要联系历史与现实,通过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前正在上演的故事,纲要课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故事,大学生就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讲清楚党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3]24。对于纲要课来说,也要讲好党史上这些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故事。
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会议,是党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重要节点,反映了党史发展的基本走向,构成了党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讲清楚了这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会议,也就对党的百年历史有了清晰的把握。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本身就是党史的化身,对他们的认识和评价,即是对他们所影响的那一段历史的认识和评价。因此,讲好他们的故事就是讲好了党的故事。
纲要课要讲好党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故事,不仅因为他们在百年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在于讲好这些故事,更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需要。高校“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1]6。历史虚无主义一直以来都把高校作为自己争夺的一个重要阵地,常常借“重新评价历史”为名,抛出一些所谓的“新观点”,迎合大学生喜欢猎奇的心理,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历史观。纲要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让大学生理解“四个选择”,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纲要课的最直接的教学目标,就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从历史虚无主义的过往表现来看,历史虚无主义所虚无的重点对象,恰恰是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纲要课只有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客观全面地讲好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才能“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3]25。
三、纲要课怎样才能讲好党的故事
党的故事虽然精彩,但在纲要课上把党的故事讲精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纲要课讲好党的故事,要抓住百年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明确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结合实践教学,带着真情实感、深入透彻、形象生动地讲好党的故事。
1.抓住党史的主流和本质,带着真情实感讲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1]13情感是故事的灵魂,纲要课教师只有带着真情实感,才能讲好党的故事。讲好党的故事的真情实感来自哪里,就来自于对百年党史主流和本质的把握。
一方面要明确肯定百年党史的重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2]2。从中国近现代史出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才完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根本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出发来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汔可小康”的梦想。从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史来看,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样的冲击,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展现出勃勃生机,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12]5。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正确看待党在历史上的挫折和失误。不容否认,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曾经犯过错误,经历过挫折,甚至是严重的失误。但是,如果从整个党的百年历史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错误和曲折都是短暂的、次要的,不是党的历史的主流。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都是崭新的课题,既没有任何直接的理论可以用来指导,也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用来借鉴。因此,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初期,党只能探索前行,就难免犯错误、出现曲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历经坎坷,也走了些弯路,也出现了像‘十年浩劫’这样的情况。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把握住,像《国际歌》中唱的那样,我们党也不是神仙皇帝,在摸索中前进肯定会有失误,不要因为有这些失误就丧失对党的信念,动摇对我们所秉持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性”[1]11-12。
2.明确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联系整个中国近现代史讲好党的故事
讲故事一定要明确故事的主题和主线,这样才能清晰地讲好整个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所有故事都是围绕一条主线、一个主题展开的,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13]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就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纲要课讲党的百年历史这样一个大故事,不可能用一个专题或一次课讲完,而是要把这个大故事分成许多小故事,一次课一个专题、一个专题一个故事这样讲给学生。所有这些故事都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这个主题,要用这个主题把每次课的专题故事串联起来,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才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完整的故事,才能对党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也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纲要课之所以从鸦片战争讲起,就在于只有理解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才能真正认清党的历史。因此,只有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作为背景,才能讲好党的故事。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4]很显然,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部分,我们也只有联系整个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才能讲清楚我们党的历史。例如,不联系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就不能很好地讲清楚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故事;也只有联系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才可以讲好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故事;只有联系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才可以讲好牢记“两个务必”等关于党的建设的故事。客观来说,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最根本的内容就是讲述了一个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故事。所以,我们讲党的故事,要以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从整体上把握党的历史,真正讲清楚党的故事。
3.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透彻讲好党的故事
讲好党的故事,必须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一是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不能随意演绎党史故事。讲党的故事,一定要有根有据,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演绎发挥、牵强附会,从而破坏党史的严肃性。更不能为了讲故事,刻意去编织故事。这样不仅有损党史的严肃性,也给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空间和借口。二是要全面深入透彻地讲故事。只有把故事讲明白,才能把道理讲透彻。纲要课教师在讲故事之前,首先要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把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弄懂吃透。“教师是释疑解惑的,自己都疑惑重重,讲出来的东西不会是充分坚定、富有感染力的。”[1]13例如,要讲好中国革命道路的故事,就要讲清楚中国革命是怎样从城市走向农村、又怎样从农村走向城市,并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过程,还要讲清楚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三是不能为了故事讲故事,不能只为了听起来精彩,而忽视故事的内涵。讲好党的故事,是为了解疑释惑,使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不能单纯为了改善课堂气氛,把党史上边边角角的故事拿过来,通过奇闻轶事来吸引学生。讲党的故事,要讲有内涵的故事,要真正打动人、真正讲清楚道理。有些故事可能听起来生动,但细细品来却又索然无味,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4.利用地方资源、结合实践教学讲好党的故事
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故事。纲要课教学可以利用好地方资源,结合学校所在地方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与现实,讲好党的故事。地方党史故事对大学生来说,不仅时空距离更近,也往往比较新鲜,从而也更具有吸引力。百年党史中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但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学听到中学又听到大学,已经没有了新鲜感,很难被吸引。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如果总是用同一个故事讲同一个道理,对学生来讲就是强制灌输,会产生逆反心理。而如果能够不断挖掘新素材,用不同的故事讲同一个道理,则会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起到“灌输”的效果,却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纲要课教师要善于结合地方资源,挖掘具有地方特色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新故事。纲要课可以结合实践教学把地方资源利用好,到学校所在地方的革命历史纪念馆、英雄人物纪念馆等实地去讲解革命历史故事。“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在现场讲党的革命历史故事,有很强烈的代入感,会大大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实践教学也可以走进企业,结合企业的发展史,联系企业生产现场,为学生讲解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故事,不仅生动,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
总而言之,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所演绎的就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故事。在这个舞台上,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曾先后尝试成为时代的主角,但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证明,真正的主角只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故事最重要的篇章,就是以人民群众为主角,由中国共产党导演的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故事,纲要课可以、也应该讲好这个故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41.
[5]孙艳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加强“四史”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9):101-105.
[6]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N].人民日报,2011-09-02(4).
[7]“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调研侧记[N].人民日报,2016-02-21(1).
[8]“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纪实[N].人民日报,2021-04-29(1).
[9]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
[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4.
[1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3(9):5-9.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3]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