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高校思政课要讲好新时代中国的“五个必由之路”
肖贵清
【摘要】基于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进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也科学指明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五个必由之路”在对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回应中,引领新时代中国取得重大成就,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高校思政课要深度阐述“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内涵,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意义。高校思政课既要结合新时代的丰富实践,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中国故事,也要加强理论阐释,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逻辑,以解疑释惑。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新时代中国;“五个必由之路”;理论逻辑
【作者简介】肖贵清,男,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84)。
【原文出处】《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6~23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LLZZA049)。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中形成的“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1]。“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也科学指明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基于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时代方位,讲好新时代中国“五个必由之路”,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凝聚奋斗力量、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应有之义。
一、高校思政课需要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
讲好时代故事、传递时代声音,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进历程,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是培养造就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一)“五个必由之路”是对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回应
当前,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愈加严峻,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变局的本质是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无论是世界经济重心的位移、产业革命的调整,抑或是国际力量对比的革命性变化、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则进一步催化了西方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国家发起的“金融战”“疫苗战”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格局的动荡,给新时代中国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洞察到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的巨大变化,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提出了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2]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意味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所形成的战略格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原因,同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机遇。“五个必由之路”正是对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回应。在新的赶考路上,要坚持以“五个必由之路”为引领,科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辩证关系,既要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也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继续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新变革。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统筹战略全局,把握战略主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世界大变局朝着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对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理解“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科学把握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给学生把其中的深层次问题讲清楚、说明白。
(二)“五个必由之路”引领新时代中国取得重大成就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重大成就,并重点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依次在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十三个方面予以呈现。上述重大成就的取得,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彰显了新时代党和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奋斗底色,是新时代中国成功的“五个必由之路”的实践标识。
新时代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涉及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领域,集中体现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充分彰显了“五个必由之路”的科学性和实践成效。“五个必由之路”贯通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既经受了新时代的实践检验,也会在新时代的继续探索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五个必由之路”从实践价值来看,它揭示了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在新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掌握新时代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五个必由之路”作为新时代中国成功的五个关键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展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要继续坚持“五个必由之路”,在新时代已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继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顺势而为,给学生讲清楚新时代大学生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三)“五个必由之路”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斗、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等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这些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五个必由之路”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从五个方面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为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所在,也是党能够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关键所在。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3]48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统一起来,探索出了“五个必由之路”的答案,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保证,同时也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理论话语。“五个必由之路”以新时代中国的奋斗成就为实践遵循,在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突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从而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新的时代意蕴。因此,思政课教师只有从理论上深层次地讲清楚“五个必由之路”,才能使学生弄清新时代中国发展所蕴含的规律,真正使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二、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中国“五个必由之路”的几个重要问题
讲好新时代中国的“五个必由之路”,是高校思政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深度阐述“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内涵,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意义,高校思政课才能真正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增强思政课鲜活性和实效性,提高其吸引力和引领力。
(一)深度阐述“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内涵
理论源于实践,又用以指导实践。新时代中国的“五个必由之路”源于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被赋予以鲜活的实践性特点。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中国的“五个必由之路”,关键要阐述清楚“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内涵。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纳入十四个基本方略,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3]50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和每一个共产党人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要求,更是确保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基本前提。只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障,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够得到切实体现。
一个国家或民族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特定条件下的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5]新时代以来的奋斗成就再次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理论自信,以持续的理论创新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其中一项重要优势便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6]。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的鲜明精神品格,也是中华民族赓续发展的精神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聚共识,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带领广大人民攻坚克难,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难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每一项历史伟业的取得,都是党和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总钥匙”,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7]。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始终贯穿和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忧患意识,精准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步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也是党历经百年而能够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革新自我,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使党的面貌焕然一新,党的革命性品质更加凸显,在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提供政治保证的同时,也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居安思危,勇于自我革命,才能够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联系
“五个必由之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分别从党的领导、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发展理念、党的建设等五个方面系统概括了党在新时代持续奋斗的新鲜经验,给出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能够不断取得成功的答案,这也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几个关键点。“五个必由之路”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不同,但其各个要素环环相扣,互为条件和支撑,从而确保党和人民能够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广泛凝聚全社会共识,汇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稳步前进的磅礴伟力。
“五个必由之路”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置于首位,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密关系,强调了党的全面领导之于“五个必由之路”的统领意义。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全面领导的实现直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命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一旦任何一个环节或细节出现弱化甚至缺失,都必将影响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棋局”。同时,“五个必由之路”将“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放在最后,同“党的全面领导”形成首尾呼应,进一步突出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新的征程上,面对更多更大的风险挑战,如果没有自我革命的勇气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将会受到削弱,也就无法继续承担起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历史使命。
以“第一个必由之路”为逻辑前提,党为什么始终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模式或道路呢?关键在于其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二个必由之路”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及意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8]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以此为“第三个必由之路”和“第四个必由之路”的逻辑起点,建构起了五个“必由之路”之间的内在联系。团结奋斗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是通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的两个重要着力点。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标识,新时代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与成绩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9]只要党和人民继续坚持紧密团结、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作为党在新时代实践探索中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新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进入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三)深入理解“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意义
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之际,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高校思政课需要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中国的“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理论思维、深邃的历史眼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0]中国共产党的自信,源于百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党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以及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正是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人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的提出,凝结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共识。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的提出,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历史篇章注入了强大力量和信心。
“五个必由之路”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是历史的阶段性定位,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课题。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予以回答,并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面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五个必由之路”给出的答案是团结奋斗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二者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持续动力。面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五个必由之路”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以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同时也要看到,上述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五个必由之路”指明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将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力奋斗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中,“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8]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五个必由之路”作为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同时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在新时代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路径。
三、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中国“五个必由之路”的路径
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中国的“五个必由之路”,是持续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打通“主渠道”、巩固“主阵地”的必然要求。为此,需要推进“五个必由之路”的相关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既要结合新时代的丰富实践以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中国故事,也要在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逻辑中解疑释惑。
(一)联系思政课教材讲好“五个必由之路”
完善思政课教材与课程体系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任务。讲好新时代中国的“五个必由之路”,首先要紧密结合各门思政课教材,实现“五个必由之路”的相关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推动“五个必由之路”内容进教材,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关键一环。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国家统一开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全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统审统用,其中高校思政课教材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编写,以充分保障教材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完善的相关要求,要“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11],以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及可读性。因此,基于高校思政课教材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原则,需及时将“五个必由之路”这一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教材,满足广大师生对高校思政课教材的现实需求。
高校思政课是由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具体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近年来随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发展,以及思政课程协同课程思政的加速推进,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日臻完善。高校在推进“五个必由之路”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既要因“课”制宜,根据课程的特点差异多维阐释“五个必由之路”,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着重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作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判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侧重于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阐释“五个必由之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重点突出“五个必由之路”之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与价值,等等,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讲堂与学校小课堂的课程平台,注重文本阐释、理论宣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配套以课程建设相关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以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建设质量。
(二)结合新时代丰富实践讲好“五个必由之路”
“五个必由之路”的历史叙事不是抽象的意识凝练,而是一个由明确的历史主题主线和伟大历史成就共同建构起的叙事体系,串联着新时代发展的“中国故事”,为高校思政课知识宝库建设提供支持。在现实联系中深入挖掘“五个必由之路”的中国故事,并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的重要途径。
依托新时代中国的重大成就和经验,积极挖掘“五个必由之路”的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3]109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重大成就及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新时代的奋斗历程光辉璀璨,取得的成就硕果累累,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为主题和线索,高校思政课在讲述“五个必由之路”的中国故事时,应避免老生常谈式、新瓶装旧酒式的故事,代之以更符合时代潮流、更具内容生动性和课堂吸引力的鲜活故事,以切实提升“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影响力。
联系实际,讲好讲活“五个必由之路”的中国故事。联系实际,运用生活话语讲述理论,是增强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的重要手段。在“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话语融入课堂的过程中,要深入浅出,将宏观的、抽象的话语叙事转化为生活化话语,才能够使“五个必由之路”更好地入脑、入心。从理论的生活化价值取向来看,“五个必由之路”深深植根于人民的现实生活之中,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精神依托。高校思政课要多选取贴近教师或学生身边的改革故事、小康故事、抗疫故事,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也要善于用生活化话语讲活“五个必由之路”的现实生活故事,以激发师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程时,可围绕“团结奋斗”的精神价值设置相关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团结奋斗”的先进典型和案例,在议题式讨论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
(三)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逻辑,以解疑释惑
常讲常新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特点,也是高校思政课的魅力所在。在推动“五个必由之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从学理和价值两个维度把握好“五个必由之路”,在解疑释惑中讲好“五个必由之路”。
要在学理逻辑上讲好“五个必由之路”,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和科学的知识理路说服学生。“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2]“五个必由之路”有着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丰富的理论内涵。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纵向的历史与现实发展中、从横向的国内外对比中等多重视野对“五个必由之路”进行生动、深入、具体地剖析,将“五个必由之路”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讲明白,将“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逻辑讲清楚。
要在价值逻辑层面讲好“五个必由之路”,以真理的价值力量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坚定“五个必由之路”自信。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也是一段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持续创造历史伟业的历程。“五个必由之路”充分展示了党的历史自信,这种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13]。高校思政课要把“五个必由之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结合起来,讲好中国道路同“传统的”“外来的”“西化的”道路的区别,以坚定道路自信;把“五个必由之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历程结合起来,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坚定理论自信;把“五个必由之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历程结合起来,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以坚定制度自信;把“五个必由之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历程结合起来,讲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坚定文化自信。
解疑释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发现、分析、思考和解答问题过程中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4]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讲透“五个必由之路”的中国故事,就必须深入学生群体之中,知道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对“五个必由之路”的基本认识和接受情况,找准“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意识的契合点,及时为学生解疑释惑,才能够使“五个必由之路”的意义和价值真正获得学生的认同。针对学生常提问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可建立专门的问题库或线上互动平台,组织专业教师队伍进行问题解答与互动辅导。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借助各类思政课教学平台与资源,科学运用灌输与启发、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及时回应,使学生真正理解“五个必由之路”为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以及新时代怎样继续走好“五个必由之路”,继而引导学生成为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N].人民日报,2022-03-06(1).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0.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4.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1.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70.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97.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9]习近平.在二〇二二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1-31(1).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
[11]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13]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1).
[1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