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 主办单位 | : | 中国人民大学 |
| 指 导 |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
| 学术支持 | :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
| 顾 问 | : | 杨瑞森 顾海良 逄锦聚 陈占安 |
| 王顺生 郑永廷 胡树祥 | ||
| 编 委 会 | (按姓氏笔划顺序) | |
| 主 任 | : | 靳 诺 |
| 副 主 任 | : | 艾四林 齐鹏飞 吴付来 郑 萼 |
| 郝立新 骆郁廷 高德毅 | ||
| 委 员 | : | 王宏波 王 岩 王 易 王学俭 |
| 王炳林 王树荫 王韶兴 邓纯东 | ||
| 冯季军 曲建武 刘先春 孙蚌珠 | ||
| 孙熙国 纪亚光 杨晓慧 李 辉 | ||
| 吴潜涛 佘双好 宋 进 张雷声 | ||
| 陈大文 武宝瑞 庞晓玲 洪晓楠 | ||
| 秦 宣 徐维凡 高自龙 高国希 | ||
| 黄 琦 黄蓉生 韩宪洲 韩喜平 | ||
| 主 编 | : | 王 易 |
| 出 版 | :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 中心主任 | : | 张可云 |
| 总 编 辑 | : | 高自龙 |
| 副总编辑 | : | 钱 蓉 李军林 |
| 编辑部主任 | : | 王春磊 |
| 责任编辑 | : | 赵 畅 刘 芳 |
| 地 址 | :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文化大厦 |
| 邮 编 | : | 100086 |
| 电 话 | : | 010—62516657 |
| 电子邮箱 | : | fzbjb2017@163.com |
| 出版周期 | : | 双月刊 |
| 国际标准刊号 | : | ISSN 2096—1804 |
|---|---|---|
| 国内统一刊号 | : | CN 10—1387/D |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篇 名
作 者
| 理论探讨 | |||||||
|---|---|---|---|---|---|---|---|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认同功能 | 陈金龙 | ||||||
|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的文化底蕴 | 何虎生、王 玮 | ||||||
| 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 | 温 静 | ||||||
| 在提高学生的社会思潮辨识力中固本培元 ——谈提高和巩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 何 畏 | ||||||
| 中国青年发展与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再出发 | 杜玉华 |
| 课程建设 | |||||||
|---|---|---|---|---|---|---|---|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导读 | 艾四林 | ||||||
|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唐景莉等 | ||||||
| 以“链”的思维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李正军、文春风 | ||||||
| 论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 何益忠 | ||||||
|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三维路径 | 涂刚鹏、刘宇菲 | ||||||
| 无缝对接:高校思政选修课范围拓展研究 | 黄岭峻、许换换 |
| 课程教学 | |||||||
|---|---|---|---|---|---|---|---|
| 讲好“中国奇迹”:新时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基本要求 | 杨凤城、吴起民 | ||||||
|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 | 宋 俭、廖玉洁 | ||||||
| 大学生民法典教育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 | 陈大文、焦 佳 | ||||||
| 思政课教学要“内容为王” | 梁 巍 | ||||||
|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高校思政课,功夫下在哪 | 冯玉军 | ||||||
| 力行新的教学理念,讲好“关键课程” | 李昱静、王宏波 | ||||||
| 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 | 宋学勤、倪梦琪 | ||||||
| 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十不失” | 沈 震 | ||||||
| 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的层次结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 陶利江 | ||||||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全国465所高职院校的调查 | 王 浩 | ||||||
| 队伍建设 | |
|---|---|
| 做一名政治强的思政课教师 | 曲建武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若干问题论析 | 黄广友、薛明骥 |
| 略论思政课与理论思维——以青年教师理论思维修为为例 | 张澍军、王 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