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全国465所高职院校的调查
王浩
【摘要】围绕当前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现状,从学生视角对班级授课组合方式、考核方式、对教材的认可度、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手段、实践教学现状及学生学习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建议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助推教学模式改革,教材编写向认知体系转化,探索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等。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王浩,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300)。
【原文出处】《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广州),2020.5.20~23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党的十九大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问题研究”(2018JKSJD71);2017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思政课实践教学促进高职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现路径”(17JDSZK059);2018年度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发展状况研究”(18JD-SZK005)。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努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必须向人性化、主体化、信息化方向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基础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步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1]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态度、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及政策支持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而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新认知和定义。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发展状况影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课题组在全国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的支持下,于2019年4月-7月就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问卷星在线调查。有效填写问卷140843份,参与调查的包括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职院校,其中公办国家(省级)示范/骨干高职占74.3%,公办非国家(省级)示范/骨干高职13.3%,民办高职9.8%;参与调查的大一学生共111103人,占78.9%;大二学生26736人,占19%;大三学生3004人,占2.1%。在调查对象的专业类别中,以文、理、工为主,其中文科占比44%,理科21%,工科19.3%。
二、调查结果分析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的与时俱进、方法的创新发展、教师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等方面成绩显著,但从学生视角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现状与学生的期待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班级授课组合和考核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学校改革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在关于“您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班级授课组合形式”的调查中,回答单班的占26.2%,两个合班的占51.5%,三个以上合班的占19.5%,说明部分高职院校仍然存在超额编班的状况,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其原因在于部分高职院校扩招导致学校硬件设施无法配套、师生比尚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350的要求。由于教师任课的班级和人数相对较多,成绩考核的工作量较大,因此考核方式手段必须创新,但从调查结果看,传统的开卷闭卷考试占71.4%,而过程考察和运用多种形式的灵活手段只占27.4%,这说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仍然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考核现象仍然存在,不利于对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二)学生对18版教材认可度较高,但针对高职生教材的话语体系需进一步优化
新版教材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理论研究与重大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的特点。调查数据显示,认为18版教材“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占82.5%;认为“观点正确,阐述准确”的占70.5%;认为“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占54.9%。但也有16%的学生认为教材“理论晦涩,似懂非懂”,原因在于高职生尤其是自主招生的学生理论水平与本科生相比有一定差距,部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较为吃力。为此,教师课堂教学应以统编教材为依据,抓住高职学生的特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向认知体系的转变,实现思想教育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三)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手段呈现多样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效果初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需要借助新手段、探索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获得感。本次问卷调查设计“您最喜欢的授课方法与手段有哪些”,33%的同学选择“传统课堂讲授”,75.9%的同学选择“以案例分析和影像资料辅助的教学”,喜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占49.8%,喜欢“课外实践教学”的占46.4%,“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与自学模式”占34.2%,说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慕课,只占14.9%,说明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推广使用慕课教学,充分发挥慕课教学的优势,使其真正深入人心。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以课内和课外实践为主,学生参与实践课教学的获得感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关于“您体验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有哪些”时,回答“以主题演讲、案例分析和讨论等课内实践”为主的占79.5%;参加“宣传部、学工、团委、思政社团等组织的校内实践”的占50.5%;32.9%的同学参与校外志愿服务,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其他形式的占4.5%,由此说明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仍以课内校内实践方式为主。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校外实践面临学生的安全问题,二是校外实践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由此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形式,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有效填写的140843份问卷调查中,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心理感受,72.1%的同学认为“轻松愉悦有获得感”,但也有27.9%的同学对实践教学有负面评价,其中认为“形式重于内容获得感不强”的占15.9%,“个人融入感和参与感不强”的占5.3%,“没什么感觉”的占6.7%。其原因在于实践过程没有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的获得感明显不足。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隐性逃课行为
在关于“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时,回答“上课认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占65.9%,但是也存在“上课认真听讲,但不参与互动”的现象,占6.4%,说明少数同学对所要探讨的学习问题还缺乏理解和发现。同时调查显示,在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存在着“隐性逃课”行为:23.3%的同学认为“有时候会认真听,有时候做自己的事”,4%的同学认为“必修课为拿学分必须来上课,内心是不愿意来上课,一般做自己的事不听课”,0.4%的同学认为“想上课就去,不想上就不去,对挂科或重修不在乎,反正学校最终都让毕业”。根据调查反馈的数据,隐性逃课的主要原因在于,46.7%的同学认为“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沉闷”,49.7%的认为“教学内容大而空泛,逻辑体系松散,枯燥无趣”,18.6%的认为“教师缺乏学识与人格双重魅力,不是学生喜欢的类型”,29.5%的认为“课堂规模大,人数多,缺乏课堂融入感”,16.8%的认为“很多课堂内容高中都学过,大学课堂没有在内容上进行升华”,还有33.3%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正确认识,对此类课程有先入为主的排斥和不重视”,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规模、教师人格魅力、学生自身存在的功利思想等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
(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发展得到高度认可,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进一步彰显
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我成长发展有何关系”的问卷调查时,回答“能帮助解决认知冲突、价值冲突和思维困惑”的学生占67.6%,认为“能提升自身思维、眼界和格局的广度与高度”的占71.3%,认为“能帮助自身更好的认识自我,坚定理想信念”的占59%,“能让自身明白成长发展与社会和国家的联系”的占52.3%,“感觉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占3.8%。调查数据说明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把理论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进行分析,缓解学生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思想与现实的冲突,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3]
三、对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现状直接关系到这一任务能否得到真正落实;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现状关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采取对策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助推“中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模式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合班人数多,中班教学尚可,但小班研讨难以普遍覆盖。为此可以采取中班进行理论教学,小班进行研讨的方式。在进行小班研讨时,可以采取班级分周轮换的方式进行,同时教师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投入与使用,充分利用主流客户端加强与学生线上线下的互动,利用有关APP采取同步直播的方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成一个开放体系,实现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互动。
(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而向认知体系转化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须德才兼备,才能实现个人成长与服务社会的统一。当前高职教育的理念即培养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转化也应遵循这一理念。为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是要体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体现职业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二是由于部分高职学生认为思政课教材理论艰深晦涩,因此思政课教师可以在教学体系创新方面弥补教材体系的不足,如利用“学习强国”选取优秀的案例资源(图片、视频、文章等),课前布置学生自学,上课时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讨论,增强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或者摘编“学习强国”上的评论员文章,锻炼系统思考能力。每次课前让学生代表发表意见,阐述自己观点;组织学生开展“命题式话题评论”活动,引导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把课外学习与课内分享有机结合起来。
(三)采取综合手段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关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的调查中,66.1%的同学认为“教师要有较强的个人魅力”,19.4%的认为“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生动化”,63.8%的认为“课堂内容能理论联系实际,解惑学生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认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占54.5%,“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能够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的占42.7%。根据调查结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从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入手,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自觉作为学为人的表率,提升授课水平和艺术,在授课风格、授课语言、授课形式上大胆探索;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手段线上教学线下拓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同时对于高职生来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能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要“突出其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此在教学目标上应明确正确政治思想的把控,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职业工匠精神的铸造,在教学活动环节要注重政治思想和实际应用技能的结合,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与专业课的无缝对接的紧密性”。[4]
(四)学校党委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综合施策保障其健康发展
在关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从学校方面考虑,最重要的措施”的问卷调查中,回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经费资助和政策支持”[5]的占81.28%,认为应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深造、教研科研等各项机制及保障措施建设”的占88.19%,认为应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和相关保障机制建设”的占76.08%,认为应“改革教学班组合模式,采取中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占28.64%,认为“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投入与使用支持”的占53.07%,赞同“上级主管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注重落实和专项评估检查、督查,以评促建”的占24.1%。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综合施策,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制,从资金投入、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师资队伍、信息化建设、班级组织规模改革的支持力度,马院、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三方协同,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检查与评估,以评促建,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良性发展。
(五)落实推进“思政第一课”制度
“思政第一课”指的是每学期开学初根据省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主管部门的要求,由书记校长或者二级学院的党总支书记结合热点问题给学生专题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应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保证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想政治理论课”[6]。落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制度,可以使领导了解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教学中学生的反应,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头雁效应”,营造全校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氛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第一课’的示范带动下,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研究和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7]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想教育功能,决定了其必然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历来是高校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和建设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与当前形势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因此,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双重功能,使其更有时代特色,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冯刚: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9(6):51-55.
[2][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4]杜立群: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反思和创新教学的思考[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3):97-100.
[5]蓝燕: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学理论,2014(15):244-246.
[6]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8.
[7]中青在线.广东:“思政”第一课书记校长上[EB/OL].[2018-01-05].http://zqb.cyol.com/html/2018-01/05/nw.D110000zgqnb_20180105_1-02.htm.

2021年 第一期

2021年 第一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略论思政课与理论思维——以青年教师理论思维修为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若干问题论析
做一名政治强的思政课教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全国465所高职院校的调查
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的层次结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十不失”
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
力行新的教学理念,讲好“关键课程”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高校思政课,功夫下在哪
思政课教学要“内容为王”
大学生民法典教育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
讲好“中国奇迹”:新时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基本要求
无缝对接:高校思政选修课范围拓展研究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三维路径
论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以“链”的思维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导读
中国青年发展与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再出发
在提高学生的社会思潮辨识力中固本培元 ——谈提高和巩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的文化底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认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