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以“链”的思维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李正军 文春风
【摘要】统筹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可以借鉴“链”的创新思维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链条的理论支撑、现实基础和制度保障,积极组链、延链、补链和增链,目的是强链。
【关键词】价值链;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
【作者简介】李正军,湖南工业大学;文春风,湖南工业大学。
【原文出处】《中国高等教育》(京),2020.20.33~3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课题编号:19JZD047)阶段性成果;2019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重要保障”和“重要工程”凸显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要在思路谋划中出新招,在实际工作中下功夫,树立创新科学思维,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这项重要工程细腻的“工笔画”。
“链”思维的核心要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大中小学各门思政课如颗颗珍珠散落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教学体系之中。珍珠只有串在项链上才能更加璀璨。大中小学各门思政课也只有串成链条才能聚集合力、创造伟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有“链”的思维,其核心要义是统筹谋篇布局,在一体化上做好文章。
统筹有理论支撑。“链”思维的主要观点就是打通上下游节点,促进资源、信息共享。一体化是其核心思想,包括功能、空间、规划等方面的一体化。学校同企业一样,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供需的问题。企业的产品生产链与学校的人才培养链有着相似性(见下页图)。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链”的思维是可行的。
推进有现实基础。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课程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培养目的有效衔接、无缝对接。在以往的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链”的思维,我们往往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某一学段上,而对思政课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地位缺乏整体性的把握,导致出现了一系列衔接性问题,如内容重复、本末倒置、知识“倒挂”等,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整体育人效果。如何处理好学段与全程、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做到全链条打造、全要素管控和全流程优化,是一个比较紧迫的问题。
建设有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办好大中小学思政课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意义。办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有力支撑。我们要坚定信心,旗帜鲜明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用“链”的思维指导工作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大中小学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积极组链。“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链”的思维指导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应该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不能孤芳自赏、自说自话,而应加强交流、弥补鸿沟。高校应该担当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职责,主动组链、建链,积极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教学团队,推进校际、校地协同;要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真正做到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联动、一体协同。
立足延链。延链就是要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链条向上下游延伸,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向上游延伸,可以延至学前教育阶段,注重幼儿启蒙教育,在学生心田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向下游延伸,可以延至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教师。向上下游双向延伸,可提高覆盖面,强化链条的“咬合力”。
突出补链。补链就是要加快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链条。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中职、技校的思政教育往往容易被忽视,民办学校的思政课建设也相对薄弱。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高职高专院校补短板、强弱项,是组链过程中的主要工作。
企业产品链供应商采购商制造商销售商1销售商2客户1客户2学校人才链幼儿园小学初中九年义务制教育高中中职、技校高职院校学院专升本考研大学
注重增链。在链条的管理中,高校要从单一课程链条(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的“链式思维”变为“网状思维”,从“平面思维”转变成“立体思维”,着力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资金链、队伍链、创新链、责任链等,推动工作链条由线发展到面、由平面发展为立体。增链的目的是夯实思政课程链,打造人才培养链,提升育人价值链。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组链、延链、补链、增链,使思政课程链“强筋壮骨、牢不可破”,从而全面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使之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成为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
构建思政课链条的四个维度
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链条,要梳理时域场域、广度深度等各个要素,实现链内循环和链间互动,形成集聚效应,使课程链条稳固、育人价值凸显。
流程优化:整体规划课程体系。“链”的思维要求优化流程,考虑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一环节的分工合作及利益关系问题,从而使链条的运行效率最佳、成本最优。大中小学思政课链条应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统筹、高校来打造、各级各类节点学校来协同,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在组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成长需求,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分学段分年级予以落实,坚持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现整体流程优化。第一步,界定范围。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一是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相互“割裂”的表现和危害,二是研究目前各学段衔接的情况。第二步,组建团队。管理团队首要职责之一是界定协作规则,明确工作职责,规定冲突与争端的解决办法,避免以后产生误解。第三步,重新设计。要分析原来的业务流程,从同步运行的角度将它们重新整合成能够达到绩效目标的全新流程。第四步,组织实施。要突出“大处着想、小处着手、有序推进”,推动共享信息,促进形成公开坦诚和相互信赖的价值共同体。第五步,持续改善。要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将新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资源整合:全面形成育人合力。从校内来看,要实现“三全育人”与“十大育人体系”紧密结合,打造思政课最大同心圆。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所有课程、所有教师肩负起育人职责,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强化育人内容供给,实现全部课程育人、全体教职员工育人。从校外来看,要整合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金、场馆、师资等,拓展学校育人的空间、平台、载体、手段,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实现“全方位”育人。还要整合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优秀校友、英模人物、家庭等资源,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不断加强校际合作、区域协作,实现“多方并举”。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新媒体,打造学生喜爱的网络教育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再上新台阶。各级各类学校要突出立德树人机制的一体化谋划、整体性构建,强化各种德育资源的要素叠加与深度融合,构建全时间、全空间、全链条、全过程的“德育场”,打造全领域、全方位、全景式、全天候的“共同体”,实现全媒体融合、全资源整合、全要素组合,彻底改变各方力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缺位、失位、越位、错位”的现象,彻底扭转相关要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的现象,促进各个要素、各种资源、各方力量互动融合、同向同行、协同发力,为大中小学生成人成才提供全域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组织协同: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注重组织协同,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首先,要加强党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统一领导,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从横向看,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还是以“条块管理”为主,是建立在职能分工基础之上的。“条条”与“块块”分割,影响整体联动。各级各类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把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结合起来,纳入学校学科布局、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切实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纵向看,大中小学校归属于不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打破省、市、县等不同管理主体和管理层级之间的组织壁垒,优化分工。可以成立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实现省市统一规划、集成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要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协同机制为前提,以协同技术为支撑,以立德树人为共同目标,着力促进学校内外部协调发展,切实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
价值提升:使学生终身受益。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与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更是一条增值链。商品在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中增加价值,给企业带来收益。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链条,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谋划。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要求,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改进工作作风,彰显社会价值,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大中小学思政课应从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认知能力出发,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在价值引领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当代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学习方式,在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上下功夫,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善于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把大道理说得生动易懂、娓娓动听,既入理入情,在“讲什么”上有态度,又入脑入心,在“怎么讲”上有新意,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毕生难忘、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沈壮海.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
[3]李昕.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9(07).
[4]李正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四位一体”工作格局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3).
[5]江鸿波,林秋琴.试论以“六个一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9(19).

2021年 第一期

2021年 第一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略论思政课与理论思维——以青年教师理论思维修为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若干问题论析
做一名政治强的思政课教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全国465所高职院校的调查
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的层次结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十不失”
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
力行新的教学理念,讲好“关键课程”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高校思政课,功夫下在哪
思政课教学要“内容为王”
大学生民法典教育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
讲好“中国奇迹”:新时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基本要求
无缝对接:高校思政选修课范围拓展研究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三维路径
论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以“链”的思维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导读
中国青年发展与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再出发
在提高学生的社会思潮辨识力中固本培元 ——谈提高和巩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的文化底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认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