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运用问题链教学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的探索与实践
卢迎春
【摘要】问题链教学从课前设计、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后延伸探索等方面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近年来问题链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问题链教学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上具有独特优势。但是,问题链教学在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上也有其短板,需要在下一步的问题链教学中加以优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问题链教学
【作者简介】卢迎春,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2021.10.60~6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的阶段性成果。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1]为办好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央财经大学近年来持续推进基于问题链教学创新的思政课综合改革,对激活思政课生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以问题链教学激活思政课生命力的课前设计
每一堂有生命力的课都需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链教学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根本原则,以引人入胜的问题链设计为依托,确保每一堂课在课前设计中就找到课堂生命力的生长点。
(一)以增强思政课生命力为导向设计问题链专题
在思政课教学中,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问题链教学的做法便是把教学任务细化为具体的教学专题。教学专题并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以中央“马工程”教材、党的文献、经典著作、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宣部编写的学习纲要和辅助读物以及教指委发布的教学指南为依据。问题链的专题选择和确定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充分呈现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每一门思政课都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团队有运筹帷幄的能力。教师或教学团队要在每门课授课前规划好该课的教学安排,按照既定的教学任务设计好每一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并保证专题与专题之间教学的连贯性。二是抓住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问题链的专题设计要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这两方面情况来确定重点难点。每门思政课要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全国有统一的要求,这为确定问题链的重点难点设计提供了基本遵循。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不同,这就需要问题链的重点难点设计充分尊重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三是突出问题意识。青年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求知欲,问题链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以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线索确立教学专题,以此增强思政课的生命力。四是及时反映党领导人民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精彩纷呈、日新月异,这些最新成就和理论成果又需要及时、准确地呈现到课堂之中,这就需要在问题链的课前设计中融入最新的理论成果。
(二)为每个专题设计有生命力的教学内容
逻辑严密、翔实饱满的教学内容是思政课生命力的载体。问题链教学以环环相扣的理论问题为线索,串联起丰富多彩的理论内容,让深邃的理论有了吸引力和亲和力。一是明确教学主题。明确教学主题就是要确定本专题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每个专题在所属的思政课中都有明确的逻辑定位,在做问题链设计之前要充分考虑每一专题的理论地位,并与前后专题做好衔接。同时,要分析学生对于本专题的学习期待,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研学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兴趣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确本专题的教学主题并阐述本专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二是提纲挈领地设计每一个教学专题的问题链。问题链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遵循,课程教学围绕问题链而展开。问题链的设计要以问题为导向,把每一个教学专题设计为一个大的问题,再把大问题拆分为几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小专题,在每个小专题下面详细分析其所对应的教材知识点、学生关注点和教学结合点,力图把紧扣教材、回应热点、关注学生相结合。同时为了细化问题,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在每一个教学结合点下面设置3-5个小问题。三是根据每一专题问题链的设计,详细安排每一专题的教学详案。在导入部分,可以采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的热点新闻、电影情节、文学片段、校园趣闻设置课堂导入,用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出教学主题。在内容设计上,必须坚持“思想为本、内容为王”的原则,以深刻的学理为支撑解答每一个问题,把思政课的每一重难点问题阐释清楚。同时,在问题链内容设计中可适时穿插教学案例,以增加生动性和丰富性。
(三)拓展问题链教学的最大空间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问题链教学不仅要为课堂教学设计好有生命力的内容,同时也要设计好课堂的延伸内容,从而把思政课真正和每一个青年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问题链教学在每个专题课堂设计之后安排了拓展内容,拓展内容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研讨。拓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参考文献和文献综述。教材由于篇幅限制能够提供的资料有限,而要深入学习专题内容就离不开大量的文献研读。这个部分的设计就要提供与本专题相关的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学生可以根据文献综述查找到相关文献以便进行延伸阅读和深入研究。二是问题链拓展设计。根据教学专题的问题链设计思路,延伸设计出可供学生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通过提供拓展研究的问题链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课后研讨的方向。三是社会实践策划。思政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在拓展内容部分提供实践策划的思路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策划要提前设计好实践的理论背景、实践的目的、实践的主题、实践的问题链、实践的时间和地点、实践的形式、具体的流程安排、安全注意事项等。
二、以问题链教学激活思政课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是展现思政课生命力的关键载体。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自身的知识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问题链教学因其自身的趣味性、亲和力和逻辑性在增强思政课生命力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而要发挥问题链教学的独特优势,激发思政课的生命力,就需要在问题链课堂教学实践中格外重视以下原则。
(一)设问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问题链教学是由若干问题串联起来的,设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串联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节点,需要反复考量设问的合理性。一是精心设计初始问题。初始问题是问题链的发轫,经过巧妙设计的初始问题不仅能够立刻把学生带入课堂,还能够自然地引出本堂课的问题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点和兴趣点的连锁反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问题链的初始问题设计为例,设问就应该从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中国在过去几年解决的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的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入手,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变化,回答自己所感知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的高度,揭示“新时代”的本质规定性。一个好的初始设问能够顺利地引出课堂的连串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二是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问题链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大问题和小问题的设计都要指向教学大纲中的重难点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和准备的。如果设问偏离主题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设问不合理也容易让学生无从回答。在教学专题的大背景中设问,让学生在情境中回答问题,可以有效避免课堂临时设问的随意性,提高设问的针对性。三是要把握设问的难易程度。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学生由于知识背景不同,对于问题的难易程度感受不同。例如,财经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因为已经通过专业学习掌握了经济相关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讲解经济类相关专题内容时,就不适宜再设置名词解释之类的问题,而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多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四是设问的形式要多样化。设问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提升问题链教学的趣味性,设问的形式和结构可以采用“是或否”“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A或B”等多种提问形式,具体选择哪种形式要根据教学的情境来决定。
(二)理论讲解要有深度和说服力
问题链教学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对问题的关注上,更体现在用深厚的学理对问题的解答上。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会对教师的问题有初步的思考和回答。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之后,总是强烈地希望教师能够回应。在接收到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不仅要及时回应,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要迅速分析和判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情况,继续发掘学生的疑问,并把学生认知的客观实际与教学目标相对接,进而系统阐释理论。在进行理论讲解时,教师要以中央精神和思政课教材为遵循。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件和教材的转述上,不仅无法深入阐释理论,也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导致学生觉得空洞,从而让课堂失去生命力。因此,问题链的解答既要讲出理论的深度,又要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要讲出理论深度,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理论功底。理论功底的提升要以强大的科研为支撑。宏观上,科研支撑可以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成果中寻找,教师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和资源平台。微观上,科研支撑也可以从思政课教师个体的学术研究和学术积累中寻找。在推进问题链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把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路径。问题链教学的每一个专题其实都是一个重大的科研课题,也是一个现实的重大实践问题。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研究,深入研究每一专题所关联的重大现实问题。每一个理论所对应的理论背景、实质内涵、本质要求、根本立场、主要原因、问题挑战、战略安排、实现路径、政策措施等都需要结合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实际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
(三)课堂教学方法要有多样性
问题链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师生主动性的优势,是串联所有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有效工具。但是要提升思政课的效果,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问题链中添加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统计数据、经典案例、对比分析等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增强理论讲解的说服力。具体而言,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专题可以系统讲授的方法为主。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等专题是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层次的基础理论部分,是理论体系中最稳固的部分。这部分内容由于其内在理论性、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度最大的内容。通过系统讲授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把握理论的内在逻辑和展开思路,确保学生对难度较大的理论内容理解的准确性。对于具有制度安排性质的内容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讲解法。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战略安排、领导核心、根本动力、本质要求等理论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抽象性,依然需要重点讲解。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比较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应大胆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安全、国防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国外交、党的建设等内容是与学生实际结合最紧密的部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媒体资讯等途径对这些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以问题链为线索,坚持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原则,增加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辩论法、讨论法、案例法、情景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以问题链教学激活思政课生命力的课后延伸探索
完成思政课的教学并不是思政课的最终目的,推进思政课入脑入心,培养一代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才是思政课的目标。在问题链教学的课堂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基本的知识体系,但是要让学生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还需要在课堂之外继续发力。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和效果较为有限。学生从掌握知识体系到形成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要顺利地实现,要求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自觉运用。这就需要将问题链设计延伸到课堂之外,贯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全过程。
(一)督促学生主动学习
大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方式跟中小学相比具有很大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大学的课外学习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都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指导下进行的,每天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有一定的标准。而对于大学生而言,课余时间的学习大多是自主的,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需要自己掌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而思政课学习的效果体现也不同于实用性课程。许多学生往往不会在课外学习的日程表中专门安排思政课的自学。不少学生往往通过考前一周或几天来突击背诵考试内容,这种学习方式很难实现“入脑入心”的最终目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入手。一是教师应通过一定激励考核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统一的考核和开放式个性化考核都是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机制。在过程考核中,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后布置课后研学,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和温习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所学内容。二是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的问题链延伸到课后,也就是留一部分问题作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待学生再次回到课堂之后,教师可以对上一节课所留下的问题组织学生回答和讨论,并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兴趣。
(二)组织学生自主研究
自主研究是一种深层学习,这是学生依靠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重新构建自己知识体系,进而形成较为牢固价值体系的过程,自主研究是让学生入心入脑最有效的方式。问题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他们对自己所成长的外部世界具有天然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对于传统的思想观念灌输存在逆反心理。通过自主研究,学生从自己主导的研究过程中得出思政课上所学的基本道理,也就形成了理论和价值认同。自主研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读书报告、学术论文、学术交流等。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设计。一是确立研究团队和研究课题。在自主研究中团队学习往往效果强于个体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每一门思政课的重难点问题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二是学生自主设计问题链。在学生的自主研究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链的设计要全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以保证学生在诸多问题中抓住主要问题和重点问题。三是调查研究。学生围绕自己的问题链设计展开调查实践,调查的方式可以是多样性的,可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四是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这个阶段是学生自主研究成果形成阶段。学生以所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实践调查为支撑,最终通过撰写专业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不仅提升了科研能力,同时也为自己信仰的理论寻找到更加坚实的学术支撑。五是汇报总结。研究小组通过汇报向教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他们会给予相应的评价建议,研究小组最终根据建议不断完善研究成果。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对思政课的理论内容形成更深层次的理性认同。
(三)引导学生形成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来说,立德的根本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牢“四个认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青年学生立德的理论武器。要让学生自觉运用、善于运用这个理论武器就需要引导学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结合起来,把自己所学专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珍惜宝贵时间,不断锤炼品格和本领,为将来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二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思政课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思想困惑。当代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发展不协调、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问题;中国开放步伐加快的同时,面对着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干扰的问题;大学生处在最大机遇、最好时代的同时,也面临着就业工作压力增大、生活压力增大的难题。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和思考这些问题,就必须以思政课所学的理论作为思想武器,以理性、客观、全面的方式认识个人和国家在发展中的问题,最终厘清困惑。三要鼓励学生自觉运用理论知识直面和解决实践难题。当学生遇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难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用问题链的方法找到主要矛盾和核心问题,并教会学生以科学理论为武器,层层递进、各个击破,最终解决问题,从而树立坚定信仰。
四、以问题链教学激活思政课生命力的提升策略
从近年来问题链教学的实践和效果来看,问题链教学在提升思政课生命力上有其独特优势。一是问题链教学以针对性、逻辑性、有效性为突出特点,体现思政课的理论特征。二是问题链教学通过问题链的启发性教育增强了思政课的趣味性。问题链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生动有趣的问题设置和问题解答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目标,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三是问题链教学有助于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链教学具有独特的师生互动模式,它“让教师有热情教、学生有兴趣学,能够实现思政课教与学良性互动、相得益彰。”[3]
问题链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其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问题链演绎往往过于烦琐。问题链教学中的问题锁链较多采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从较为简单的理论推导出复杂的思想。要让学生理解理论推演过程就必须以问题的形式演绎所有的推理步骤,否则就会存在问题链条中的跳空缺口。但是,过于冗长的推理和问题链会让学生颇费周折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且相近问题链难免出现重复,对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每堂课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的非单一性又决定了每堂课都存在多个问题链条,这又增加了单个课堂问题链教学的烦琐程度。二是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但教师的思维、视野和理念受个人学历背景、理论背景、成长背景和生活背景等诸多因素影响。而思政课又是涵盖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哲学、宗教、社会、生态、国防、军队、外交、党建、党史等方面理论内容的特殊课程,要以问题链形式呈现复杂的理论内容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掌握这一理论体系。问题链教学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理论的不断更新而更新教学内容。此外,问题链教学还要考虑教学对象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实现问题链的差异化供给,这就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学生问题链学习参与度存在较大差异。问题链教学是一种高频率的师生互动,互动的效果受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影响较大。如果专业或班级氛围本身属于内敛型就会对问题链教学提出较大的考验。因此,问题链教学的效果在不同教学对象中有着较大的差异。
针对问题链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必要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要求并结合“00后”学生思维的新特点,对问题链教学进行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以达到不断激发思政课生命力的目的。
(一)优化问题链设置
在实际的问题链教学过程中发现,并非所有的理论内容都适用于推演型的问题链。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它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八个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这一内容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从宏观和整体上把握其核心内涵。具体每一个“明确”所涉及的问题链,如原因、问题、措施等都不是这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见,为了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链设置必须进一步优化,应当实事求是地对问题链进行设置。教学内容要求直接讲述的时候就应该直接讲述,而不是生拉硬扯构造问题链,把问题复杂化。即便在有多个推演步骤的理论解析中,问题链推演的过程最好不要超过3个步骤,过多的问题推演会让师生把注意力分散到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导致教学过程过于繁杂,难以有效总结和概括,偏离教学主题和目的。总之,应适当控制问题链数量和推演步骤。
(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目前,在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各个平台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的学习和深造机会也越来越多,如由教育部社科司打造的“周末理论大讲堂”,中国人民大学依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组织的“名师讲坛”和“青椒论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开展的各种理论研修和教学研修。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和资源。针对问题链教学的特殊性,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增强普惠性。所有参加一线教学的教师都有提升理论素养的需求,这就应该加强教师培训的普惠力度,让所有教师都享受学习深造的机会。二是提高精准性。由于思政课所涉及的理论内容丰富,教师对某个理论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建立教师队伍中的“导师制”“互助组”等机制,精准帮助解答教师的疑问。
(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链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要求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回答问题。但是,思政课的理论内容大多较为宏大,对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问题链教学的长期经验表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在设置问题链的备课阶段就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把学生思考的问题纳入问题链中。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更没有掌握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自主思考问题。在课堂中,问题链教学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贯穿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因为教学时间限制导致学生来不及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又被教师带入下一个环节,这样不仅容易让学生分散注意力,也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问题链教学更需要张弛有度,适当留白,这就要求教师精讲,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01).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
[3]何秀超.问题链教学法让思政课活起来[N].人民日报,2019-05-24(09)
[4]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022年 第二期

2022年 第二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力模型构建研究——基于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的研究
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与价值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师生四同”模式
基于“翻转课堂”的思政课“五位一体”研究性教学模式探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例
思政课教学针对性提升的三重基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概念教学方法论探析
以教育逻辑为遵循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方法
从掌握“话语权”到提升“话语力”——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探析
运用问题链教学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的探索与实践
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三个重要维度
科学把握《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概括新表述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着力点
着力引导大学生不断提升法治素养——《思想道德与治(2021年版)》第六章重点难点解析
高校思政示范课对常态课的示范引领效应探析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
打造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升级版”
善用“大思政课”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新发展阶段“大思政课”的现实语境、价值意蕴及建设思路
教学要素视角下“大思政课”的建设路径
试论关于“大思政课”的几对范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