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逻辑
李忠军
【摘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与核心任务。“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揭示了培养理论思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的基础工程;“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揭示了培养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的关键所在;“信仰、信念、信心”揭示了构筑信仰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的根本任务。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需要遵循从培养理论思维到培养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再到构筑信仰体系的铸魂逻辑,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科学思想理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逻辑
【作者简介】李忠军,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  西安  710062)
【原文出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京),2022.3.102~11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3·18”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在“铸魂育人”的概念范畴中,铸魂是育人的前提和基础,育人是铸魂的目标和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要命题不仅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历史方位和本质功能,而且清晰阐明了如何推进思政课铸魂的内容遵循和方法策略。会议召开至今已有三年时间,在这期间,学界为了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展开了深入的学理论证,形成了一系列丰富而系统的研究成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再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2](P44)为此很有必要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三周年之际,结合当前思政课的时代要求和现实关切,进一步讨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挖掘这一重要命题在思政课中前后连贯、具有普遍意义的铸魂逻辑,从而能更全面深刻、与时俱进地推动这一重要命题的学术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
一、培养理论思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的基础工程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一定意义上,一个民族理论思维的发展程度决定了这个民族思想理论的深度、思维视野的广度和精神境界的高度。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到过诸多关于理论思维的经典论断,为我们理解和把握理论思维的本质内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本依据。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理论思维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思政课铸魂需要承担起培养青年学生理论思维的使命任务,把培养青年学生的理论思维作为思政课铸魂的起点和基础。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4](P437)这一论述揭示了理论思维对于一个民族能否“站在科学的最高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恩格斯看来,“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4](P436)这种理论思维能够通过“抽象力”从纷繁复杂的经验表象中洞察到不同事物的内在本质,形成关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逻辑性建构和普遍性解释。因为理论思维适用于自然界、人类历史和人的思维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所以理论思维也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历史及其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形式”,[4](P460)积淀了人类历史进程中人的思维对客观世界自觉反映的所有科学认识成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P502)理论思维致力于在解释世界的基础上改变世界,体现了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相统一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正如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中写道:“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6](P599)他认为这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如同“一根红线贯穿着党的一切文献”,[6](P598)也即强调要把根据理论思维形成的“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在党的一切文献中坚持和发展下去。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理论思维创立了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提道:“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6](P217)可以说,这种“理论感”是无产阶级对自己生产生活和革命实践自发形成的感性觉知与朴素理解,同时也为培养无产阶级的理论思维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天然优势。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P11)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彻底的理论”来说服和掌握无产阶级,用“思想的闪电”来彻底击中“素朴的人民园地”,才能帮助无产阶级这个“物质武器”学会运用哲学这个“精神武器”,形成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思维。
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离不开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和科学指导。从青年学生的成长需要来看,青年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亟待用理论思维为其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青年学生在这一成长阶段上心智逐渐健全、精神需求旺盛、思维发展活跃,对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既充满求知欲望,也容易对自身的生存境遇产生迷茫困惑。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给青年学生提供科学思想指导,帮助他们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觉察和深刻思考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思维。从青年学生的使命地位来看,青年学生肩负着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亟待用理论思维为青年学生指明人生发展的道路方向。理论思维内含着对人类社会必将朝向共产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科学信仰。中国共产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依靠青年学生的接续奋斗和不懈努力,这也是青年学生人生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方向选择。青年学生能否形成理论思维,关涉到青年学生能否树立符合共产主义未来世界图景的科学信仰,能否把个人的人生发展指向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道路方向上来。从青年学生的人格养成来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决定青年学生人格养成的核心要素,亟待用理论思维为其建构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理论思维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考察人类社会各种事物的内在关联、矛盾运动和发展过程,必然蕴含着特定的政治立场。这种特定的政治立场反映在青年学生的思维观念中,能够给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提供鲜明而又科学的思想主张,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起符合个人成长和社会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思政课需要承担起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思想头脑,培养青年学生理论思维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明确了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政课铸魂的重要任务。首先,思政课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培养青年学生理论思维的核心课程。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围绕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要求要把思政课铸魂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其次,思政课要通过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思政课既是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要渠道,也是向青年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思政课要深化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认识理解,引导青年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帮助青年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精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思政课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抓好。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伟业,思政课也要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铸魂要不断增进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支持与遵从,不断提升青年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
二、培养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的关键所在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不仅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且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诞生以来,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思维就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实践需要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形成了凝聚共识、指导革命、推动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正确思想指引。党的十九大首次确立了这一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高度肯定了这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及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思政课铸魂的关键就在于培养青年学生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使青年学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在思政课铸魂中培养青年学生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首先,要讲深讲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1887年恩格斯在写给威士涅威茨基的信中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7](P562)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强调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观点和实践的原则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随意剪裁现实的抽象教条,而是要当作随时随地以当时历史条件为转移的行动指南。一方面,思政课铸魂要帮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根据实践发展进行理论创造和理论创新的成功经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原因。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3]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在当代中国落地生根、蓬勃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在当代中国深入人心、触及灵魂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对何为“化”做出过深刻阐释:“‘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8](P84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同中国现实国情进行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贯通与转化,使其成为扎根中华文化沃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思政课铸魂要帮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准确把握我国目前的时代际遇、社会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作出应对的战略策略,以及中国共产党得以战胜困难挑战、不断发展壮大的自我革命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国目前的时代际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在于能否从统筹两个大局的宏观视野来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确定中心任务。只有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党和国家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习近平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3]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完成中心任务,需要有科学的战略策略来积极应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总是能够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和研判不同时期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并且通过制定正确策略来落实政治战略,实现了战略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主要在于敢于直面自身问题,勇于进行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次,要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原则高度的坚定、人民高度的坚守、党性高度的坚贞、实践高度的坚持和世界历史高度的坚信。思政课铸魂要引导青年学生从原则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了正确历史观,划分了党的百年奋斗四个历史时期,揭示了中国社会四个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明确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提出了“十个坚持”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思政课铸魂要引导青年学生从人民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始终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人民视作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努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思政课铸魂要引导青年学生从党性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把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内涵规定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必须始终确保和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思政课铸魂要引导青年学生从实践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基础上继续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这个既定目标,要求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政课铸魂要引导青年学生从世界历史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强调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指导党和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最后,还要充分运用习近平关于思政课方法论的重要论述,充分尊重青年学生对正确思想指引的接受和认同规律,切实增进思政课铸魂的课堂实效性。习近平在“3·18”重要讲话中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的明确要求,这也是在思政课铸魂中培养青年学生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的方法论原则。思政课铸魂需要充分遵循“三因”总要求,自觉按照“八个统一”总方法,有效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辩证统一,不仅使青年学生深刻掌握正确思想指引内含的道理哲理学理,而且使正确思想指引的政治立场、价值理念和远景目标在青年学生心中更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培养青年学生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思想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相统一的社会实践过程,必须充分尊重青年学生对正确思想指引的接受和认同规律。习近平说,思政课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1]思政课铸魂也应坚持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青年学生成长、成熟、成才的渐进过程,在每一阶段为青年学生量身定制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方法。思政课课堂是培养青年学生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的主渠道,也是联通青年学生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枢纽,涉及如何切实做好正确思想指引向思政课课堂教学、思政课课堂教学向学生思想头脑、学生思想头脑向学生行为实践的转化,必须把思政课课堂教学作为有力支点,不断提升思政课课堂的思想性、理论性、实效性、针对性。思政课铸魂应进一步总结和拓展已有的理论积淀、学术贡献和实践经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从学科属性、解释原则、研究论域、话语表征等方面探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有效方式。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思政课教师也应努力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在长期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年学生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
三、构筑信仰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勾勒了青年学生为之接续奋斗的理想蓝图。思政课铸魂培养青年学生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还需要升华为构筑“信仰、信念、信心”的坚实信仰体系。我们既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发掘这个铸魂逻辑的理论立场,也可以从习近平的重要论述中探寻这个铸魂逻辑的创新发展。思政课为完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本质使命,应以这个铸魂逻辑为基本遵循,推进思政课铸魂从理论体系向信仰体系的承接、递进、转化,铸牢青年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立场中我们可以分析到,首先,通过理论掌握群众来发展和培养无产阶级的理论思维,这是铸魂逻辑的首要环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4](P435-P436)引导无产阶级“学习以往的哲学”,是发展和培养无产阶级理论思维的前提基础。无产阶级只有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才能掌握理论思维的原则方法,才能获得“用思维形式反映出已存在于事物中的内容”的基本能力,才能以“思维着的精神”来回答和解决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切具体问题。其次,把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凝练为一个“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6](P11)达成“思想和行动的统一”,[9](P385)这是铸魂逻辑的中心环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6](P30)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广大无产者参差不齐、水平各异的理论思维亟须被塑造、被提升、被引领。只有制订出一个“充分广泛的纲领”,[6](P12)通过这个纲领来集中表达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和革命意志,明确规定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无产阶级确立统一的思想遵循与行动指南,才能引领整个无产阶级共同推进“有原则高度的实践”和“人的高度的革命”。[5](P11)最后,在对共同纲领的践行与实现中,坚定无产阶级对“现代社会主义必获胜利的信心”,这是铸魂逻辑的重要旨归。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必获胜利的信心,正是基于这个以或多或少清晰的形象和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印入被剥削的无产者的头脑中的、可以感触到的物质事实,而不是基于某一个蛰居书斋的学者的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4](P165)“现代社会主义必获胜利的信心”不是某种纯粹思辨的主观臆想,而是一种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理性认同。只有带领无产阶级投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纲领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创造出现实可感的物质事实,不断明确社会主义“清晰的形象”和“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才能不断树立无产阶级对“现代社会主义必获胜利的信心”。
从习近平对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立场的创新发展中我们可以分析到,首先,“科学理论是理想信念坚定的基础”。[10]习近平认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11]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之上,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系统学习之上。思政课铸魂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和理论教育,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才能帮助青年学生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清醒认知,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其次,“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0]如果说,理论思维代表的是青年学生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和水平,那么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强调的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已经上升为整个民族和国家前进道路的灵魂和方向,标志着思政课铸魂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属性。思政课为了培养青年学生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需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搭建起青年学生思想灵魂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理性桥梁,搭建起青年学生个人成长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实践桥梁。最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习近平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开关”,理想信念则是构成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为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致力于为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接续奋斗,思政课铸魂对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和理论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铸塑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上面,引导青年学生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转化为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从思政课铸魂构筑“信仰、信念、信心”的信仰体系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深刻揭示的铸魂逻辑和习近平重要论述清晰阐发的铸魂逻辑体现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精神特质,为思政课铸魂勾画了一个从培养理论思维、到培养形成对正确思想指引的认同、拥护和践行,再到构筑坚实信仰体系的完整铸魂逻辑,这也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从此岸到彼岸的思想发展过程。习近平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3]这一论述阐明了“信仰、信念、信心”对于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重要思想功能和关键现实作用。思政课铸魂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应把“信仰、信念、信心”作为核心点位,把思政课铸魂逻辑贯穿其中,构筑青年学生的坚实信仰体系。首先,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作为思政课铸魂的最高政治统领,帮助青年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整体进程中深切领悟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真理力量,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中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思想精要和发展创新,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任务。其次,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思政课铸魂的强大观念支撑,帮助青年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清醒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变革中辩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中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最后,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思政课铸魂的深厚心理基础,帮助青年学生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深刻感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挚美好愿景,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顽强拼搏中切实体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非凡意义,从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伟大实践中深切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总体来看,这既是一个引导青年学生从理论关照现实、聚焦现实、回归现实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青年学生从现实体悟理论、理解理论、掌握理论的过程。思政课铸魂只有遵循构筑“信仰、信念、信心”信仰体系的内在逻辑,才能为青年学生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使之不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1).
[4]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0]习近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J].求是,2021,(22).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12]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2).
[1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2022年 第四期

2022年 第四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谈谈我对怎样上好思政课的认识
着力建设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大理论”与“小案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化讲解的探索——基于“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的讲解
习近平法治思想高质量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基本思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路径探析
论“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学理基础
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论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理服人面临的难题与提升路径
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基于2021年版教材的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原则遵循与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义力量探析——基于《思想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研学
发挥好思政课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思考
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研究
善用“大思政课”促进教育资源转化:意涵、问题与进路
试论新时代思政课“惊涛拍岸的声势”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逻辑
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讲思政课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守正创新,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温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高校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