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基于2021年版教材的分析
赵淑梅
【摘要】2021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更加明确地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并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纲要”课教师要适应这一新要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设计教学,抓住百年党史这一关键内容讲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从领导力量、前进道路、理论武器、制度保障、民族信心、物质基础等方面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重点问题,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规律,坚定学生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决心与信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赵淑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22.1.94~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重点项目“新中国70年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与经验研究”(19GJJB011)的阶段性成果。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引导学生了解国史、国情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得以修订,将讲授时段延伸到建党百年,并对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和具体内容进行了完善。2021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从“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讲起,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明确地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深刻把握这一主题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这一主题为线索进行“纲要”课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有效路径。
一、教学目标要求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贯穿“纲要”课教学
2021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完善,在2018年版教材的“四个选择”基础上增加了“三个为什么”,形成了知识、能力、情感三重教学目标体系,即“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1](P9)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贯穿“纲要”课教学全过程,对于实现2021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设计“纲要”课教学,有利于在知识维度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整体脉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作为专业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纲要”两个字,即重点讲清楚1840年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使学生整体把握这180多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换言之,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艰辛探索的历史。
因此,讲授“纲要”课的教师在设计问题导引、逻辑展开、案例选取和研讨组织等教学环节时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展现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人民对于民族复兴的方向、道路、领导力量及主要任务的接续探索,让学生能够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对中国近现代史形成整体性认识,而非碎片化认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重视时代背景和基本国情的讲解,在大的历史视野下帮助学生明晰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不同,即首先要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随后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清楚这一点,学生就能较为深入地理解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并对其间的困难与阻碍有深切的认识。
第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设计“纲要”课教学,有利于在能力维度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培养是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不能只讲一些抽象的概念,而要传授学生观察和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具体到“纲要”课,它的任务就不仅仅是讲清楚184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史实,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理论思维、辩证思维。
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关键在于教师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线设计问题,以问题链的形式启发学生不断思考。例如,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各种探索为什么失败时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轮番出台的各种救国方案在引领民族复兴方面的局限,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胜利时让学生对比不同领导力量、不同指导思想、不同道路选择与民族复兴的关系,在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面貌为什么发生重大改变时引导学生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当学生形成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的习惯和能力后,他们就能在深刻领会“四个必然选择”基础上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第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设计“纲要”课教学,有利于在情感维度增强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落实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上,就是引导学生在“两个深刻理解”基础上“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种坚定要建立在深刻的学习体验基础上,要来自于内心的情感认同。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设计“纲要”课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出生、成长的环境比较优越,教师应积极培育他们忧国忧民的自觉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基础上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设计“纲要”课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了解曾经的青年人是如何为救亡图存艰辛奋斗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中国人民的持续努力,从而使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是“纲要”课的核心内容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设计“纲要”课教学,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十分重要。但在18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中,中国人民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很多,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安排好教学内容?关键要把握核心内容。对此,2021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阐述得十分清楚:“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把极度贫穷落后的中国逐步改变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1](P1)换言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历史,是“纲要”课的核心内容。这一点从2021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结构也可以看出来,10章内容中有7章是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
这样一种体例设计是为讲清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壮大,直接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走向,改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方向。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中国人民虽然苦苦摸索了80多年,但一直没有能够将当时的四万万中国人凝聚起来、形成磅礴力量的坚强领导核心,也没有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引和正确方向。在国家危亡之际,清政府作为当时的统治者,不仅没有想办法聚集全国人民的力量与智慧,反而不断压榨人民。中华民国初年,国内虽然组建了数量众多的资产阶级政党,但它们对于人民群众的智慧以及群众所蕴含的力量认识不足,政党自身也较为松散,很多都没有系统完整的救国纲领,更不要说改变国家命运的具体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这一情形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2]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承担“纲要”课的教师要遵循教材的这一安排,凸显百年党史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核心地位。首先,教师要讲清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100年里,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这一初心和使命,前赴后继地为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其次,教师要运用丰富的史料、多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100年中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逻辑清晰地向学生展现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再次,教师在讲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能够提出明确的纲领而且有能力让这个纲领落地的坚强有力的政党组织对于现代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最后,教师将课程收于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回顾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历程基础上启发学生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
要完成上述目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两个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按照历史时长来安排课程。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于近80年的中国近代史仅有3章篇幅不理解,认为应当具体详尽地展现这80年的历史,从而拿出比较多的课时甚至是半个学期进行讲授。这实际上违反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这种教学设计中,百年党史的内容被大量压缩。有些教师对于课程的整体把控不精准,每个阶段都试图展开讲述,导致前面讲得十分丰富、后面课时不够而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往往到了接近学期末的时候才非常简要地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第二种倾向是为了避免与相关课程重复而有意识地删减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体化建设、避免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简单重复以及大学阶段各门课程之间的简单重复是十分必要的。但一些教师考虑到学生还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就在设计“纲要”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不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这是错误的。这种方式显然没有完成课程的教学要求。同样,在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程的高校中,教师也要避免在“纲要”课中只讲到党的十八大之前、不讲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倾向。
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重复问题,需要得到关注。但要把握两点:一是要在完成各门课程教学要求基础上想办法解决。例如,承担不同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有针对性地从不同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形成育人合力,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段进行分工。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避免简单重复,关系学生理想信念的关键内容就是要在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都有所体现。换言之,一些必要的重复不可避免,也无须避免。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就是“纲要”课教学中不能压缩的内容。2021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增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容,也是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百年党史的教育教学。
三、从学理上讲清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是“纲要”课的重要任务
经过长期不懈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4](P62)习近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是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后,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世界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2]这一宣告让全国人民对于国家发展更加充满信心。讲清楚这一命题,是“纲要”课的重要教学任务,应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但在大学课堂上给学生讲清这一点,不能只给出一个结论,而要从学理上阐释清楚。
为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曾提出“八个统一”的要求。在“八个统一”中,“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被放在首位。习近平强调:“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3]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具体到让学生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问题上,关键是要用学理回应以下问题:我们国家的发展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民族复兴的目标还有一段路要走,其间可能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以不可逆转。
“纲要”课教师在解答这一问题时,应当发挥课程优势,坚持宽广的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阐明经过1840年以来的实践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不懈努力,当前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条件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讲解:
其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更加坚强的领导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有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此,早期建党者在探索救国之路时认为必须创建一个新型政党,并自建党之日起就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只有50多名党员,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也只有400多万。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已经有9500多万党员,是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此外,中国共产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4](P86)经过百年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不仅确立了自我革命的优良品格,而且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管党治党体制机制和较为有效的党的建设方式方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使得党自身变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领导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还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和执政经验,其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显著增强。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大党,更是一个强党,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提供坚强的领导保证。
其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更加明确的前进道路。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中国一直没有让中国人民看到民族复兴的希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100年,中华民族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中国的面貌能够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与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复兴的方向与道路密不可分。百年实践证明,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到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始终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大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形成了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趋势和独特优势,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5]
其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更加强大的理论武器。“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6]中国共产党自创建开始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创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尽管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我们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理论武器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14](P25-26)“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提高了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水平,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理论自信,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7]指导思想的发展成熟,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从理论上保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其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更加完备的制度保障。“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8]经过党领导人民的百年探索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0多年的实践,中国在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建立起较为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着力革除阻碍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使得我国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9]这也预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其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更加坚定的民族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10]而要尽可能广泛地汇聚力量,必须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1]这些成就让中国人民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愿意在党的领导下为之奋斗,从而汇聚起了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换言之,中国人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更加坚定了,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动力。
其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相对落后,是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欺压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人民长期处于困苦境地的重要原因。经过100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艰苦努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不仅告别了“一穷二白”的状态,而且消灭了绝对贫困,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跨越式提高。“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1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01.6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7%,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几十美元增至2020年的超过1万美元,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1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经过长期积累,我国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基础,确保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十分关键的时刻,需要进一步凝聚广大青年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而要引导大学生“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1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能够激发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信心。具体到“纲要”课教学,教师要结合2021年版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贯穿教学全程,抓住百年党史这一关键内容,讲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等重点问题,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规律,坚定学生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决心与信心。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李君如.不可逆转的民族复兴历史进程[J].前线,2021,(9).
[6]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7]秦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以不可逆转[J].学习月刊,2021,(7).
[8]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1).
[9]熊若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J].党建,2021,(10).
[10]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 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0-10(2).
[11]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深刻认识新时代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J].求是,2021,(2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全面小康[N].人民日报,2021-09-29(10).
[1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1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022年 第四期

2022年 第四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谈谈我对怎样上好思政课的认识
着力建设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大理论”与“小案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化讲解的探索——基于“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的讲解
习近平法治思想高质量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基本思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路径探析
论“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学理基础
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论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理服人面临的难题与提升路径
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基于2021年版教材的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原则遵循与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义力量探析——基于《思想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研学
发挥好思政课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思考
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研究
善用“大思政课”促进教育资源转化:意涵、问题与进路
试论新时代思政课“惊涛拍岸的声势”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逻辑
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讲思政课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守正创新,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温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高校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