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 主办单位 | : | 中国人民大学 |
| 指 导 |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
| 学术支持 | :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
| 顾 问 | : | 杨瑞森 顾海良 逄锦聚 陈占安 |
| 王顺生 郑永廷 胡树祥 | ||
| 编 委 会 | (按姓氏笔划顺序) | |
| 主 任 | : | 靳 诺 |
| 副 主 任 | : | 艾四林 齐鹏飞 吴付来 郑 萼 |
| 郝立新 骆郁廷 高德毅 | ||
| 委 员 | : | 王宏波 王 岩 王 易 王学俭 |
| 王炳林 王树荫 王韶兴 邓纯东 | ||
| 冯季军 曲建武 刘先春 孙蚌珠 | ||
| 孙熙国 纪亚光 杨晓慧 李 辉 | ||
| 吴潜涛 佘双好 宋 进 张雷声 | ||
| 陈大文 武宝瑞 庞晓玲 洪晓楠 | ||
| 秦 宣 徐维凡 高自龙 高国希 | ||
| 黄 琦 黄蓉生 韩宪洲 韩喜平 | ||
| 主 编 | : | 王 易 |
| 出 版 | :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 中心主任 | : | 张可云 |
| 总 编 辑 | : | 高自龙 |
| 副总编辑 | : | 钱 蓉 李军林 |
| 编辑部主任 | : | 王春磊 |
| 责任编辑 | : | 赵 畅 刘 芳 |
| 地 址 | :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文化大厦 |
| 邮 编 | : | 100086 |
| 电 话 | : | 010—62516657 |
| 电子邮箱 | : | fzbjb2017@163.com |
| 出版周期 | : | 双月刊 |
| 国际标准刊号 | : | ISSN 2096—1804 |
|---|---|---|
| 国内统一刊号 | : | CN 10—1387/D |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篇 名
作 者
| 专题:坚持“八个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 |
|---|---|
| “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遵循原则 | 卢黎歌、隋牧蓉 |
|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 王新生、张欣然 |
| 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功能作用 | 冯 刚、朱宏强 |
|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 吴潜涛、陈 越 |
| 打造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 王 易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意蕴 | 白永生、方 雷 |
| 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 王 方 |
| 学科建设 | |
|---|---|
| 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靳 诺 |
| 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思考 | 师吉金 |
| 理论探讨 | |
|---|---|
|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 | 陈占安 |
| 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 田克勤、张泽强 |
| “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 | 赵继伟 |
| 课程建设 | |
|---|---|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 | 肖贵清 |
| 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力支撑”的三个维度 | 陈锡喜、刘 伟 |
| 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个着力” | 唐 斌、黄蓉生 |
| 认知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创新 | 曹培强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的优化与话语体系的建构 ——以如何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 | 谢惠媛 |
| 关键课程发挥关键作用 ——基于2014-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查数据的分析 | 刘晓亮、沈壮海 |
| 课程教学 | |
|---|---|
|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遵循 | 张雷声 |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若干探索 | 杨志平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成就、问题和提升路径 | 刘亚琼 |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三大追问 | 张 彦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思政课教材的几个问题 | 陶文昭、孙志伟 |
| 队伍建设 | 家国情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德性素养与职业自觉 | 杨 葵、柳礼泉 | 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引领意识提升路向探析 | 张慧敏、曲建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