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意蕴
白永生 方雷
【摘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要求,要着眼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中重点把握统一性要求的内在逻辑,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样性要求的思想意蕴,正确处理好四个具体矛盾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性;多样性;守正创新
【作者简介】白永生,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党委书记,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雷,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桂林530001)。
【原文出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19.5上.18~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18BKS117)、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边疆民族地区青年政治认同传播路径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BKS1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1],这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突破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的瓶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要求,就是要着眼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中重点把握统一性要求的内在逻辑,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样性要求的思想意蕴,正确处理好几个具体矛盾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打动学生内心,真正做到育人育心、立德铸魂。
一、重点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性要求的内在逻辑
1.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性要求的实践逻辑。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必须把握统一要求的历史渊源和实践发展。制定统一的教育目标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顶层设计来加强统一性要求和工作的探索一直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开始到发展的全过程,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长期以来获得的重要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从“85方案”到“98方案”对思想政治理论建设要求的动态调整,到“05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统一性要求进行顶层设计,2018年版新教材的统一使用,系统推动统一设置课程设置方案,统一编写教材,统一课程建设标准等要求落地生根。2008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保障、教学时数、经费投入、教师待遇、考核评估、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等提出了明确的统一性要求。《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更是着眼新的实践和新的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做出了顶层设计。这些统一性要求和设计,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和期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保障,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执行。
2.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性要求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四个方面的统一要求有其内在逻辑,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我国高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牢牢把握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把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同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一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认识,是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时代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大众化表达,揭示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任务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长期坚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任务来整体设计和系统谋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四个方面统一要求的内在逻辑在于,教学目标的统一是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统一的前提,是贯穿于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材使用、统一教学管理各环节、全过程的核心和灵魂。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的统一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统一,以教学目标的统一为统领,同时要保障教学目标统一要求的落实。
二、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样性要求的思想意蕴
1.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抓住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针对性的本质和关键,体现了全面看问题的思想要求,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提出既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抓住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针对性的本质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3]。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注重整体设计和总体谋划,又要注重教育的效果,牵住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牛鼻子”,选择合适场合、抓住合适时机,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有效的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过程中,涉及教育主客体矛盾、教育内容要素矛盾、教育载体手段矛盾等等,各种矛盾交织,只有抓住根本的、主要的矛盾,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突出教育方法途径策略等多样性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准确把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的交汇点和切入点,才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围绕关照了学生成长发展的期待和需求,体现了发展地看问题的思想要求,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我们强调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一时之效,更是长远之效。[4]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年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他们有理想有梦想,有思想的迷茫、内心的冲突,也有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就必须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学生思想、心理特点并形成发展机制,用发展的眼光教育学生、评价学生、关爱学生。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战略全局谋划立德树人根本问题。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生活实际,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里,做好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自己的人生际遇和机缘,学会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明确自己的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只有坚持发展地看问题,在发展的实践中关注关爱学生,真心帮助学生成长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打动学生内心,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
3.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多样性的更深刻、更全面、更具体的话语表达,体现了联系地看问题的思想要求,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他本人也非常重视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多样性的更具体、更全面、更深刻的话语表达,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何处坚持多样、怎样坚持多样的内涵要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入研究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特征、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要求,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运行。要因地制宜,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目标一致、资源共享共建、效果互补的课程思政体系,整合校内外思政教育资源,课内课外相结合,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多形式的思政实践教学。要因时制宜,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特征,加强对青年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抓住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同时机、关键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领。要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学生的成长背景、专业特点、个性特征,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之中,与其他课程共同发力,精准施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也要认真研究各种资源载体要素的多样化协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课外协同育人格局,做到课上课下衔接,网上网下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要研究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等方面的统筹联系问题,只有不断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用联系的观点研究和思考问题,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发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整体功能,才能润物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价值目标。
三、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四个具体矛盾的辩证关系
1.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统一与教学模式多样的辩证关系。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效果预测和期望。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点从两个方面来把握教学目标。一是从党和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战略把握。党和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既是当下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也是我们党和民族指向未来的事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也必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牢牢把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时代要求、实践意义、长远价值,并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和全过程,作为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的根本导向和评价标准。二是从大学生“拔节孕穗期”埋种、扣扣的视野把握。大学生处于“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埋下什么样的种子、施什么样的肥、给予什么样的修剪,最后就成为什么样的苗。要紧紧围绕青年学生的根在哪里、给予什么样的养分、结出什么样的穗这些核心问题来思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和引导学生成为有深厚爱国情怀、宽广国际视野、勇于奋斗担当的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教学模式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念指引下构建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不能只是机械地执行‘规定动作’,更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配套‘自选动作’,才能让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也更能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学目标要求的贯彻落实,又要考虑教学的针对性操作性。要在实践中处理好教学目标统一与教学模式多样的辩证关系,教学目标的统一是前提,是核心,教学目标的统一贯穿于教学模式的多样之中;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途径,教学模式多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实现教学目标统一的预期效果。
2.正确把握课程设置统一与课程体系多样的辩证关系。课程设置是根据育人目标和任务,按照一定的课程逻辑体系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与划分。“05方案”实施以来,中央及教育主管部门印发了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性要求和工作的文件,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门数、学分安排、条件保障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系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共识已经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课程体系是以某一学科或某种专门知识或理论为基础,按照某种教学标准构建的由一系列教学内容组成的完整系统。“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就是按照本科生四门必修课、专科生两门必修课、研究生5门必修课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课程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先后顺序安排,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课程逻辑体系,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形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围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和把握。同时也要思考和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体系,着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多样化的延伸与拓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需要把握好课程设置统一性与课程体系多样的辩证关系。课程设置统一是核心和根本,课程设置统一贯穿于课程体系多样之中;课程体系多样是课程设置统一基础上的多样,是课程设置统一性要求下的多样;课程体系多样必须关注课程设置统一,服务于课程设置统一。
3.正确把握教材使用统一与教学体系多样的辩证关系。近年来,中央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统一编写和使用,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建设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相统一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开展了大量工作。中央统编教材,反映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专家的集体智慧,代表了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统一使用统编教材,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必须深刻认识,不能含糊。教材体系要转化为教学体系,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深悟透统编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熟练掌握统编教材内容,并将其作为撰写讲义教案,构建教学内容体系、转化教学话语体系的根本依据,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样化教学体系。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把握好教材使用统一与教学体系多样的辩证关系。统一编写和使用统编教材是教学体系多样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体系多样绝不是抛开统编教材,另搞一个所谓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体系多样体现学生特征、学校特点、教师个性,是为了提升统编教材使用的质量效果,是为了让统编教材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从根本上解决思政课教学本本主义,空洞说教、照本宣科问题,真正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学生、赢得学生。
4.正确把握教学管理统一与教学方式多样的辩证关系。教学管理是对教学过程各要素进行统筹、优化、监控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抓实思政课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等关键环节,从严格落实学分、合理安排教务、规范建设教研室(组)、统一实行集体备课、创新集体备课形式、严肃课堂教学纪律、科学运用教学方法、改进完善考核方式、强化科研支撑教学、健全听课指导制度、综合评价教学质量、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强化地方统筹管理、加强全国宏观指导等十四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些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范开展的基本保证,高校应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突出问题,在教学管理各环节全过程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要求,把严格管理与科学治理结合起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学有序有效开展。教学方式是教师开展教学,指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学生在成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也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超越基本规律,聚焦改变人、塑造人、发展人,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新问题,及时更新方案。重视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翻转课堂等探索,用好微信微博等载体,发挥快播、抖音等正能量,让理论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要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要求统一与教学方式多样的辩证关系。教学管理要求统一与教学方式多样内在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过程中,既有教学管理的严格要求,又有教学方式创新的要求,只有教学管理统一要求严格落实和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有效衔接,同步推动,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此外,教学管理的统一性也约束、规范着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只能是教学管理统一性要求下的多样,不能因为所谓的方式多样而弱化或旁落教学管理的统一要求。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光明日报,2015-01-25(1).
[4]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6]冯刚.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理论蕴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2019年 第三期

2019年 第三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
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引领意识提升路向探析
“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
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
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思考
家国情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德性素养与职业自觉
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思政课教材的几个问题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三大追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意蕴
打造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功能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遵循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成就、问题和提升路径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若干探索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遵循
关键课程发挥关键作用 ——基于2014-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查数据的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的优化与话语体系的建构 ——以如何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为
认知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创新
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个着力”
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力支撑”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