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
肖贵清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泛娱乐化、形式化甚至庸俗化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势在必行,但不能背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守正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之源,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统一于培育时代新人的教学实践过程。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
【作者简介】肖贵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84)。
【原文出处】《思想教育研究》(京),2019.3.80~8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6JJD710008)阶段成果。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但是,改革不能忘却根本,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守正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1]376这一根本问题的回应,“立德树人”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备受关注。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切实提高教学效果,高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改革成果。然而,在各种创新形式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指出,守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一)守正就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属性、价值属性和政治属性,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属性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改革不能替代读经典、悟原理的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本身就对充满好奇的大学生具有吸引力。一个坚持守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更要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得出科学理论的魅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生动理论发展,坚持守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能力充分把握这一思想的精髓,运用生动教学语言加以阐释。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属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政治课,必须把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作为基本原则。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守正就是旗帜鲜明地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价值属性体现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要求。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培养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守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用真理的力量和型辑的力量吸引学生,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明辨善恶是非,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
(二)守正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坚持因材施教
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的创新要有对象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一哄而上,千篇一律。在一个学校一个课堂有效的方法,在另一个课堂可能会打折扣。教育教学之所以是一门艺术,就在于教师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别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化。教学改革无论怎样创新,都要遵从这一规律,守正就是遵循教学规律。
从教师的角度看,要真正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理论修养,还要有能力区分专业、区分学生,灵活开展教学形式创新。一方面,教师要通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悉中国近现代史,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化学生的理论认知,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另一方面,要强化问题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剖析现实热点问题,针对性回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关切,从学生的视角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现实中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遵循教学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特殊的课程,既有自身的教学规律,也要遵循一般课程的教学规律。要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精品课程。
(三)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意识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意识,就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教育目标,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属性,从学生的主体价值和内在需要出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
强调守正,就要正本清源,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入手,以教材为基础,讲清讲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指南,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全面透彻地阐述其内涵、核心要义、基本内容,实现入脑入心。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授的内容,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充分阐释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讲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科学方法。
强调守正,就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导向功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阵地的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使学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必然性,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敢于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发声,对错误思想言论要敢于批驳,敢于亮剑。“管好自己的责任田,守好自己的一段渠”。
强调守正,就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内化功能落到实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基本理论知识所传递的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认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在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课程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进行阐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价值理念。使学生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主义发展规律,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二、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活力的源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的核心课程和灵魂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科学性和现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1]378,积极回应时代的变迁、积极呼应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积极面对和释疑社会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必然紧随时代步伐创新发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378,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要在内容上积极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各环节,在理论上跟上时代
引领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深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踪学科进展和理论研究前沿,运用思辨和逻辑的思维以及富有亲和力的语言,讲清楚其时代背景、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理论创新、理论品格、实践要求以及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讲清楚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讲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变”与“不变”等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具有宏大视野,从中国共产党发展进程、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历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乃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来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直面社会问题,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时回应各种社会思潮,在思想交锋和事实雄辩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认同和价值认同,真正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理论前沿,有宏大视野,有思想交锋,有现实回应,方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3],增强学生获得感。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需要在形式上作有益探索,在形式上跟上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无法借助定理和公式进行逻辑推演,也不宜采取“1+1=2”式的直线思维来与学生对话,更不能生硬宣讲、敷衍了事,搞成政策的简单传达或者理论的空洞说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它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因此,要在形式上作有益探索,需要借用更多有效手段和形式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产品广泛普及、信息传播发生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新时代的学生也凸显出许多新的特点,譬如“手机控”多,追逐潮流,崇拜技术,崇尚个性,自我意识较强,价值多元,思想活跃,易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等。面对如此变化,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不断探索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一方面,在继承传统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深入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内涵与外延,打造智慧课堂、共享课堂、互动课堂、线上课堂、实践课堂、校外课堂等,使学生学习和生活无处不课堂、无时不课堂。另一方面,在坚持正确导向和强化内容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运用慕课、微电影、微视频、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增强师生互动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378教学形式和手段创新始终为教学内容和目标服务,使学生多维度、全方位受到思想浸润、人生启迪、价值引导和道德涵育,以期达到情感共鸣、价值认同、思想认同。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需尊崇学科规律,端正目标导向,避免误入歧途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和形式上亟需创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又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创新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既有其内容,也有其形式;内容需要适合的形式来表达,形式需要丰富的内容来依托。形式永远是服从服务于内容的,如果内容空泛,再好的形式也不会引人入胜。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如果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本末倒置或者喧宾夺主,必然会走向歧途。“思政网红”现象表现出的娱乐化趋势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充分尊重其实践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基础上,对“思政网红”也给予了客观中肯的批评和建议。“一些‘思想政治网红’的授课内容随意性过大,且取材需要提炼和提升,需要从学科角度加以科学把握”“趣味有余而思想性、政治性和导向性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没有‘网红’,但不能没有学科意识和目标导向。”[4]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目标,“思政网红”不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追求的目标。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5]。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这种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也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因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6]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一)守正是根基,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所谓守正,就是要坚守正道,坚守初衷,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立的初衷,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勇担重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这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也是其重要使命。只有始终坚守初衷和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有灵魂。任何形式的创新,都必须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与灵魂。因此,在各类纷繁复杂的技术面前,在浮躁的社会面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应该迷失方向,不能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的“段子手”,成为“脱口秀”的网红,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守正”的根基不牢,那么我们的创新就极有可能走向歧途。只有守住根本,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能有意义,才能赢得学生的支持和喝彩。
(二)创新是源泉,创新是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说服人,关键看它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和呈现,有没有亲和力和针对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满生机活力的源泉在于创新,创新是其发展的需要,也是前行的动力。但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应该是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应该是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应该有所遵循、有所坚守。遵循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导向性的特点,坚守的是价值引领和政治立场的阵地。采取多种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辅助手段和创新形式十分必要,但行之有效的理论分析和讲解、辩证逻辑推理还必须坚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需要有底线思维,绝不可以为了创新而去哗众取宠、趋利媚俗,甚至偏离导向、放弃立场。这个底线思维,就是一定要“守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不折不扣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深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
(三)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因为强调守正,就排斥和否定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如果仅仅立场正确、内容无误,还不足以吸引人和说服人,那么课程就会因为缺少亲和力而失去其听众。因此,它还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受众实际,或借助必要技术手段,或采取必要形式方法,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以此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因为追求创新,而忽视守正。不以守正为目的的创新只能是猎奇媚俗;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政治性和导向性,简单求新求奇、热衷于新鲜热闹表象的创新,都是伪创新。守正,守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和灵魂,守的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创新,创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和灵魂的外在表现形式,创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手段和途径。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价值指向;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守正,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基础。二者不是相互否定,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
守正不渝,创新不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努力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守正,才能真正跟上新时代,更好发挥其“重要阵地”和“主干渠道”“核心课程”和“灵魂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Z].教社科[2018]2号.
[4]陈志强.“思政网红”不能只追求“红”[N].解放日报,2017-01-17.
[5]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6]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Z].教社科[2015]2号.

2019年 第三期

2019年 第三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
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引领意识提升路向探析
“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
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
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思考
家国情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德性素养与职业自觉
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思政课教材的几个问题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三大追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意蕴
打造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功能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遵循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成就、问题和提升路径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若干探索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遵循
关键课程发挥关键作用 ——基于2014-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查数据的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的优化与话语体系的建构 ——以如何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为
认知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创新
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个着力”
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力支撑”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