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遵循
张雷声
【摘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自己必先深刻感悟和把握真理的力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中“画出最大的同心圆”。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金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必须拓展教学思路、猎新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要坚持高尚的人格追求、把握人格的内在要素构成、重视自身人格的塑造,就能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真理的力量;深厚的理论功底;高尚的人格
【作者简介】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100872)。
【原文出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京),2019.2.14~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主体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发挥好这一作用,就必须具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素养。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并告诫大家,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遵循。
一、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
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自己必先深刻感悟和把握真理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历史穿越和现实关照中的发展,来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对真理的传播。因此,在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还必须在实践中敢于通过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去传播真理,用真理的力量去感召学生、影响学生,从而掌握学生,使学生在真理的力量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教给学生的道理是既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道理。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意志和愿望的科学理论,是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揭示,同时也对人们把握和遵循这种规律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指导人们思维、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包含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在新时代,包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我们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其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其运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这是我们的为人之道、教人之方和育人之源。
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还是从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说,无论是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论是讲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还是讲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道理,讲到底,都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其运用,都贯穿着一条主线,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历史穿越和现实关照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现实中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中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历史发展现实中的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史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中的发展。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要掌握真理的力量,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历史穿越和现实关照中的发展,在掌握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真谛。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历史穿越和现实关照中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新的思维。这不是通过死抓抽象概念去理解马克思主义,而是通过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不仅如此,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广的视野,除了知识视野外,要有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能够将真理转化为强大的力量。这就要能够从“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来自实践、归之于实践、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中,阐发理论的时代性、现实性,阐发理论发展的新样态,阐发理论及其新样态在实践运用中的价值性、有效性。
从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历史发展的意义,即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包括了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5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史、170多年的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奋斗史、近100年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70年的新中国发展史、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史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把握,并非只是一个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关联的把握,重要的是与具体的历史经验结合起来加以认识的深刻过程。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α)历史地,(3)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11(P163)从实践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当下实践发展的意义,特别是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的意义则在于,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学说的最显著的特征,离开了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无从发展,更无从展现其真理的力量。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ndli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2](P134)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中展现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它以其理论的魅力、历史的动力、实践的威力成为真理的力量。
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大学生所了解所接受,“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如何“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首先要钉牢精准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内容这个圆心。精准阐释科学内容的前提就是不断探索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掌握真理,并使之正确地发挥作用。真理一旦达到自觉的内化,也就具有了精准阐释科学内容的理性的力量。以圆心为点如何将这个圆田到最大?还必须延伸多样性的半径。例如,从历史发展中阐发真理的力量。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发展来说明,“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P435)的真理的力量!从中国革命史的发展来说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历经艰辛、力挽狂澜、创建新中国所体现的真理的力量!等等。又如,在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中阐发真理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拿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成绩单,在精准脱贫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归功于真理的力量!还如,以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高超的教学艺术,强化真理的力量对学生的感召。半径围绕圆心展开,使圆心钉得更牢;半径越是多样,圆心就钉得越牢;圆心钉得越牢,向心力就越强,半径延伸得就越长,画出的同心圆也就越大。
总而言之,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的境界,借用英国思想家培根的话来说,就是:“探索真理——向它求爱,认识真理——与它同在,信仰真理——为它而乐。”有了这样的境界,就有了理论说服人、掌握人的力量。
二、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高素质的,他肩负着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扎实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使命,肩负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大学生人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光荣使命。这“三大使命”讲到底,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终身追求。
在现实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更易于注重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而在提升理性思辨能力、强化思想理论的涵养方面重视不够,从而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如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学内容不够鲜活等问题。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越是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教师对教学的探索越是走向深入,就越是能够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论功底、理论素养上存在着的短板,已经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教学效果提升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批评了那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学术性的看法,精辟地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金量”,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说明了这是拓展教学思路、猎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在新时代,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在讲台上真正地“站”起来,赢得大学生的青睐和掌声,就必须使自己在理论上“强大”起来。只有不断地、深入地研究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研究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问题,研究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研究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的问题,研究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问题,等等,才能以其理性的思辨能力、较高的理论素养,以其理性的宏观视野、较高的理论站位,赢得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可见,教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学生在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上的同步转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论上的“强大”,不仅会形成强有力的理性思辨能力,而且还能形成强有力的理论鉴别能力,在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中,通过正确的思想引领、思维的穿透和深刻的洞察,在思想上赢得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就谆谆告诫党的新老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特别强调要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3](P147)这同样也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谆谆教诲。首先,理论上的“强大”可以使我们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赢得学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基于客观实践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基础之上的。我们从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把握中,将社会形态的更替与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结合起来融入教学之中,就能在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上卓有成效。其次,理论上的“强大”可以使我们在敏锐分辨各种错误思想和政治倾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中赢得学生。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敏锐,来自深厚的理论功底。当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和思想倾向纷至沓来时的识别和批判,以及能够对政治问题、学术问题的正确区分,在教学中通过“讲理”为学生把握政治航向就会卓有成效。第三,理论上的“强大”可以使我们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赢得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以问题导向讲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使学生信服马克思主义上也会卓有成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从理论上、思想上赢得学生,教师就必须从读经典中夯实理论功底。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是前人社会实践智慧的结晶,汇聚了一个时代最重要的知识和思想方法,是这个时代的思想顶峰。读经典,感受到的是思想家的胸怀、接近的是思想家的心灵,体验的是思想家的思想逻辑过程;读经典,是在同一平台上与思想家对话,思想家的严谨、深刻、创造力、洞察力等,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和丰富的精神食粮。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写出令世人瞩目、经久不衰的宏伟巨著《资本论》,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阅读经典、写读书笔记。他是在与当时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的“对话”中,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思想遗产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理论研究的新起点。马克思读经典给我们以重要启示,不仅是要读经典,还要追求广博性。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典、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经典、无论是国外的还是中国的经典,都是夯实我们理论功底要读的经典。只有学会了选择经典、研读经典,学会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研究和教学,才能成就自己,造福人才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从理论上、思想上赢得学生,教师还必须从读历史中夯实理论功底。任何理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在解决历史发展的重大课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对理论的理解必须放到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对经典文本的研读必须置身于理论产生、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去研读。在学习历史中读经典、讲理论,可以准确地把握理论的内涵、理论的真谛。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在学习历史中读经典、讲理论,可以了解到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经典作家是怎样在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观点中实现思想飞跃的。而我们只有通过读历史,才能够对经典、对理论有深刻的、全面的把握。因此,在读经典中读懂历史,在读历史中悟透经典,可以使我们变得“明智”和“深刻”。只有把“明智”和“深刻”结合起来,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台上才能立得住、站得稳。
三、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忽视的方面。人格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工作能力所达到的水准,是一个人知识积累、道德修养和意志磨练的结晶。人格的意义在于以感性的形式作用于外部世界,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乃至作用和影响一定的社会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坚信真理,实践真理必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的重要性。他指出:“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4]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说明了人格形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就必须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首先,坚持高尚的人格追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成人格力量感染学生的重要前提。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内在综合品质,是精神生命价值的显现。高尚的人格不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是一种崇高、伟大的品格或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高尚的人格追求,不仅要勤于学习思考,增强本领,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品位,升华思想境界,而且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好风气,使之内化于自身,充实和扩展自身的精神和品格,形成高尚的人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高尚的人格追求,不仅要严于廉洁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始、慎独、慎微,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取不义之财,不拿不法之物,不去不净之地,不交不正之友,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而且要勇于接受他律,扩展修养成效,以高尚的道德品行影响和感染学生,以道德人格力量去鼓舞学生。坚持高尚的人格追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处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多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复杂社会环境中,不彷徨、不犹豫、不迷失方向,正确处理义与利、情与理、权与法等关系,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能够以顽强拼搏、奋斗不息的精神去完成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伟大使命。
其次,把握人格的内在要素构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成人格力量感染学生的内在规定。人格的内在要素构成反映了教师对高尚人格追求的目标要求。人格内在规定的首要要素是博学广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这“一桶水”,必须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各种非专业领域的知识面,形成丰富的知识信息储备。“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白华。”不仅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得使自己所有的这“一桶水”常满常新,在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的环境下博览群书,孜孜以求,不断完善充实知识库。只有博学广识,才会富有魅力,才能感染学生,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
人格修养是人格内在规定的核心要素。人格修养是人的最基本的素养,它包括重学、内省、慎独、力行。重学,就是对学习的重视和自觉,从“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反映的是人格修养的实现过程和最高境界的展现。重学的程度越高,修养的质量就越高,对人格修养的实践也就越有益。内省,就是自我反思。从本质上说,内省是一种发白内心的自觉活动,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反思。理性反思有助于我们形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使自我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慎独,就是要有坚定的道德信念,不因他人监督而行善,也不因无人监督而作恶,即不管处在明与暗,还是显与幽,都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力行即为身体力行。身体力行是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修养的完善,意味着以求真务实、至善达美为准则,时时为人师表、处处行为世范;意味着他身在先、严于律己、言行一致、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意味着以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宽广达观的胸襟、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品格、过硬的心理素质凝成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师德师爱是人格内在规定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以博学广识、人格修养感染学生,还必须要有师德师爱。经师与人师是高度统一的。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大计,师爱为本。师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德”是最高层次、最高水平、最高境界的,它包括无私的奉献精神、向上的进取精神、积极的创新精神、勇敢的拼搏精神、执着的探索精神,也包括拥有一颗谦虚谨慎之心、和蔼可亲之心、平等待生之心。师爱来自师德,师德的高尚成就了伟大的师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爱”是博大的、温暖的,它包括爱事业,即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事业,爱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事业,爱事业就得献身事业,从而就会油然而生对祖国、对社会、对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爱”,还包括爱学生。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你、相信你,愿意接受你的教学内容,爱是师生情感交流、相互信任的基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师爱能够感受到吹开心扉的春风、滋润心田的甘露,教师通过师爱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鼓舞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人格内在规定的基本要素。丰富的教学经验包括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和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反映的是教师教学实践的个性特点,无论是理智型教学风格、情感型教学风格,还是自然型教学风格、幽默型教学风格等,都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稳定的个性化教学风貌和特征的具体展示,也都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艺术是一种教学之美,覆盖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在教学的内容、技能、方法等方面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学艺术反映的是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升华,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和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结合,无疑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一种展示。
第三,重视自身人格的塑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成人格力量感染学生的根本要求。在坚持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把握人格的内在要素构成的基础上,一个能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必须强化人格的塑造,即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精神,并在实践过程中促进人格的升华。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的情况下,自觉提升个人修养尤为必要。重视人格的塑造,包括乐于接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经验和新观点,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学习方法,包括重视培养自己的进取精神、奋斗精神、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也包括“说”与“做”的一致、“言”与“行”的一致、“表”与“里”的一致等。
总而言之,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高尚的人格追求、把握人格的内在要素构成、重视自身人格的塑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高尚人格是一股潜移默化、后发有力的育人力量,它会通过涤荡学生的灵魂、滋养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受益终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人格,才能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019年 第三期

2019年 第三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
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引领意识提升路向探析
“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
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
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思考
家国情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德性素养与职业自觉
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思政课教材的几个问题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三大追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意蕴
打造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功能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遵循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成就、问题和提升路径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若干探索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遵循
关键课程发挥关键作用 ——基于2014-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查数据的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的优化与话语体系的建构 ——以如何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为
认知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创新
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个着力”
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力支撑”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