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路径探新
李全喜
【摘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需要紧密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基本属性,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讲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四个方面的意蕴。具体来说,在宏观维度上,需要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等视角解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现实根源、理论来源、历史贡献与实践要求;在中观维度上,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解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体与每个章节的融合;在微观维度上,要强化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的阐释。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内涵
【作者简介】李全喜,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6)。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2021.2.70~7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般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研究”(BJSZ2019YB11)、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择优资助人才项目“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助于深化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也有助于提升“原理”课的教学实效,“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1]。“原理”课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具有独特的话语体系和教学内容。那么,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的过程中,需要讲清楚哪些问题,如何将需要讲清楚的问题融入教学中,融入过程需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效融入“原理”课教学。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要讲清楚的重要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结合“原理”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讲清楚如下问题。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准确判断当代中国生态国情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系统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征的生态文明思想。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有着强大的现实逻辑。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结合“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讲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成的现实根源。同时,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厘清系统间的普遍联系,需要弄明白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需要关切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可以结合“事物矛盾运动规律”原理,讲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唯物辩证法基础。此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因此,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讲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基础的探讨是讲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的前提和基础。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注生态兴衰与文明变迁的关系,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经典论断,该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一个基础性重要论断,实质上是阐明了一种充分承认与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生存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的生态文明史观”[2]。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讲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情怀。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价值是为了实现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人民的积极参与。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结合“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原理讲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中心”政治立场。此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绿色生产力的发展和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崇、对人绿色生活方式的提倡、对人绿色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构建。因此,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讲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何反映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经济学意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工具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生态困境的反思与批判”[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经济发展方式的非生态化是重要方面。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原理,追溯15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和全球扩张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讲清楚为什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要有历史的维度。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结合“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的关系,揭示出资本逻辑主导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频出的重要根源,进而讲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什么主张立足本国实际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此外,还应该注意到20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倡导提出绿色资本主义思想以应对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结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本质”的原理,讲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绿色资本主义思想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解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重大意义,即“为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擘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格局,凸显出厚重而深远的世界意义”[4]。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社会主义意蕴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关切着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和执政基础的牢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找到突破口,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诉求作为党的基本职责,充分说明了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意义。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等原理,阐释清楚为什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注重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同时,在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个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这样“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愿景,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建设规律”的原理,讲清楚为什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能够实现社会公正与生态可持续的有效融通优势。此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原理”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讲清楚为什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奋斗目标,进一步回答清楚为什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要注意的三个维度
明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需要讲清楚的问题,实际上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原理”课融入对象的范围。那么如何在“原理”课教学中更好地呈现出上述应然问题,要注意如下三个维度。
(一)宏观维度的视角聚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内蕴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从宏观角度上需要充分认识“原理”课的课程属性,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观点和方法[5],深化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体系。首先,从本体论的角度上讲,要依据“原理”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入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质要义,着重回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什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哪些内容”的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质的界定。也就是说,需要探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区别于其他思想的一种内在规定性。其次,从认识论的角度上讲,需要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解析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着重回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根源是什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什么样的理论特征”等重大问题。通过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成逻辑和理论特征的分析,增强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知度。再次,从价值论的角度上讲,需要正确评价习近平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着重回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何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什么的指导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当今世界生态治理具有哪些重要意义”。通过这些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同度。最后,从实践论的角度上讲,需统筹思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贯彻落实问题,着重回答“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经济发展方式改革”“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人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变革”“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系统主体的建构”“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国际合作”等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进而得出为什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切实可行的结论。
(二)中观维度的章节融合
从中观维度上讲,需要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原理”课教学的有效对接。这些需要围绕“原理”课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有机地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的每一个部分,从而有助于进一步解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合理性。接下来依据“原理”课教材体系,谈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原理”课每个章节的融入问题。在“原理”课绪论部分,通过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之前马克思主义者生态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正确评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理论地位,力求充分体现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品质,让学生意识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生产力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绿色生产力发展规律,以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和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生态政治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发展规律,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生命共同体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辩证运动规律”[6],形成大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认识。在“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部分,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生态国情的论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分析、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解析、对生态意识与生态思维的论述,从整体上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意蕴。在“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部分,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兴替与文明变迁”关系的思考、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耦合关系的辩证认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从河北正定到福建厦门、再到浙江等地的生态文明实践,进而论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过程。在“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部分,着重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环境生产力内涵的解析,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产力理论的关系。此外,通过论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人民中心”思想,讲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终极价值取向,突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民本特性。在“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部分,通过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对西方近代以来发展道路的反思,论述资本主义国家原始资本积累带来的生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关系,揭示生态危机生成的资本逻辑根源。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部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八大公害事件的反思,进一步指出当代西方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帝国主义本性,进而分析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性环境问题应该承担的生态责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当代西方绿色资本主义思想的差异,进而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了资本主义的指导理论”[7]。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部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未来设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建构、对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思路解析,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讲清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诉求,最终实现社会公正与生态可持续的有效融通。在“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部分,在讲授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论述,进而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的重大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解释清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
(三)微观维度的概念解析
概念是描述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课程的讲授都离不开对核心概念的解析和界定。从微观维度上讲,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的过程中,“原理”课教学需要讲清楚一些基本核心概念和范畴。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解析。解析这一组概念,首先需要弄清楚前缀“社会主义”何以能够与后缀“生态文明”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要给学生讲清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概念,彰显的是社会公平正义与生态可持续的内在融通。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概念,则需要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视域里,进一步阐释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存在的前提是什么,这个概念对未来彰显的是什么样的发展愿景,为了实现其愿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实践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其核心要义的具体内涵,即“涉及关切民生福祉与民族未来、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系统工程思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最严格的制度与最严密的法治、强化人民主体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等方面。第二,关于生产力与环境生产力的解析。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包括了实体性要素和渗透性要素两个层面的构成。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生产力概念的界定,进一步论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环境生产力”概念的创新性。也就是说,要在讲课过程中,能够讲清楚环境生产力概念存在的合理性。第三,关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与绿色发展的解析。“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一种发展理念,该理念倡导代内公平发展与代际伦理关切。然而这一发展理念在西方国家将近40年的发展中已经名存实亡。正是基于对发展终极价值与发展依赖主体的深入思考,当代中国提出科学发展理念,倡导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对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关切,适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和生动发展”[9]。依据五大发展理念以期能够凝聚当前中国发展优势,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难题。那么,为什么在新的发展理念中要增加“绿色”的发展理念,追求绿色发展对当代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进展进一步辨析。第四,关于自然价值与“两山论”的解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存在悖论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生态经济,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这一创新理念存在的重要前提是如何重新认识自然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讲清楚自然价值的内涵,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人类需要的商品性价值,应该看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价值是一个包括外在价值、内在价值、系统价值和固有价值在内的价值体系。在讲清楚这一点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解释清楚为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何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第五,关于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彰显了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关系。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则体现人类如何应对新时代全球性挑战的问题,当然这其中就包括了新时代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应对问题。因此,如果说生命共同体概念侧重人与自然关系的话,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更加突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但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支持承认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不仅需要了解融入“原理”课要注意讲述哪些问题,还要掌握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的路径。为了确保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过程更加稳定有序与行之有效,还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一)整体有机融入原则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其融入“原理”课教学,不能割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性和整体性。一要尽力规避“两张皮”问题。所谓融入过程中的“两张皮”问题,即在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强行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原理”课教学硬性对接,在教学效果上呈现出二元分离的现象,即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原理”课教学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找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原理”课教学的内在融通点。二要尽力规避“一根筋”问题。所谓融入过程中的“一根筋”问题是说在“原理”课教学中,过分强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某一方面的教学融入,忽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他方面的融入。这种融入方式在教学中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让学生错误地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只有某一方面,使得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无法实现全面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有机融入原则,既要从“原理”课角度揭示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也要形成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认知。
(二)忠于经典文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直接载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内容凝练和理论概括”[10]。学会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原理”课教师的基本功。为什么“原理”课教师要掌握这一基本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正确认识,这一正确认识具有客观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需要掌握的真理。而“原理”课教学恰恰是要把这些真理教给学生,让学生学懂弄懂这些原理,进而能够自觉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授课教师本人都不能真懂这些原理,又如何给学生传递正确的认识?因此,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需要遵循忠于经典文本原则。这就是说,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原理”课教师要真学真懂真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原理”课教师回到经典文本上来,下功夫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论述,学懂弄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读原著、读原文,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一最新理论成果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努力成为学习和研究新理论、新思想的行家里手”[11],向学生传递原汁原味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因此,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中,要勇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符合“原理”课中“物质统一性原理”。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一方面,呼唤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蕴含了重大理论问题,需要理论工作者对生态文明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恰恰符合这两个特征。同时,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为“原理”课生动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使得“原理”课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助于“原理”课讲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这样就使得“原理”课的人情味更浓,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与生态文明息息相关,拉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增强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同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原理”课的获得感。
(四)动态平衡发展原则
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发展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是这样。因此,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课的过程中,要坚持动态平衡发展原则。一方面,通过“原理”教学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讲解,要能够让学生做到坚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立场、坚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观点、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要告诉学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产物,它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生态文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就需要“原理”课教师能够密切关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动态,能够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原理”课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德勋,陆林召.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
[2]郇庆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史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3).
[3]沈广明,钟明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经济学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8).
[4]崔青青.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2).
[5]王岩.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2018(1).
[6]方世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规律论的继承和发展[J].理论视野,2019(11).
[7]崔恩帅,李章印.比较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重超越[J].贵州社会科学,2019(9).
[8]李全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J].广西社会科学,2019(4).
[9]胡绪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3).
[10]杨宏伟,刘栋.经典原著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
[11]刘宇,张红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7).

2021年 第三期

2021年 第三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实践要求
历时性、规律性与共时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历史视野建构的三维向度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双重属性、建设困境及对策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及增强对策——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优化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改革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新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基于“三个导向”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设计与质量保障研究
关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若干思考
革命历史文献融入研究生思政课的若干思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路径探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要讲清楚三个道理
融通世界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历史研究合题之路径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定位与多维价值
上好思政课要打好“组合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意识
这堂人生大课,如何更好激发青少年使命担当——伟大抗疫精神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堂状况调研
论大中小学法治教育的侧重点
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与系统性布局论析——以大中小学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为视角
从知识增长到价值认同的逻辑进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教育规律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