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王新生 张欣然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问题作出重要论述,为怎样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科学系统完整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此,需要深入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思政课程的属性功能、各类课程的协同共促以及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三个层面上深刻把握思政课主渠道建设的内在逻辑,通过“一条主线、两种方式、三个着力点”深化拓展课程建设实践路径,切实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思政课;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简介】王新生,南开大学副校长、教授;张欣然,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原文出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津),2021.1.122~129
【基金项目】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研究”(项目号:2019MZD019)的阶段性成果。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化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总结并提出了“九个坚持”,体现出党对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深刻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称《讲义》)正是以“九个坚持”为依据,科学系统完整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站位高远,立场明确,内容全面,思想深邃,逻辑严密,指导性强,为深入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思政课主渠道建设的内在逻辑,深化拓展思政课建设实践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始终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
《讲义》强调,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级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重要抓手,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应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是从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以及教育事业全局出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根本性作出的政治判断。因此,要始终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教育的根本保证,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才能为党对高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方面,党的领导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最本质的特征与最大优势,应当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巩固。习近平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中国教育,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教育区别于西方国家教育最本质的特征与最大优势,抓住这个本质特征就是抓住了中国教育的根本,发挥这个优势就能办好中国的教育。因此,新时代办好教育,首要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而这又要求我们深刻把握党的时代使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行稳致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被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所证实的历史经验,应当在教育领域得到继承与发扬。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领方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敏锐察觉到加强干部理论学习能够“在学习中发现各种纷歧错杂的思想并获得纠正”,由此得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的重要结论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再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保持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先后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③,“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④等著名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已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认识,改进工作方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⑤的工作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仍然需要继承与发扬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优良传统,从而使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得到充分彰显。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抓住这个根本,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才能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其中“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目标与归宿,“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规律与方法,“为谁培养人”则是教育的现实出发点。习近平曾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⑥这既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又是对第三个问题的回应,体现了党的领导与国家人才培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回答的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一方面,人才培养要坚持以德为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习近平曾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⑦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抓住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鸿鹄之志,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要注重德才兼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落脚点在于“育才”,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人才是一个价值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概念,其标准是伴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指导下,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才能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国家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院所、各单位的合作联动,在建设好思政课主渠道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育人渠道、丰富育人形式,以此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提供保障。
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新挑战新问题,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才能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坚定教育的政治方向。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⑧党的领导是办学治校的根本原则,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在高校各项工作贯彻到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能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做实做好,“实践证明,学校抓住了、抓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放松了、丢弃了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迷失方向”⑨。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兼顾政治、思想和组织三个方面,但鉴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应当将思想领导放在极端重要位置,从国家政治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上理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意义。新形势下网络技术的进步在增进人际间交往的同时,也带来了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用户的自媒体化以及平台“把关人”缺失导致大量未经甄别与证实的虚假信息泛滥网络,境外政治势力、分裂势力与宗教势力也趁机向校园渗透,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极大挑战,近年来以丑化民族英雄、歪曲历史事实为特点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其代表之一。对此,习近平曾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⑩新形势下继续坚定高校教育的政治方向,筑牢与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需要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视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监管的同时,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站位、安全意识、防护技能与甄别能力,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文化生态。
二、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1)《讲义》再次强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全方位的,要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12)这是在指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和方法基础上,重点强调了思政课主渠道建设的关键意义。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加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首先是由这门课程的基本属性和基本功能决定的。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属性,也是课程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关联的内在依据。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求不断增强课程政治性,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供思想支持。为此,各级党委应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做活,特别是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进一步强化课程的政治属性。此外,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还要充分发挥课程的政治引导功能。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在大中小学的不同学段,无论是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还是讲理论的方式讲思政课,都要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13)教育领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面对国内外的复杂情势,特别是西方各类政治思潮对校园的侵蚀,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需要充分彰显课程的政治引导功能,以此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管根本的,而教育强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从根本处着眼,在这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14)。因此,无论在哪个学段或哪所学校,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都是其他类型课程无法替代的。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加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也是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工作要求决定的。陈宝生指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课堂、学校是基本场所,教育是根本途径。”(15)学校是造就人才的摇篮,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需要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全面发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但并不意味着其他课程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习近平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工作要求(16),并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应“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17),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一步深化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在学校课程育人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从“同向”与“同行”两个角度思考两类课程问的内在联系。
在高校课程育人体系中,“同向”体现着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政治方向与育人目标上的一致性。“教育就是政治,教育本身是政治的独特表现形式,它既事关当下的政治,更塑造未来的政治。所以要把握好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教育宗旨,不能放任一些人用各种不同的标准来裁剪活生生的教育现实,攻击我们党的教育方针”(18)。因此,同向同行是同向指导下的同行,不同向的同行,越行越远,偏离正确政治方向的道路只能越走越窄。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即是要求二者的建设与改革创新都要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教育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在同向层面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就是要求突出课程的政治引导功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及时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为课程思政提供方向指引与方法借鉴,以立德树人为课程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与此同时,“同行”则体现着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在内容上的互文、形式上的互动与资源上的互通。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行,即是要求二者的建设与改革创新要努力实现在“和而不同”中相辅相成。因此,同向同行是同行基础上的同向,不同行的同向,有可能导致思政课与专业课的“两张皮”问题,造成课程建设的内卷化效应。这就要求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从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性高度上认识不同课程问的关系,在注重学科特色的同时,将两类课程视为高校课程育人体系这个整体中的不同部分,避免课程建设各守一隅、各走一边造成的内卷化效应。在同行层面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就是要求课程做好示范引领,各类课程要在思想上向思政课程靠拢,充分挖掘自身思政育人资源,以此同思政课程相互补充、互为映衬,最终形成内容互文、形式互动、资源互通的课程育人体系,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高校思政教育合力。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加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归根结底是由我国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决定的。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办好教育,方向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九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其中重要一环,这就要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最主要渠道,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通过思政课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就是经由课程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自觉拥护党的领导。习近平指出:“一个政党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9)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通过课程帮助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明确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能够帮助学生在增强理论自信的同时,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清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通过课程推动马克思主义“三进”工作,使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校是各种文化思潮交汇的中心,意识形态工作任务艰巨,要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通过思政课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就是通过课程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做出正确判断;要引导学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将个人奋斗目标同民族振兴伟大目标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要引导学生用好批判武器,在批判中明辨是非,避免错误思潮侵扰,以此坚定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落实教育“四个服务”。
三、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的实践路径
《讲义》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优势,必须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围绕“一条主线、两种方式、三个着力点”深化拓展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通过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加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条主线,不断提升课程思想性与理论性。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0)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先进的与开放发展的理论,其理论意义应当通过课程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由其方法的科学性所决定的,马克思留给世人的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科学的方法,即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恰如恩格斯所言:“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21)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是由其价值追求的超越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旨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可比拟的进步性。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是由实践的历史性所决定的,方法论的科学性也意味着它必然不以永恒真理为目的,而是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自身,“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2)。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其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原创性贡献需要经由课程得到充分体现。贯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条主线,就是要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成果和原创性贡献及时融入课程教学当中,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说服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价值感召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品格鼓舞学生,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成为学生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加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努力实现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的互鉴融合,进一步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增强课程的针对性。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9.89亿,学生占比最多,达到21%。这意味着网络已经成为学生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上网成为学生群体最普遍的活动之一。习近平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3)概言之,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探索网络思政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络教学成为2020年春季学期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也为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出了要求,应根据网络授课所具有的资源开放、信息共享、主体协作、过程交互、选择自主等特点,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转化教学语言,努力实现网络思政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进一步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将网络技术应用于线下教学,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具有紧密关联,“经过学生自由探索和自发努力所获得的某种知识,以后将能够保持住,这使学生获得一种毕生受益的方法,将扩大他的好奇心”(24)。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教学活动以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体现。网络技术使不同主体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与交互编辑,为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体验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
加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以思政课改革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着力点,努力实现课程建设的内涵式发展。首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依据我国国情与现实需要不断调整课程建设策略,打好课程改革创新的“组合拳”。习近平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25)孙春兰也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上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思政课的特殊重要性,总结阶段性成果和经验做法,久久为功、持续用力。”(26)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优势课程方面的突出体现,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他国没有可供我们照搬照抄的经验,必须根据国情的变化不断调整,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对此,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并且强调这八个“相统一”在课程改革创新中应做到同步推进,不可偏废。只有统筹兼顾八个方面,打好课程改革创新的“组合拳”,才能实现思政教育知、情、意、行的统一,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
其次,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重视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将思想政治觉悟、知识能力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作为评价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27)不同于其他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逻辑性强,学科跨度大,内容更新快,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不断坚定政治信仰、夯实知识素质、提升教育技能,才能在课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习近平曾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点要求,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28)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同向发展,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平台建设、理论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促进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和后备人才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新成果做好教学设计、指导教学实践、观照现实问题,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向着高素质、专业化、永续化方向发展。
以南开大学为例,在平台建设方面,南开大学于2017年和2018年相继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并于2019年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充分联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搭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平台,积聚和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于2019年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并将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在课程建设方面,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作为首批全国重点马院,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9年春季学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选修课,并于2020年春季学期开始面向全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充分发挥学校的平台、师资与政策优势,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后备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最后,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结合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设计,从横纵两个方向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的、无时不在的。”(29)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国家的人才培养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全社会各领域各部门都要参与其中、持续推进的系统性工程。加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最终仍要落脚于立德树人,这就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结合青少年不同学段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从横纵两个方向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横向上看,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调动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网上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从纵向上看,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开设思政课,注重不同学段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与互释,在形式上的渐进与呼应,将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贯穿始终,通过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建设为国家立德树人提供课程体系支持。
总之,《讲义》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认识与把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此,需要从思政课程的属性功能、各类课程的协同共促以及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三个层面把握思政课主渠道建设的内在逻辑,贯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一条主线”,融合思政课教学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找准课程改革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三个着力点”,不断加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通过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注释:
①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5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页。
⑥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
⑦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⑧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27页。
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06页。
(1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12)《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28页。
(1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
(14)王新生、张欣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年第2期。
(15)陈宝生:《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历史成就与现实使命》,《人民日报》2019年9月10日。
(1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1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
(18)陈宝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等教育重要论述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1期。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05页。
(20)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
(21)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1页。
(2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42页。
(2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24)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卢濬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95页。
(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6页。
(26)孙春兰:《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4日。
(2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
(2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
(29)《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