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使命担当
鲁宽民 徐奇
【摘要】网络空间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化科研和教学的新场域。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必须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批判错误思想言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网络道德、法治建设和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提升政治素养、网络学习能力、信息研判能力、理论阐释能力和网络交往能力等,自觉担当起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空间治理;使命担当
【作者简介】鲁宽民,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奇,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54)。
【原文出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21.7.72~7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关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研究”(17XKS030)的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网络空间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中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与服务社会相统一,从自身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和学术研究出发,通过深刻剖析网络空间治理的难题及成因,进而科学把握其核心本质,从思想和行动上自觉担当起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使命,不断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
一、网络空间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化科研和教学的新场域
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P8)。进入新时代,网络空间中的教和学已经发展成为教育的基本图景。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丰富和整合网络空间中的教育资源,成为新时代教育强国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时代如何在网络空间中铸魂育人,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化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命题。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相互交叉渗透,一体化的程度日益提升。广大网民用文字和图像等将现实空间中的日常生活、真实情感和思想意识在网络空间中展现出来。思政课教师要聚焦网络空间中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理性分析广大网民的生活状态、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等,担当起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使命,推动人在网络空间中的全面发展。
在高度开放的网络空间中,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民间社会思潮、大众世俗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等相互交织,其中既有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思想文化,也有背离人民根本利益的落后思想文化。网络空间中,民族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以及资本逻辑驱使下的消费主义思潮和泛娱乐化思潮等风起云涌,经过精心包装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故伎重施,一些所谓的“公知”和“网络大V”发表错误言论、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制造事端。这在不同程度上干扰了网络舆论导向和网络空间秩序,解构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思政课教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认清这些错误思想言论的真实用意,同时在学术报刊、课堂教学和网络空间中发表、宣传学术研究成果,实现科研和教学、学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使命
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迫切需要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重要使命,提高网络空间治理效能。
第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网络空间治理中担当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投身网络空间治理的根本动力和价值旨归。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网络空间治理中要严把政治观,及时有力地批判网络空间中党的领导和主流意识形态弱化、虚化和空泛化的现象,敢于并善于同曲解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言论作坚决斗争,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彻底的思想理论引领和教育广大网民,进一步增强广大网民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深入研究和把握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网络空间治理中担当着批判错误思想言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使命。进入新时代,一方面,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正确的思想言论广泛传播;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些人打着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幌子发表错误言论,妄图在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制造混乱。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鉴别和批判网络空间中的错误思想言论。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3](P230)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网络空间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斗争精神,讲求斗争艺术,在同错误思想言论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深化广大网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
第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网络空间治理中担当着推动网络道德和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网络空间本质上是属人的空间,因此,必须运用道德和法律调节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和规范人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新时代背景下,仍有少数人法治意识淡薄、道德观念缺失,认为网络空间是超越法律和道德的绝对自由的场域,进而出现越轨行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网络空间的具体实际,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一方面为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律法规修订和伦理道德建设建言献策,另一方面通过撰写理论文章、制作视频和图片等多种形式开展网络法治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网络空间中自由与秩序的辩证关系,有效防范和化解网络空间中的矛盾与冲突,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空间。
第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网络空间治理中担当着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互联网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孕育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即网络文化。新时代网络文化发展更加迅猛,其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娱乐方式和思维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守正与创新、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既要敢于亮剑,及时纠偏,为保证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提供理论指引;还要深入把握、阐释和反映广大网民对优质网络文化的客观诉求,为推动网络文化事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先进的网络文化占领网络空间提供智力支持。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自觉担负起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使命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4](P14)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想担当起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使命,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必须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与能力。
第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面提升政治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和研究者,要做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在网络空间中教育引导广大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指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5](P330)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网络空间治理中要全面提升政治素养,首先,要增强政治定力。由于高度开放的网络空间中存在着诸多挑战、考验,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要能够积极应对挑战、经受考验,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做到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坚定。其次,要强化政治担当。从社会主义网络强国建设的全局出发,在网络空间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广大网民主动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再次,要严守政治纪律。思政课教师在网络空间中思考问题、发表言论以及进行学术研究都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提高网络学习能力。“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6](P317)全媒体时代,网络深刻改变了知识的获取方式,同时也打破了教师在知识传播上的垄断地位。马克思强调:“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7](P134)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高网络学习能力,主动学习互联网技术,挖掘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丰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创新工作形式和载体,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网络空间治理效能。“人民的词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8](P837)网络语言是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中创造和使用的语言,具有生动、活泼、自由、便捷等特征。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学习网络语言,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善用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阐释思想观点,从而与广大网民产生默契和思想共鸣。
第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投身网络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研判能力。习近平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9](P305)网络信息化建设事关网络强国建设大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信息是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素。网络信息是网络空间中物质运动的基本介质,其作为新的生产资料参与到劳动生产过程中,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产生重要影响。网络空间中信息庞杂、真假莫辨。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必须提升信息研判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研判网络信息时,一方面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摒弃个人偏见,以法律法规为红线、以公序良俗为遵循,辨真伪、知善恶、明是非;另一方面要增强前瞻性和全局性,在深入剖析网络信息的性质、成因和影响范围的基础上,科学预判网络信息发展的整体态势。
第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理论阐释能力。“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10](P839)网络空间中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违法犯罪时有发生以及政府在网络空间中的公信力有待提升等,这些都是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中的突出问题。“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11](P342)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的思政课教师要增强理论阐释能力,努力成为理论家,要“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12](P814)。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系统掌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把握网络空间治理的具体实际,发挥学术专长分析研究网络空间中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具象形态和发生机理,在网络空间中解疑释惑、析事明理;同时善于总结网络空间治理的经验,并将其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为深入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遵循。
第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聚焦网络思想舆论动态,提升网络交往能力。网络思想舆论是现实中的人的政治立场、经济利益以及思想文化等在网络空间中的集中反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网络思想舆论动态,有效开展理论宣传教育,进而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13](P836),“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14](P836)。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网络交往能力,首先要积极与不同阶层和不同代际的人进行网络交往,切实把握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状态以及利益诉求等,并对网络思想舆论开展学理性研究;其次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同阶层和不同代际的人的思想文化需要进行精准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信息推送;再次要在网络空间中积极发表正确的言论,增强自身话语权和公信力,着力提高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和传播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19-11-06(1).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5][6][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10][12][13][1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