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
张天浩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领导的最高军事学府,肩负起“造就成万数的干部”使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重要载体,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为基本保障,对激励高校在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价值,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承续初心和使命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学习教育
【作者简介】张天浩(1993-),男,甘肃平凉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上海  200241)。
【原文出处】《学术探索》(昆明),2021.5.150~156
【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基金项目(2020MYB045);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Z-R1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历史进程,既体现了抗日救国的实践需求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革命实践的内在契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事业的忠实传承,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品质,对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
一、起点向度: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要内容
抗大干部教育就是要让抗大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熟悉马克思主义事业的继承人中国共产党在奋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P1)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生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从实践层面去感受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品格,从内心深处去认同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初心”与“使命”。
(一)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引领,加强抗战人才培养的“政治关口”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抗大干部教育的理论指导,是抗战人才培养的灵魂、基础和前提。在抗大的干部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育。抗大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依然在毛泽东的号召和组织下积极翻印和译介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抗大教员何思敬翻译的《哲学的贫困》、任白戈翻译的《列宁的辩证法》等,这些都是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1938年夏秋,在毛泽东的倡议下,延安新哲学会战立。会务工作由时任抗大教员的艾思奇和何思敬负责主持。[2](P91)延安新哲学会的成立不仅将延安的理论工作组织起来,进行了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而且对抗大教员进一步系统化的分析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所运行的一般规律等的揭示,是克服学员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一把利器。抗大教员吴亮平在向抗大学员介绍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时就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一样,都是人类历史发展史上最发展、最丰富、最具体的科学,[3](P185)是从商品货币到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各个结构和阶段进行的分析和研究,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有价值精华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为了破除抗大学员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除了像吴亮平等教员介绍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之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特别是巨著《资本论》也是抗大学员的必修课。
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抗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工作主要由李培南、郑文卿、胡成方、宋锡纯教员负责。如,郑文卿导师首先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三大家”所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遗产进行了细致的具体的分析,以期学员可以一分为二地去认清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并通过联系《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经典著作让学员对这些“社会主义者”们的思想可以清晰地进行分析和认识;其次,则是清晰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这两大发现。[4]
(二)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补充,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
为把抗大学员培养成为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军政干部,抗大自始至终都把结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既有课堂讲授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大众哲学》等课程,又会有经常性的时事报告和讲座,并利用一切机会请党和军队的领导干部到抗大作演讲和报告。抗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新民主主义政治思想教育。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人,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为人类求解放,为中华民族求复兴。抗大作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政治工作的重心就是“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5](P536),这也是抗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在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方面,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第四天,即抗大第一学期学员临近毕业之际,毛泽东在抗大的操场上就借用“七擒七纵”的典故和“赶毛驴上山”这一风趣的生活道理向党中央干部及抗大的全体学员作了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报告。毛泽东讲到,要解救中华民族出水深火热的民族危机的前提就是要统一战线,为此他风趣地谈到,“逼蒋抗战”的统一战线方针犹如赶毛驴上山。[6](P26)毛泽东在抗大操场上作的关于“西安事变”的报告不仅让抗大的学员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了清楚的认识,还通过学习会和讨论会的形式,让统一战线这一方针和政策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也让抗大学员的思想更为豁然,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教育。抗日战争的爆发,使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本来就困难的中国共产党的情势变得更为紧张。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毛泽东适时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7](P891)的经济方针,抗大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围绕着这一经济方针而展开。抗大全体教职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随即召开全校党的活动分子大会,确定了“不劳动者不得食”[6](P88)的教育计划,提出全体教职员开垦2万亩荒地,生产6600石粮食,生产单、棉衣各5000套,每人生产若干鞋袜和绑腿,全校全年所需肉菜由自己解决的目标。动员大会结束后,抗大全体教职员工立即开始了生产运动的准备工作,并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援助下,开荒生产以自救,边生产边学习。
三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教育。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战争和战略问题》《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的会议总结。针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毛泽东在大会上明确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8](P534)他还号召共产党员“应该如像他们研究共产主义一样,好好研究三民主义”。[9](P628)六中全会结束后,抗大就立即召开了抗大党的活动分子动员大会,对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进行了学习,并通过了《为实现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给予我们的任务而斗争的决议》。党的活动分子大会结束后,抗大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文件发给学员,掀起了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毛泽东还经常利用抗大的毕业典礼和报告等帮助学员正确认识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四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教育。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时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取得很大发展并日趋完善的重要阶段。为了总结十年内战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肃清党内依旧残余的“左”的和有的错误思想,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兼教员的毛泽东撰写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并以这一提纲为教授内容在抗大讲课。这一课程的讲授时间安排在每星期二、四的上午,每次讲四小时,共在抗大授课一百一十多小时,历时三个多月。在长达三个多月的教授中,毛泽东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式,多次运用“愚公移山”“唐僧取经”等通俗易懂的典故进行教学,这对端正学员实事求是,形成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科学思维方式和工作、领导方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抗大的必修教材,这一提纲在抗大学员的哲学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教育。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让中国共产党深刻得出只有靠枪杆子才可以出农会、工会、政权,甚至出一切的真理。而面对帝国主义全副武装的侵略性战争,中华民族也必须得有枪杆子,而且还得是马克思主义的枪杆子。为了让抗大全体教职学员清楚认识抗日战争时期“战争第一”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在多次授课、毕业讲话中都做了特别的强调,即创办抗大的目的就是培养更多的军政干部上前线,实现抗日救国。如以毛泽东的军事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作为军事教学基本内容。此外,学会分析抗战形势,丰富和发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也是抗大学员的必备技能。为了适应抗战需要,抗大特别成立了军事研究室,及时编写补充教材,以缓解教材的不足问题,还举办军事教员训练班以提高教员的军事理论水平。1938年5月21日,毛泽东出席抗大对第三期教学进行总结的干部会议上强调,要编游击战、战略、战术、政治工作等教材,并说游击战争教材由他负责,战略教材他负担一部分。他说:十年来的战争经验我们在军事上形成了路线,但见之于文字的却不多。过去对战略比较忽略,现在我们提倡写书,提高战略空气,中央组织部因此也发起抗日战争研究会。[2](P73)
二、过程向度: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方法路径
文艺活动、实践活动、标语口号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法路径的创新,让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抗大的干部培养中,为不同背景、文化程度的干部所理解、掌握和运用,使抗大的学员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抗日救国的意识深入人心。
(一)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路径是抗大干部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教育抗大干部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讲解灵活的战略战术、传承艰苦的工作作风等方面发挥着主阵地作用。依托课堂教学路径,抗大干部教育的主要课程分为政治课、军事课、文化课及其他课程。
一是政治课。抗大的政治课教员不仅有直接领导抗大工作、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还有张闻天、秦邦宪、杨尚昆、李维汉、艾思奇、吴亮平、何思敬等中共领导和专家学者。张闻天教授《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秦邦宪教授《政治经济学》、杨尚昆教授《各国论》、李维汉教授《党的建设》、艾思奇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吴亮平教授《马列主义革命理论》、何思敬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这些著作丰富了抗大政治课的教材体系。除此之外,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一些专家学者还经常在抗大作演讲,抗大的学员受益匪浅。抗大的政治课是抗大干部教育、培养马克思主义军政干部的主渠道,具有引导抗大学员坚定抗日救国的政治方向的优势,1938年5月24日,毛泽东在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中特别强调:在抗大“虽然只有几个月的学习,你们要学成军人,并不是老粗的军人,而是马列主义的军人”。[10]
二是军事课。1938年4月9日,毛泽东出席抗大第四期第三大队的开学典礼,并在《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的讲话中指出:“抗大是军事学校,要学做一个军人,要学做军事,要学战略战术——灵活的战略战术。”[10]培养学员成长为懂军事,特别是懂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能灵活用马克思主义战略战术思想的军政干部,主要依托于抗大的军事课程。军事课程教育也是抗大干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抗大的毕业生都将直接输送到各个抗日战线,抗大在军事课程上不仅安排了军事理论课程学习,适时推出了《伏击战》《捕捉站》《联防站》《地道战》和《地雷战》等适应敌后抗日战争需要的军事教育教材,还安排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生活演习课程,并适时选择离学校较近的抗日战场,学员在战斗中学习。如亲自领导抗大教学工作的毛泽东,从1936年10月27日就开始在抗大讲“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直持续到西安事变发生。[11](P603)抗大还组织学生参观战斗,去部队学习等。1940年10月,抗大在敌占区附近举行了历时一个月的野营大演习,对即将毕业学员的实战指挥能力和政治活动工作能力进行了考验。[12](P143)
三是文化课及其他课程教育。抗大的文化及其他课程教育面向的主要是各个抗日战线上选送上来的工农干部。他们在进入抗大之前一般就已经是干部,但是不少人在参加革命前没有读书的机会。虽然在革命的进程中,他们已能识字,但毛泽东强调:“文化教育,是整个教育计划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部分之一。”[13](P52)因此,要摘掉文盲的帽子,成长为抗日救国的马克思主义干部,学员就必须接受文化教育,达到足够的文化水平,这样就可以保证工农干部看报纸文件,写普通的通报和命令,还可以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本等。
(二)制度建设: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条件保障”
抗大干部教育的学员有经历过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救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也有依然带有资产阶级思想的学员,学员成分非常复杂,所以制定科学的制度是确保抗大干部教育的最佳通道。
一是健全学校组织制度。1938年6月,为了确保干部教育的有效进行,抗大颁布实施了《抗大组织条令》。该条令明确规定了抗大的性质和任务是:抗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施国防教育,创造具有高度民族意识,忠实于国家民族与社会解放事业的抗日军政干部,为争取抗战胜利及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并且明确规定教育中心基于革命的传统,根据该期学员特点,规定政治课应加强马列主义概论、中国问题、共产主义与共产党的问题、政治经济学、哲学、民众运动等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军事课应注意战略学问题、游击战术、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学习与研究等。[6](P62)《抗大组织条令》的颁布与实施,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抗大的全面建设,还完善了抗大的规章制度,最终使抗大的各部门单位的每一位抗大的教员和学员都在严格按照抗大的组织条令来真正实现干部培养。
二是颁布学校政治工作条例。为健全与加强学校的干部教育,以保证干部教育的工作推进,抗大政治部主任莫文骅和副主任胡耀邦于1937年12月16日签署训令,颁布了抗大政治工作暂行条例。条例的内容主要包括:抗大政治部工作暂行条例、总支委工作暂行条例、组织科工作暂行条例、宣传科工作暂行条例、俱乐部工作暂行条例、大队政治协理员工作暂行条例、连队政治指导员工作暂行条例、连队救亡室的组织与工作8个方面的内容。政治工作暂行条例是抗大创办以来,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政治工作方面的法规性文件。健全的组织制度和民主生活是抗大借助制度保障路径进行干部教育的基础,而政治工作暂行条例则是对抗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健全和强化。
三是严肃学校法纪。抗大干部教育的工作需要严格执行组织制度和纪律要求。抗大制定严格的纪律要求和组织制度不只是为了健全制度而制定,更是因为养成严格的纪律观念是造就合格干部的必然要求。为了帮助抗大学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抗大在建校之初就明确提出:教职学员不论职务多高,资历多老,历史贡献多大,都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学校的纪律。学员在校学习,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军事纪律和生活纪律。对此,抗大校规总则明确规定:“学员应遵守本校一切规定及命令。”[14](P4)抗大规定:每一个命令下达之前或者每一项制度建立之前,均需经过充分的考虑。但命令一经作出,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6](P357)在抗大,学员要按时起床、出操、就餐,内务要整洁有序。对于违犯法律者,不管资历多深,贡献多大,绝不姑息迁就,一律从严查处。[6](P48)也就是说在抗大,不管什么人违犯了纪律,都要受到组织制度和纪律要求中的具体批评和处分。
(三)校园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渠道”
抗大学员大多为贫下中农,文化素质不高,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是活泼抗大艰苦生活,进行干部培养的重要渠道。抗大依托校园文化生活建设进行干部教育主要包括文艺活动、实践活动和标语口号。
一是文艺活动。抗大在为抗日战争前线输送大批军政干部的培育任务中,以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训为座右铭,并在培养活动中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普遍性经常性的工作作风,所以抗大的学习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为了活泼抗大学员的课余生活,抗大的每个学员队都成立了“救亡室”,负责教唱革命歌曲、举办文艺晚会、进行歌咏比赛等活动,以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活泼抗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式,特别是在课间休息、劳动间歇和集会等时间,抗大校园总是歌声不断,洋溢着热情的、彻底的革命精神。如:抗大第三期由教职学员合演的话剧《血祭上海》;抗大文艺工作团在学校创作并演出了以抗大学员生活为主题的话剧《斗争中的一群》。在敌后,为了配合各个抗日根据地,他们创作了丰富多样的演出剧目,包括《东征记》《破草鞋》等反映抗大胜利突破敌人封锁线的话剧,还有《茂林事变》《青天白日》《大学教授》等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妥协投降罪行的活报剧等。除此之外,抗大文艺工作团还单独或者与鲁迅艺术学院等兄弟文艺团体合作排演了《雷雨》《黄河大合唱》等名作。这些文艺作品和文艺活动不仅丰富了抗大干部教育的形式,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大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
二是实践活动。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15](P55)抗大学员通过参与抗大组织的实践活动去感悟马克思主义客观的真理性,是抗大进行干部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有效路径。其一,体验性战斗活动。如1938年7月23~30日,抗大为第四期即将毕业的学员准备了为期一周的野营演习。在接到军事演习的号令后,受领任务的1200名学员以大队为单位,召开了区队以上的干部大会、政治工作会议、救亡室大会、学习小组讨论会、座谈会等翔实稳健的战斗准备大会,确立了统监部为最高领导机关,确定了总指挥、参谋长、作战部、通讯联络部、政治工作保证部、物质保证部、招待部等具体组织分工,以保证领导组织工作的井井有条。[14](P155~162)获得了沿途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高赞,也向沿途人民群众展示了抗大精神风貌。其二,操作性战斗活动。为了培养政治信念坚定、工作作风艰苦奋斗,可以灵活掌握战略战术的军政干部,抗大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讲话精神,积极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号召,先后组织了大生产运动,不仅克服了抗大办学的艰苦困境,还为准备反攻创造了物质条件。同时,抗大学员还积极参加实战,以增强适应实战的能力,如参加五月反“扫荡”、百团大战、公司窑战斗等实战。真实的战斗和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抗大学员的战斗素质、革命精神,还使抗大学员真切领会了毛泽东所提出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思想。
三是标语口号。标语口号作为理论转化为话语的一种表现形态,是理论满足国家需要向实践转化的具体体现。毛泽东指出:“在大混乱的现局之下,只有积极的口号积极的态度才能领导群众。”[16](P102)而在残酷的战争环境、艰苦的办学困境下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需要抗大将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转化为言简意赅、人民群众可以听懂、易于接受、鼓舞人心的标语口号,以争取更多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掌握。如:“建立新中国,要把旧的中国,变成新的中国,靠马列主义是会变的”[10]“愈抗愈大”“愈抗愈深”[6](P404)“爬山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有嘴上的马克思主义,还要有手和足的马克思主义”“提高党性,增加知识,力求进步,反对落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节约一分钱、增加一份抗日力量”“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锻炼铁的党的干部”“四万万人一起努力,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我们是中华民族最忠实的子弟,誓为自己的祖国的独立解放而战斗到底!”等一系列标语口号。这些标语口号是飘扬在抗大的一面鲜红旗帜,是唤起人民群众、鼓舞人民群众的号角,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中国共产党政策、方针,承续马克思的“为人类求解放”事业的“初心”折射。
除此之外,抗大创办的校刊、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以及每逢重要节点举行的纪念活动等都在抗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创办校刊方面,1937年10月,抗大校刊《思想战线》的第一期便刊载了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6](P510)在举办各种竞赛活动方面,1938年4月,抗大第一政治委员会胡耀邦在吸取苏联“斯达汉诺夫”开展革命竞赛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抗大的实际情况,在大队的范围内发起了“斯达汉诺夫运动”的革命竞赛活动。1938年7月,为迎接“七七”抗战一周年,抗大全校掀起了创造抗战突击队队员的革命竞赛活动等。在举办纪念活动方面,抗大举行了纪念五四运动大会、抗大成立三周年大会、中国共产党二十年周年及抗战四周年大会、百团大战一周年纪念大会、国际青年节大会、“一二·九”运动暨庆祝晋冀豫区反“扫荡”胜利大会等。
三、现实向度: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启迪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7]新时代,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干部教育随着时代主题转换、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矛盾不断变化等,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最革命最先进”的学校,抗大始终坚持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培养目标,借助课程教育、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革命校风,以塑造德才兼备的抗日军政干部。抗大干部教育为各级各类学校留下了宝贵的方法和经验,对当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
(一)思想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
抗大在完成其历史使命的近十年期间,始终以“转变学生的思想”[18](P539)为工作前提,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抗日军政干部。为了培养抗大学员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抗日军政干部,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大会上就指出,在抗大第一个要学会的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首要前提就是为干部系紧第一颗扣子,即政治要强,坚持以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中心不动摇,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P20)其次,就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第一线。领导干部直接进入第一线,不仅壮大了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师队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有助于干部教育的教学、管理与科研工作配合更为密切,这也显现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精神,有助于深化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19]。
(二)心灵种子: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
教师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队伍,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高校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所以,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应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的指导下,继续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和输送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真学、真懂、真信和真用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储备力量,去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1936年12月,毛泽东在抗大所作的题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讲演中指出:“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的教育方针。”[16](P177)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抗日军政干部,抗大除了多方聘请各领域高素养的兼职教师、选调最优秀的学员留校做教员,还会定期对教员的业务水平进行大力培训,这都有利于抗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开展和德才兼备的抗日军政干部的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各领域都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至关重要,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着重强调了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19](P33)
(三)价值自信:承续使命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向
抗大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抗大干部教育相结合的产物,至今都是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回望历史,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艰苦奋斗始终是抗大培养德才兼备军政干部所要保持的政治本色。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有“为人类求解放”[20]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与品格,即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掘抗大精神,但同时也需要在承继抗大精神的过程中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实现抗大精神的时空转化,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推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吴亮平.吴亮平文集: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4]周抗.迎接马列主义科学在中国开化的新时代[J].抗大历史研究,1991,(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五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0]耿仲琳,田逢禄,齐德平.毛泽东在抗大讲话记录稿介绍[J].党史研究资料,1989,(10).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2]柴树章.抗大在太行[M].香港:中国图书出版社,2006.
[13]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4]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高等教育和工部学校部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02).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