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科学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
靳诺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六个坚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领会其道理学理哲理,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切实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重大意义;理论创新;六个坚持
【作者简介】靳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京),2022.11.17~25
党的二十大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大会。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大会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学习上下工夫,要在全面把握上下工夫,要在全面落实上下工夫,提出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社会各界要按照中央工作部署,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重大意义和重要理论创新,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
一、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党的二十大,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政治和历史意义。从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维度看,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刚刚庆祝百年华诞,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的重要会议,标志着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开启。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维度看,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重要会议,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开启。从世界文明发展史的维度看,党的二十大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格局产生了较以往更深远影响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征程的开启。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宣示我们党在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提出许多具有开创性标志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创新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民族复兴伟业,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指引,是昂扬奋进新征程的动员号令,是凝聚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的政治宣言。
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提供了行动纲领。
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步调一致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站位高远、视野宏阔,坚持守正创新、彰显自信自强、突出战略谋划、贯穿团结奋斗,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境界。这是一篇具有现实与历史相贯通的大视野,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凝聚全党智慧、反映人民意愿、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党的二十大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大会通过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党和国家事业树起了新的历史坐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了新的真理力量,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党的二十大,必将极大地促进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将极大地凝聚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理论创新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问题上,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出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上,宣示了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必须牢牢把握“五项重大原则”;在“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踔厉前行的问题上,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提出必须做到“三个务必”;在“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上,鲜明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这些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以下五点。
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升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思想武器。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观点,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才能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们党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放在第三章,将之明确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方略”,重点阐释了这一思想的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放在第二章,行文中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为标题,进一步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理论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和创造性升华,标明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单独一章进行阐释,突出教育、科技、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过去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教育一般安排在社会建设中,科技一般安排在经济建设中,人才安排在党的建设中。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三大战略放在一起,是一个创新,有其深义。这样的表述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发展大潮、国际竞争大势、现代化进程内在要求的准确把握,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体现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教育、科技、人才的更强需求、更重支撑、更大期待,意味着我们党将以更大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开辟出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通过单独列一章的方式强化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一体化部署,突出三者之间互有需求、互有支撑、互有带动、互有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方面是短板就会影响另外两个方面的进程,都会成为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三个“第一”,统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单章进行阐释,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对比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章的内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作为单独一章,并且全文23次提到了“法治”,这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宣示了我们党矢志不渝推进法治建设的坚定决心,彰显了我们党不仅是敢于革命、善于建设、勇于改革的政党,更是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建设法治的政党,是我们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宣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P40)这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P22)论断的继承与发展,并创新性地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P40)的表述,厘清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指出:“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3](P24)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安排,推动了依法治国这一治国基本方略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境界。
四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单独一章进行阐释,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2014年,习近平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P52)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家国内忧外患、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对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当前,国家安全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家安全进行了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从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
五是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鲜明提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这是党的自我革命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形成了一整套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我们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进一步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增强党内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创新和亮点就是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最根本的是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立这一思想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习近平多次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始终以身作则抓好自身学习,致力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将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一项重要学习制度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从2012年11月17日至202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已先后组织了84次集体学习,其中围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累计开展5次集体学习,进一步促进全党重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此外,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还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和理论品格,就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指示。这些都体现出习近平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4](P544)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1](P18-19)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六个坚持”,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鲜明的思想品格,是其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推进伟大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我们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
第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指坚守正确的价值理念、思想方法与历史经验;创新是指勇于开拓,善于创造,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守正与创新共生互补,辩证统一。守正,创新才有明确方向;创新,守正才更富活力。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坚持在创新中守正。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成功先例,没有现成经验,无法生搬硬套他国做法,而需要在守正中进行创造性探索。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生命力、创造力,党和国家事业就无法继续前进。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关键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5](P203)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勇于回答时代问题的过程中破浪前行的。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从不讳疾忌医,从不回避、掩饰失误和挫折,而是直面问题,分析原因,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面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准确把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性课题,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只要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就能够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第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认识论、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也上升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恩格斯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6](P409)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第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国际视野、世界使命和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作为自己的追求,始终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P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彰显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7](P29)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理解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牢牢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深入领会其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