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科学论断的内在依据和实践要求
赵冶 余一凡
【摘要】习近平提出的“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论断,有着充分的、坚实的内在依据,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提出了现实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定位、基本属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的道理包含甚广,关键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马克思主义的“行”,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原创性贡献,讲清楚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在方法层面,要用好看家本领,把道理讲深;突出问题导向,把道理讲透;善用“大思政课”,把道理讲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讲道理;内在依据;实践要求
【作者简介】赵冶,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4);余一凡,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  300350)。
【原文出处】《思想教育研究》(京),2022.9.131~136
【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一般项目“‘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生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TJSZZX17-019)阶段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形势变化,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围绕思政课建设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首次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1]的科学论断,要求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直指思政课建设的核心问题,为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指明了方向。
一、为何讲:“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科学论断的内在依据
本质是相对于现象而言的。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等,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大不相同,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而在教学方式上的探索也多种多样。但这些都是思政课建设实践中形式上的具体表现,其背后的本质始终没变,“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科学论断有着充分、坚实的内在依据。
第一,它是由思政课的特殊定位决定的。一方面,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一国的教育状况与其根本社会制度紧密关联,教育的发展方向决定于根本的社会制度,反过来,教育又是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决定了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以往剥削阶级总是在意识形态问题上遮遮掩掩的态度不同,马克思主义曾公开申明自身的阶级性,明确要求通过公开的意识形态教育、系统的理论灌输以实现理论掌握群众。思政课建设,就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以系统开设课程的方式开展显性的意识形态教育。因此,习近平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2]就此而言,思政课必须系统阐述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基本立场、价值追求等,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讲清楚我们的教育必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的根本道理所在。
另一方面,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的全部活动都要围绕这一根本问题展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共产主义事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通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2]的青少年而言,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更要进行价值观引导,最重要的是教授他们正确的思想,指引正确方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必须阐明实现共产主义前途的必然性与奋斗过程的长期性,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面临的艰巨挑战,讲清楚青年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道理所在。
第二,它是由思政课的基本属性决定的。“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3]6任何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提出、教育体系的设计,都是以维护其自身利益、反映其价值追求、符合其政治统治为目的。当代中国,思政课是直接、集中反映党和国家意志、按照要求必须设置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不过,这种意识形态教育和价值引领,要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来完成,需要遵循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通过学理分析开展政治引导,通过知识传授进行价值引领,思政课具有的思想性与理论性决定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与一般的专业课程不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重在进行思想教育,政治引导功能是其基本功能,思想性是其基本属性。不过,思想性并不意味着空洞的价值观说教,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也不是简单的政策宣讲、文件宣读。思政课的“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2],其深刻的思想性建立在严密的学理性和系统的知识性基础之上。思政课不仅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教育,而且要回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之为指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因此,理论性是其又一基本属性。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10理论也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要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需要全面把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深入研究并充分阐释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在理论剖析中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在严密的逻辑论证中领会真理的思想伟力。思政课的内容不仅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而且要经得起学生的追问和“挑战”,以理服人、以德树人。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加强价值观教育,在知识学习中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第三,它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崭新思想创造,一经诞生便以其科学性和革命性照亮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科学性决定“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沿着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当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理论。它始终强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来考察人类社会,用社会存在去说明社会意识,在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5]401中驱逐出去、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也将在以往全部意识形态中倒立成像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以这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秘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伟大发现,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6]8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世界观,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其“完备而严密”[7]309的特点而著称。思政课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分门别类地讲清楚各部分具体知识,而且要在厘清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从整体上理解其基本原理,准确把握蕴含于具体知识中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将其作为完整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而深入理解,以发挥其思想武器的作用。
二、讲什么:“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科学论断的内容要求
思政课课程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维度,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不过,“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8]348作为在社会主义学校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以“理”论“道”,关键是要讲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大道理”。
第一,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9]13的道理所在。
中国共产党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思政课必须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明确了自己的初心使命,百年发展始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任务就可能拖得更久、付出的代价更大,我们的国家更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更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10]10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进程中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伟大卓越的贡献,思政课必须充分展开、系统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明确宣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如何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的重大问题,思政课必须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当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时,就意味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经过艰难而曲折的探索,打破对苏联模式的迷信,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思政课必须充分展示改革开放的火热实践和伟大创造,对广大群众关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注的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进行明确回应。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思政课必须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灵魂和旗帜,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不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提供理论指导。思政课不仅要从理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去阐释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彰显其革命性和时代性。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326思政课必须从根本上讲清楚这一“大道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阐述新时代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根本依据。
第二,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12]26的道理所在。
坚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奥妙所在。共产党人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要以实际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推进其中国化时代化,使得马克思主义在诞生170多年后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伟大成就,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2]23-2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统筹两个大局,立足新时代新特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植根于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正确认识并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思考并深刻把握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思政课当前的核心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必须在梳理其形成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讲清楚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阐明其重大意义和原创性贡献,理解其战略部署和实践要求,引导学生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第三,讲清楚“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13]的道理所在。
青年一向被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力量而受到高度重视,列宁曾经引用恩格斯的话说:“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的党,而总是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14]161强调青年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对于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特殊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将青年视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所在。毛泽东热烈赞颂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15]466称赞他们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将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寄希望于青年身上。邓小平将青年视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继承者,强调:“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16]95习近平更是直接指出:“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17]14把青年视作民族复兴中不可或缺的先锋力量,激励广大青年主动担当、勇立潮头。
人们总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生活,前一代人的实践总会为新一代人预先规定好生活条件,新一代人也总要承接前一代人传下来的任务而继续实践。对于新时代的青年而言,继承先辈遗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接力赛中接续奋斗,是历史赋予的、不容推卸的使命与任务。他们是最终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参与者、奋斗者、见证者,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主动将个人之“小我”融入社会之“大我”,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火热实践中,才能够在完善自我的同时,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逐步变为现实。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最终要落实在青年学生身上,只有讲清楚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命运关联,阐明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使得思政课全部的教育内容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三、怎么讲:“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科学论断的方法要求
思政课的内容既涉及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宏大理论,也涉及人生发展与完善的微观事理。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其中绝大多数的道理并非不言自明。思政课要注重方式方法,把相应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真正揭示其本质。
第一,用好看家本领,把道理讲深。思政课要讲的道理,论其根本就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18]404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需要用好这个看家本领,通过各门思政课共同作用,完整地、系统地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固然包含一些重要结论和判断,比如“两个必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但马克思主义提出这种论断,不是自上而下地宣示圣谕,而是在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深入剖析所处时代内部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得出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内涵丰富,当然包括关于中国当前及未来发展的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但这种部署安排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而得到的正确答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其自身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思政课不只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开展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对于教材中高度凝练的结论和观点,要引导学生深入到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之中,把握其来龙去脉,掌握其基本原理,从学理上全面阐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所在。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要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在阐发其历史厚度的同时讲出理论深度,从根本上说明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必然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讲好思政课的重点内容,要从统筹两个大局的高度向学生说明其形成发展和重大意义,结合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实践向学生阐明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强调其原创性贡献。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以宽广的视野、充足的知识供给、充分的学理分析,去阐明大政方针政策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说明“是什么”的同时深入阐释“为什么”。
第二,突出问题导向,把道理讲透。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他们在思政课的课堂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其已有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等都会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判断。一些学生会就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可能会在对照理论与现实、应然与实然中产生思想疑惑,甚至还会提出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对此,思政课不应有意回避,反而应该突出问题导向,在学生容易产生思想困惑之处加强引导,绝不让模糊观念、错误观点影响学生。
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思政课要以学生的思想疑惑为教学重点,针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开展理论辨析,在厘清其产生和由来的基础上揭示其理论基础,剖析其错误实质及现实危害,在批判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革命性,在斗争中增强青年学生的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对于青年学生在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下对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产生的疑惑,则立足于中国现实,在比较分析中答疑解惑、批判鉴别中分辨是非。通过过去与现在对比来说明,尽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有过挫折和失误,但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通过中外对比来说明,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二百年走过的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尤其是客观看待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理想与现实对比来说明,越是远大的理想越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广大青年顽强拼搏、艰苦奋斗。通过正反对比、优劣对照、中外比较,回应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
第三,善用“大思政课”,把道理讲活。思政课不是简单的政策宣讲、文件传达,不能捧着教材照本宣科,不能拿着文件原样宣读,必须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推动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创新。习近平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9]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思政课的道理不仅应该依据教材在课堂上讲,也应该结合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因此,要善用“大思政课”,突出实践导向,有效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利用鲜活生动的现实,将思政课的道理讲活,赋予抽象的理论以生命力与活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书写了近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其中涌现出来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勇于牺牲的人,不断上演的立足中国实际、坚持改革创新的事,都是思政课可以用好用活的丰富资源。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更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生动注解。思政课应该将理论知识与这些鲜活实践联系起来,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阐释伟大思想,用身边小事阐述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在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的同时,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教育学生。就此而言,思政课教师需要提高讲故事的能力,在讲故事中讲道理。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还要注重技术赋能,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让思政课课堂活起来。丰富渠道手段,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VR互动红色文化体验馆、网上展厅等,扩展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在交互体验中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在沉浸式学习中增强对理论的领悟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呈现方式,激活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意识,以青年人熟悉的方式,讲述思政课的大道理,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和青春色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0]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3]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N].人民日报,2019-01-19.
[14]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5]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9]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