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主办单位 | : | 中国人民大学 |
指 导 |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
学术支持 | :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
顾 问 | : | 杨瑞森 顾海良 逄锦聚 陈占安 |
王顺生 郑永廷 胡树祥 | ||
编 委 会 | (按姓氏笔划顺序) | |
主 任 | : | 靳 诺 |
副 主 任 | : | 艾四林 齐鹏飞 吴付来 郑 萼 |
郝立新 骆郁廷 高德毅 | ||
委 员 | : | 王宏波 王 岩 王 易 王学俭 |
王炳林 王树荫 王韶兴 邓纯东 | ||
冯季军 曲建武 刘先春 孙蚌珠 | ||
孙熙国 纪亚光 杨晓慧 李 辉 | ||
吴潜涛 佘双好 宋 进 张雷声 | ||
陈大文 武宝瑞 庞晓玲 洪晓楠 | ||
秦 宣 徐维凡 高自龙 高国希 | ||
黄 琦 黄蓉生 韩宪洲 韩喜平 | ||
主 编 | : | 王 易 |
出 版 | :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中心主任 | : | 张可云 |
总 编 辑 | : | 高自龙 |
副总编辑 | : | 钱 蓉 李军林 |
编辑部主任 | : | 王春磊 |
责任编辑 | : | 赵 畅 刘 芳 |
地 址 | :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文化大厦 |
邮 编 | : | 100086 |
电 话 | : | 010—62516657 |
电子邮箱 | : | fzbjb2017@163.com |
出版周期 | : | 双月刊 |
国际标准刊号 | : | ISSN 2096—1804 |
---|---|---|
国内统一刊号 | : | CN 10—1387/D |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篇 名
作 者
理论探讨 | |
---|---|
关于攻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历史经验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的分析 | 刘书林 |
多维视角下教书育人规律初探 | 韩振峰、陈 臣 |
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 李国娟、马光霞 |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 | 姚迎春、杨业华 |
弘扬榜样文化与培育爱国价值观 | 柳礼泉、王艺璇 |
文化自信:新时代德育研究的重要向度 | 刘海春、李 婷 |
课程建设 | |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四个重要问题 | 冯 刚、高静毅 |
走向深度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 李寒梅 |
课程规范化建设视角下“形势与政策”课的演进与思考 | 陈华栋、沈 颖 |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课程转化:价值、目标与路径 | 孟庆楠、郑 君 |
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 王海威、王伯承 |
课程教学 | |
---|---|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真起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 张志丹 |
“三因论”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意义 | 郭玉琼 |
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讲好“领导核心” | 刘白杨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现实反思与创新 | 徐家林、徐业坤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贯串“四个选择”的再思考 | 张树焕 |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品质要求及其实现方式 | 王 娜、刘紫春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道德教育部分的修订与重难点解析 | 王 易 |
队伍建设 | |
---|---|
师德建设:新时代振兴教师教育的基础工程 | 万美容、李 芳 |
高校思政课教师练好“看家本领”的方法论思考 | 崔华前 |
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胜任力: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 李建华等 |
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胜任力的思考 | 苏 煜等 |
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现状及其提升途径 | 冯昊青等 |
经验推介 | |
---|---|
“名家领读经典”市级思政课成效突出的根源及实践启示 | 李全喜、曲昭伟 |
优化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启拓教学”改革探索 | 蔡 瑶 |
比较和借鉴 | |
---|---|
美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管窥 | 张 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