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名家领读经典”市级思政课成效突出的根源及实践启示
李全喜 曲昭伟
【摘要】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取得了突出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模式。突出成效来源于顶层设计思路清晰、参与高校协同推进、名家授课展现魅力、优秀学子积极参与、保障体系强劲给力、课堂管理稳定有序等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应以注重思政课理念设计、构建思政课“大教学主体系统”、深化思政课理论研究、激发高校学子参与兴趣、夯实思政课保障基础、重视思政课课堂管理等方面深入实践。
【关键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李全喜,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曲昭伟,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北京100876)。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版,2018.6.58~63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办得怎样,主渠道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北京作为全国高校的重镇,如何使北京高校思政课更加具有吸引力?如何彰显出北京高校思政课的引领作用?市委教工委近年来围绕这些问题积极思考,针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改革探索,其中,创建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是突出的重要举措。“名家领读经典”课程开设一年来,受到了北京高校广大学子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那么,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成效突出的原因是什么?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给每所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开展带来哪些启示?笔者作为北京邮电大学“名家领读经典”班的班主任,全程参与了“名家领读经典”课程学习,深深感到“名家领读经典”使人受益匪浅。现依据自身参与本学期“名家领读经典”的实践经历,对上述问题进行粗浅的探析。
一、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成效突出的根源分析
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的开设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工程,其成效突出的良好效果是市委教工委、参与高校、名师专家、参与学生、课程管理人员等多方面通力合作的结果。因此,对其成效突出根源的探析不能忽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顶层设计思路清晰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工程,一方面,从课程本身来讲,它涉及教学目标、教学主客体、教学方法、教学保障、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既不能像“摊大饼”式的一哄而上,也不能不分轻重缓急抓不住主要矛盾,这就需要先做好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的顶层设计。从本学期我校参与的第三片区“名家领读经典”可以看出,市委教工委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秉承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充分抓住了课程的主要矛盾,树立“名家”意识,立足“经典”支撑。这两个词语充分反映出市委教工委对这门思政课的期望和要求,体现了树立精品思政课的内在理念。另一方面,从参与课程的高校来讲,它涉及北京的34所高校。如何让34所高校能够有效参与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市委教工委进行了深度思考。首先,从课程形式上,设计了专题授课、小组研读、实践教学、答辩展示等环节,注重了“名师大家领着学、小组同学自学、社会实践体验中学”三者之间的有效融通,使理论学习不再晦涩,问题讨论不再单调,社会实践不再形式化。其次,从课程组织方式上看,构建了34所高校课程参与的有序机制。根据结合34所高校的学校区位,将开课高校划分为5个教学片区,并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作为片区主责高校。再次,在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过程管理上,统一指导主责高校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授课专家联络、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成果总结、新闻媒体接待等工作,保证了“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高标准与严要求。最后,从会晤机制上看,通过在北京大学的启动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结课培训会、中国戏曲学院的成果展示会,同时为本学期参与“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34所高校设计了详细的参与机制。综上所述,本学期“名家领读经典”的顺利开设与市委教工委的顶层设计是分不开的。
(二)参与高校协同推进
按照市委教工委的统一部署,本学期我校划在第三片区,主责高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其他4所高校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至此,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第三片区形成一个片区学习系统。回首这个学期以来第三片区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有序开展历程,笔者认为与两个层面的协同是分不开的。第一个层面是6所高校之间的相互协同推进。首先,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主责高校,设计了“理论之光: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遴选了8位理论功底深厚的名师组成授课团队、创建了第三片区微信工作群,为其他5所高校的有效参与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本学期8次专题授课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统一部署,安排前4次课程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第5次和第6次课程安排在我校进行,第7次课程安排在北京交通大学进行,第8次课程安排在中央财经大学进行。整体上说,第三片区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带领下,6所高校协同努力,圆满完成了8次专题授课的教学任务。第二个层面是每个高校内部的协同推进。这里,以我校为例,形成了内部协同推进机制。首先,成立了以我校党委副书记曲昭伟为组长的名家领读经典工作组,组员包括我校教务处、研究生院、宣传部、保卫处、校团委、后勤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其他15个学院领导。其次,校党委书记吴建伟专门为“名家领读经典”召开了协调会,要求学校各个部门共同努力,做好各自相关工作,为在我校举办的2次“名家领读经典”课程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在我校承办的2次课程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为专家主持课程。再次,确定了课程学习名单的推选路径。我校本学期参与学习的学生由每个学院推选,上报之后,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资格审核并最终确定入选名单。最后,专门为参与“名家领读经典”学习的学生遴选了班主任和辅导员,负责课程学习中的具体事务,给我校学生制定了统一的学习手册、学习笔记本、统一的胸牌标签,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可以说,在市委教工委统一部署宏观要求后,正是由于第三片区的6所高校之间相互合作与努力配合以及每所高校内部的协同推荐,第三片区的“名家领读经典”课程才得以稳定有序开展下去。
(三)名家授课展现魅力
本学期“名家领读经典”第三片区的课程名称是“理论之光: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8位名家大腕给学生上课,有力地保障了北京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的名家本色和高端水平。在本学期8位授课的名家大腕队伍中,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名家王炳林教授、罗文东教授、秦刚教授;有文学领域的名家郭英德教授、刘勇教授;有历史学领域的名家陈启泰教授;有哲学领域的名家杨耕教授;有经济学领域的李翀教授。8位教授的专题讲授与第三片区的主题高度吻合,实现了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融通,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笔者参与本学期“名家领读经典”的听课学习,深深感到“名家领读经典”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最关键的原因与这8位教师整体上彰显出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一是8位教师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尽管8位教师学科背景不同,但是在讲课过程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能够将自己从事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自觉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向同行”,彰显出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引领作用。二是8位教师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本学期上课的8位教师都是来自各自领域的顶级专家,在整个讲课过程中,8位专家内容解读引经据典、经典案例旁征博引、信息数据信手拈来,真正做到了理论讲授的深入浅出。三是8位教师有着深邃的思想魅力。通过8次专题学习,能够感觉到8位教师在经历扎实的文献积累和思想积累的基础上,在各自领域都能够创新性地形成自己的理论见解,进而能够把自己研究出来的最前沿的思想成果分享给听课学生。四是8位教师都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讲课过程中,每个经典案例的选取、每句文字表述的推敲、每张图片影音的遴选无不体现出8位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至今难忘80多岁的历史学家陈启泰教授在讲课过程中多次勉励青年学生要踏踏实实读经典、认认真真做研究的场景。五是8位教师有着幽默的话语表达方式。8位教师不仅理论水平高,更重要的是能够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呈现给听课学生,真正实现了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立体转换。综上所述,本学期名家领读经典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与这8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名师大家的魅力是分不开的。
(四)优秀学子积极参与
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高校学生同时兼具主体和客体的身份。在本学期“名家领读经典”课程教学相长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功能和地位得到了充分彰显。在我校自面向全校学生发布征集参与课程学习的通知后,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审核学生信息,最终确定了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名单。在专题听课学习期间,我校学员每次提前20分钟到达上课地点,做好一切听课准备。在名师讲课的过程中,我校学员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回答授课教师提出的问题,针对每次上课内容撰写学习心得。在小组深入研讨期间,笔者把整个班级学员分成6个学习小组,然后按照“总-分-总”的原则进行研讨活动。在本学期的小组研讨的第一个阶段,我校学员专题研讨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在第二个阶段,学员小组研讨党的十九大报告,气氛热烈,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兴趣爱好分享了自己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体会。第三个阶段,我校学员研讨的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我校学员集中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严治党思想、新发展理念等方面的思想进行深度研讨。大家在研讨过程中,一起碰撞思维火花,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一起分享理论认识,真正实现了学生之间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在实践教学期间,我校“名家领读经典”班的学员们和辅导员对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进行了社会实践调研。通过参观,清晰地了解了我国西瓜产业的发展历史、种类特质、演变过程以及西瓜对于我们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各种积极作用,对大兴区庞各庄镇的特色农业有了整体认知;对十八大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变迁升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真真切切的现场感受。在答辩展示阶段,我校将学员分成3组,挑选12位教师组成答辩评委队伍,为学生进行答辩指导。学员在答辩过程中,将本学期所见所学、所感所悟分享给答辩教师,充分展现了学员学习课程之后的风采。因此可以说,在本学期的“名家领读经典”课程教学实践中,优秀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名家领读经典”课程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注入了活力。
(五)保障体系强劲给力
必要的保障体系是保证教学实践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除了上文中提到顶层设计理念先进、参与高校协同发力、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优秀学子积极参与之外,从市委教工委到参与高校建构的课程保障体系是本学期“名家领读经典”圆满结束的重要支撑。在市委教工委层面,除了对本学期课程进行统一部署外,还特别给参与高校拨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教学实践的开展。从我校参与层面上看,对本学期的名家领读经典提供了强劲有力的保障体系。首先,通过召开专门会议确立了我校“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学习机制。教务处、研究生院做好学术信息注册与成绩登记,同时教务处指派专门负责教学录像工作人员对课程进行全程录像;宣传部门做好“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新闻宣传工作;保卫处做好我校承办的2次“名家领读经典”课程期间的安保工作,同时为第三片区其他高校到我校学习期间的停车安排和提供免费临时车证。其次,给出配套经费支持“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开展,主要用于租赁教学管理设备、实践教学参观租车等,有力地保障了承办的2次“名家领读经典”课程顺利进行。再次,我校在课程举办会场的选择上进行了精心的思考,对比科学会堂、学术报告厅、特大教室之后,综合考虑最后确定将承办的2次“名家领读经典”安排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可以说这学期“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顺利结束,除了市委教工委的高度重视和提供多层面保障之外,与每所参与高校本身对课程的深刻认识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分不开的。
(六)课堂管理稳定有序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稳定有序的课堂管理是“名家领读经典”教学成效突出的重要条件。在本学期“名家领读经典”学习的过程中,我校有45名学生全程参与。由于45名学生来自全校各个学院,创建班级之初彼此之间缺乏了解,对课程学习意义的认识不统一,对如何参与“名家领读经典”学习不了解,迫切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学习交流平台,提供分享相关信息。为此,首先,在笔者和班级辅导员的提议下,创建了“名家领读经典”微信群,借助新媒体打破了45名学员相互认识的时空限制。其次,召开了“名家领读经典”课程之学校学员启动会。在启动会上,笔者向45名学生传达了开设“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初衷,介绍了“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参与“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考核规则,使得大家对“名家领读经典”课程有了整体性的认识。再次,组建了“名家领读经典”学员班级的班委。通过毛遂自荐、演讲竞选、民主投票,45名学生选出了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在此基础上,大家又选出了6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最后,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后,制定了“名家领读经典”学员成绩评定比例、平时考勤要求、课堂学习纪律。从本学期专题听课、小组研讨、实践教学、答辩展示的情况来看,通过班上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自我管理,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学习情谊,增强了学生对“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认同程度。整个学期下来,“名家领读经典”班的学员遵守课堂纪律,集体意识强;倾心聆听名师讲课,及时做好课堂笔记,认真撰写平时作业;积极参加小组研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主动参与实践教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细心撰写结课作业,积极参加结课答辩,全面展现了学习成果和学员风采。
二、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成效突出的实践启示
(一)注重思政课理念引领,树立精品思政课意识
“名家领读经典”之所以能够受到广大学生热捧,这与市委教工委对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理念设计与高端定位是分不开的。但是,在每个高校,特别是高校领导是否能够真正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地位?是否能够为思政课的建设提供学校层次的理念引领?是否对思政课的未来走向有着清晰的认识?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每所具体高校中,只有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政课,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真正把思政课的建设当成学校发展的事业而不是当成上级下派的任务来抓,才能真正树立精品思政课意识,为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切实做好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
(二)注重发挥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思政课“大教学主体系统”
这学期第三片区课程名称是“理论之光: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在专题授课的过程中,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专家,还有来自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名师大家。这些非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名师大家在授课过程中,将各自专业学习中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完美演绎出来,这说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契合,保证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向同行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与此同时,笔者还在想一个问题:在大学求学期间,思政课毕竟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相反,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将伴随整个大学阶段。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能够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那么自然科学的教学是否也能够彰显出这种诉求呢?如果这种想法能够得到回应,那就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单一的思政课教育走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深化思政课理论研究,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
从本身的基本属性上看,高校思政课要求思政课具有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这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统一的关系。其中,加强对思政课的理论研究是确保思政课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学生价值认同的重要基础。这一点在本学期名家领读经典的课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授课专家理论功底深厚,凭借扎实的理论研究,将专业学术研究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切实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由此笔者想到在当前一些高校的思政课改革中,一些思政课课堂热衷于形形色色的“教学形式创新”,却遗忘了思政课“内容决定形式”的基本原则;一些思政课课堂偏重于“教学技术层面的革新”,却忽略了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一些思政课课堂偏重于“知识层面的传输”,却忽略了思政课理想信念与价值引领的功能……一位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具有学术修炼基础上的高深的思想、稳定的价值观念、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敬、可信、可爱”[1]。只有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发出“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后似觉无获”的感叹。
(四)注重思政课第一讲的质效,激发高校学子参与兴趣
应该说,在整个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方面,但却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方面。近年来,在与一些高校思政课同行交流过程中,多次听到这样的讲述:一些教师还没有给学生上课之前,学生就已经对思政课产生了一些主观的想法。因此,要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首先就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这就是说,每位思政课教师首先要上好每学期的第一节课。第一节课讲得好,不仅可以去除学生之前对思政课的不公正评价,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本学期“名家领读经典”再次印证了笔者的观点。本学期第一节课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主讲。王老师理论功底深厚,对讲课内容极其娴熟,结合自己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亲身经历,用诙谐幽默的话语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深入浅出讲解给听课学生,赢得了学生阵阵掌声。可以说,王老师第一讲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学生参与名家领读经典的热情。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反思:“如果第一次上课学生不来,是学生的错;如果以后上课学生不来,那教师就需要自己反思了”。
(五)夯实思政课保障基础,改善思政课教学环境
高校思政课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需要来自党和政府、社会、高校领导、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高校其他人员、高校学生等多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就学校层面而言,夯实思政课保障基础、改善思政课教学环境是促进高校思政课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学期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使笔者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学校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其他行政部门的紧密配合确保了一个学期“名家领读经典”课程得以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除了思想层面的重视外,学校还特别拿出配套经费支持“名家领读经典”活动的开展。高校思政课建设要想真正实现稳定有序发展,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学校一切部门都是围绕教学活动展开,即学校一切部门的工作都是以服务于教学活动为中心展开。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夯实思政课保障基础,按照国家出台的思政课建设标准,“既要包括学科建设、机构设置等软件建设,也要涉及硬件设备和条件保障”[2]来建设思政课教学环境。在思政课教学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不仅要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环境的建设,更要加强行政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六)重视思政课课堂管理,创新思政课评价方式
在参与“名家领读经典”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平等参与,创建了学员交流平台,制定了平时考勤和作业提交机制,建立了课程学习制度,确定了成绩评定方式,提供了统一的学员证件和学习工具,有力保障了“名家领读经典”的教学成效。课程结束后,笔者深刻认识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学生才会真心喜欢思政课。如果任课教师为了学生评价分数而迎合学生,不仅不会赢得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尊重,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思政课的反感。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要坚守职业素养,要重视思政课的课堂管理。与此同时,高校应该创新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能仅仅把单一的学生评价分数作为评价思政课好坏的唯一指标。只有这样,思政课教师才能“真教”思政课。
市委教工委开设“名家领读经典”课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名家领读经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突出的成效是源于市委教工委、参与高校、授课名师、高校学子、班级管理人员等多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增添了新模式,对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实践启示。因此高校在推进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的成功经验,探索出适合本校的“名家领读思政课”模式,进而为把思政课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程美东.让真理和思想的光辉照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2]王树荫.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建设条件保障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

2018年 第五期

2018年 第五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