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胜任力的思考
苏煜 包可可 陆宽宽
【作者简介】苏煜,浙江师范大学“木铎”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包可可,浙江师范大学“木铎”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陆宽宽,浙江师范大学“木铎”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
【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京),2018.7.27.⑦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项目“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胜任力提升机制研究”(15JD710074)和浙江省哲社课题“浙江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胜任力提升机制研究”(14GXSZ024YB)阶段性成果。
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进一步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得到了快速充实,青年教师的数量及其所占比重显著增加,目前已然成为高校思政课的生力军。如何全方位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胜任力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综合而论,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胜任力。
1.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着力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就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青年教师因既未受过系统的师范技能训练,又因深受博士阶段深度理论化训练的影响,课堂教学既缺乏技巧又容易讲解得过于深奥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着力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教学胜任力。课堂教学改革是提升高校思政课吸引力,增强其实效性的中心环节,也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主阵地。教学胜任力是一种实践能力,它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验证、锻炼和提升,所以课堂教学改革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可以采取整体推进与个体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整体推进有利于发挥教师群策群力的力量,鼓励个体探索能够发挥个体的创造性。例如,我校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中就采取了这样的模式,整体上推进“三化一改”的模式,即“以‘专题化’改革教学模式、以‘朋伴化’活化课堂教学、以‘基地化’拓展延伸课堂、以‘过程化’考核改进成绩评定方式”;在此整体模式下,积极鼓励教师个人探索个性化的创新模式,比如有教师就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导向将教材内容整合成系列专题,又通过“翻转课堂”将专题讲解任务分配给学生小组,并根据学生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任务完成情况的竞争性考核极大地调动了起来,不仅课堂上异彩纷呈,而且还收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奇效。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教学相长的规律,改变以往学生在事后网上评价教师教学的传统方式,采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面对面评议课堂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师生交流沟通中实现了良性互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胜任力。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课堂教学改革也能够提升教师胜任力的其他构成维度。因为课堂教学是集中展示教师胜任力的中心舞台,教师胜任力的各个维度都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呈现,课堂教学的精彩程度能够准确反映教师胜任力的高低。
2.通过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互鉴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胜任力,通过分工合作弥补青年教师个体理论胜任力的某些薄弱环节。目前,各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专业构成比较庞杂,尽管青年教师基本已经博士化,但大部分个体只精于所学专业,很难达到高校思政课所要求的理论知识结构“一专多博”和能力结构“一专多能”的程度,而将这些青年教师送出去集中培训又与思政课师资少、教学任务比较重的客观现实相冲突。因此,现实的办法只能是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来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胜任力。基于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实现校内不同专业的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互鉴来提升他们的理论胜任力。比如,可以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工作坊、Workshop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之间的跨学科交流互鉴,以达成扩大知识面、提升理论胜任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将思政课青年教师按所学专业分为若干教学小组,相应地也把思政课教材根据内容结构分为若干专题,然后让各教学小组来组织完成与其专业相适应的专题教学任务。比如,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来说,可以让具有伦理学专长的教学小组去组织完成道德专题的教学工作,让具有法学专长的小组去组织完成法律专题的教学任务,以此类推,通过这样的分工合作既能相互弥补各自理论胜任力的薄弱环节,又能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所长,甚而通过这样的优势互补从整体上实现了理论胜任力的提升。当然,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来提升思政课青年教师胜任力的建议,并不排斥个别青年教师到外校、外国去访学深造提升,更欢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举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活动。
3.要采取多措施协同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和道德品行等价值观念方面的胜任力。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和道德品行等价值观念方面的胜任力尤其重要。这方面的胜任力起着引领航向和以身示范的巨大作用,如果这方面的胜任力低下,则无论其理论胜任力和课堂教学胜任力多么高也实现不了思政课的目标,甚至还会背离思政课的初衷,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使之协同发力来全方位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和道德品行等价值观念方面的胜任力。具体来说,首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考察方式方法把好选拔录用关,将政治信仰和道德品行等价值观念方面的胜任力不合格的应聘者挡在门外,杜绝在思政课教师队伍之外;其次,要将自律与他律协同起来,双管齐下,想方设法加强现有思政课青年教师队伍的政治信仰和道德品行等价值观念方面胜任力的提升工作;最后,要把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与道德品行等价值观念方面的胜任力纳入日常测评与年度考核范围,制定详细的项目,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测评考核。尽管测评考核政治信仰与道德品行是世界性难题,既难以测评,也难以测准,但是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不能因为难测评就不去测评,测不准就以为无用,测评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测评形成导向,收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功效。
总之,我们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出发,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入研究全方位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胜任力的方式方法,着力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胜任力,引导广大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018年 第五期

2018年 第五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