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六对关系
杨威
【摘要】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新任务与新挑战,需要处理好教育需求与师资供给、规模增长与内涵发展、结构多元与协同转化、理论培养与教学赋能、评价机制与职业发展、外部保障与内部活力之间的关系,在拓展队伍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师资质量,在丰富师资结构的同时推动协同转化,在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强化教学赋能,在完善评价机制的同时引导职业发展,在加强外部保障的同时激发内部活力,不断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师资供给;协同转化;职业发展
【作者简介】杨威,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9.7.42~4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队伍规模不断扩展,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当前,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回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时代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新任务与新挑战,要深入推进师资攻坚,需要处理好教育需求与师资供给、规模增长与内涵发展、结构多元与协同转化、理论培养与教学赋能、评价机制与职业发展、外部保障与内部活力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需求与师资供给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锻造一支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满足党和国家、高等学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需要。围绕着这一根本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必须处理好教育需求与师资供给之间的关系。
从教育需求看。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需要,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的提升,都直接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对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还有系统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的设置与职能,同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性质、办学方向,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相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体现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尤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体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办学中的指导地位,尤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根本目的,尤其人才培养根本目的的重要方面。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说是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及高尚的道德素养作为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指导者、引路人,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师资供给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无论是从量还是从质上,都同党和国家、高等学校、大学生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供给的“量”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规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供给差”。各级各类高校都普遍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供给不足的现实问题。从供给的“质”来看,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期望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解决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的任务。没有一定数量与规模的师资作为前提,就无法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的教学运行,更无法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支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供给状况也不断改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高质量后备师资的供给仍然严重不足,不少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仍然存在着政策瓶颈,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特点的选人用人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都制约了师资供给的有效增量。在盘活存量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内部、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与社会之间,师资资源的挖掘、融合与整合仍然不够充分。在提升供给质量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及其在师资遴选与培养过程中的实施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既要求我们从政治层面和战略高度,把握国家和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又要求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需求总量进行科学合理、较为精确的测算。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增“量”提“质”的总体规划、制度政策与具体路径,切准需求的标准,广开供给的通道,平衡供需之间的矛盾,以需求引导供给,以增量供给激活存量供给。
二、规模增长与内涵发展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覆盖的是所有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的是公共基础课、核心素养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造就一支规模庞大、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师资数量不足一直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发展,师资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规模的问题,可以通过选留、引进、转聘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力度的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毕业生的规模也逐渐增长,这支队伍成为当前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主力军。近年来,教育部出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后备师资的培养与储备。从高校其他学科、其他岗位的人才中进行选拔、聘用,以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的不足,也成为扩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规模的重要途径之一。数量的补充、规模的增长,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会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短期绩效最为突出的亮点。
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攻坚,不仅仅是数量攻坚,更重要的是质量攻坚。“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充实和质量提升不可偏废,但重点是质量导向,内涵发展,特别是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和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的能力,对于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水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1]只有建立在一定“质”的基础上“量”的扩张才是有效的,只有将规模的增长转化为师资内涵的提升,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在师资选留与引进过程中,既要提高薪酬待遇的吸引力,以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更要注重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准入”的标准,以确保人才输入的质量。必须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标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数量要求与质量建设结合起来,不仅要注重引进人才的质量,更要注重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的质量;不仅要广开短期师资发展的政策通道,更要制定长期师资发展的总体规划。要防止片面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规模扩张的短期行为,将数量补充纳入师资总体发展的规划中,统筹师资规模与整体结构、人才引进与后续培养、近期需求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规模增长与内涵发展的关系应该在不同层次上加以观照。从一个教学单位和学校而言,需要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总体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特殊性,以保障优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从一个省、市等地区而言,需要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不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师资发展策略;从国家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而言,则需要总体考虑师资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发展重点,确保师资总量相对充足,师资在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之间配置合理,师资发展规划具有专业性、科学性与战略性。
三、结构多元与协同转化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复杂多元的体系,由多门课程、多个学科、多种教育要素组合而成。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按照学科化、专业化的要求,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而且要按照综合性、协同性的要求,建设一支有力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而无论是专任教师队伍建设还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都需要进行有效的协同和转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力军。经过长期的培养和锻炼,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可观、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但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学科结构相对单一、知识结构相对狭窄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认知结构、思想政治素质结构的多元性不断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也需要不断更新结构,以满足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需要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需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系统化的师资培训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专门性日益增强。一批经过系统化学科培养的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中,使这支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素质结构不断多元化。不同学科门类、专业方向、年龄阶段、学历层次的教师,如何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在探索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时,确保作为一个教学团队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运行方面的专业性、统一性,这个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无论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是从学科建设的需求来看,对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都有新要求,要求来源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能在知识结构多元集聚的基础上作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要求相应的新的分化、整合与超越。”[2]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内部的学科转化、专业转化及教学协同、科研协同,是形成团队凝聚力和提升课程建设水平的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仅需要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任教师队伍,还需要一支社会化的兼职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广泛性、实践性,要求广泛调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吸纳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师资源,以形成专兼结合、相互协同的教师队伍格局。在高校内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相互协同,其他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同向同行,都需要相关岗位、相关学科的教师加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队伍中来。在高校外部,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定要求,有针对性地遴选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老红军老战士、道德模范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师制度,将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工作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特聘教师等岗位和制度的建立,是拓展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有效协同、有机结合。在推进这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殊要求和实际需要,形成与专任教师队伍之间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科支撑等方面的协同机制,将多元化的学科资源、专业资源、实践资源有效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
四、理论培养与教学赋能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既要注重选拔、引进,更要注重培养、锻炼。在培养队伍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素养培育与教学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他们是高校教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职业群体。这首先要求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对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理论内容要有精深系统的研究和掌握。理论培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面系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培养,不断更新理论培养的内容,创新理论培养的方式。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理论培养逐渐纳入学科化、专业化的轨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培训的体系不断健全与完善,层次与效果不断提升。理论培养不仅对于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具有根本意义,而且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自信、教学自信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理论培养,才能不断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自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淬炼的过程,这支队伍建设的最终成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和检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赋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面。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而且要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准确有效地传授给大学生,促进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向学生素质体系转变的能力。而提升这些能力,不仅需要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素养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培养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在为教学赋能。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点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理论内容是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的理论阐释能力既需要建立在对理论本身的透彻理解基础上,也需要建立在将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理论逻辑与教学规律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一般教学的要求而言,有效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各种核心素养,比如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的能力,开展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能力,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的能力等,也需要经过较为规范的教学培训和长期的教学历练,是一个系统的、渐进的教学赋能过程。
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培养、轻教学培养”,“重理论研究、轻教学赋能”的倾向。尤其是对于接受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取向的学科培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后备师资而言,在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坛之前,教学能力的准备是严重不足的。哪怕是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所面对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技术环境等要素不断发生变化,实现有效教学的难度不断加大,他们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需要将学科训练、专业培养与教学培训、能力提升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五、评价机制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是一项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导向性的活动,它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绩效和队伍整体的建设绩效做出较为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建立一种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特点、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际需求的评价机制,不仅关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活动效果的合理评判,而且对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重点也具有引领意义,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难点问题。
建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机制,一方面要遵循高校教师评价机制改革的一般规律和总体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素质产生综合影响的特殊课程,其教学效果的显现和测度具有复杂性,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倾注不同于知识课程教学的“情意性”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产生的教育效果具有隐蔽性、长期性。而现有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还不能完全体现和准确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活动的投入与效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又存在着科研评价与教学评价失衡的问题,科研主导下的教师评价体系一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拔考核、职称晋升、业绩激励挂钩,就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有形和无形的“挤压效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价,除了要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科研成果评价之外,还要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立德树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而对后者如何进行评价,仍然是一个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探讨、摸索的难点问题。
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机制,其目的不仅在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发展发挥定位与定向的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活动做出客观、全面、有效的评价,是引导教师和社会公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价值、职业发展形成恰当认知的前提。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体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如何真正体现以教育教学评价为中心,提高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的权重;如何完整覆盖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完善过程评价和课外指导评价;如何建立科学的、长期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指标体系,突出发展性评价。这些问题,都有待得到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长远发展与成人成才倾注大量精力并取得教育效果的教师,其职业活动及其价值应该在现有的评价体系得到更完整、更充分的体现,惟其如此,才能从评价体系上确立起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职业自信心和荣誉感,才能发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愿景的导向作用。
六、外部保障与内部活力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既需要从人、财、物以及政策、制度、环境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形成外在推力,又要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内在活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必须有充足的教育资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为保障。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文件,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根本,将师资攻坚作为打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攻坚战的关键,从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师资配置、学科支撑、学历提升、培训研修、激励政策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举措,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加大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资源的投入力度,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了一大批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典型事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收入待遇不断提升,工作环境不断优化。但是,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声望、打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从政策制度、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只有破除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瓶颈与体制弊端,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外部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外部条件的改善只有转化为内在活力的提升,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而言,真正的动力还是来自这支队伍内部。实际上,正是基于对职业使命感的自觉认知、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自觉践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外部环境较为困难的条件下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才铸就了这支队伍稳固发展的精神品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挑战,是发展的挑战,也是发展中的挑战。既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高校根据国家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政策激励和物质保障,更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内部建设以及每位教师自身发展进行应对。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学生思想观念的活跃度和多元性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难度不断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定力、教学韧性以及教育教学素养,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都需要从政治上、学术上提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根本目标与本质规律的认知,牢固树立职业自信心和职业荣誉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3]的要求,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学习研究,不断克服自身在学术研究、教学能力方面的短板,以学生的需求、教育事业的需求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牵引,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问题作为自己教学发展的新课题,不断增强教学的主体性、创造性、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和规范性建设,增强内部的凝聚力与活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教学优势和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也需要加强纵向和横向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育人共同体。
总之,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根本点,在拓展队伍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师资质量,在丰富师资结构的同时推动协同转化,在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强化教学赋能,在完善评价机制的同时引导职业发展,在加强外部保障的同时激发内部活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骆郁廷.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
[2]徐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态势与新使命[J].思想理论教育,2018,(4).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019年 第六期

2019年 第六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