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渊源
冯务中
【摘    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但其在称谓、内容、构成方面均有渊源。基本方略的称谓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密切相关;基本方略的内容与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密切相关;“十四条坚持”的构成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工作方面”等密切相关、探究其渊源,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基本方略的来龙去脉和精神实质,有助于我们以历史连贯性的视野准确深入地理解和贯彻基本方略。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十四条坚持;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作者简介】冯务中,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4)。
【原文出处】《思想教育研究》(京),2020.4.106~110
【基金项目】本文为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THZWZX02)阶段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首次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1]26(以下简称“基本方略”)。2017年1 1月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还将其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2]。它们的指涉是一致的。基本方略虽然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来的,但其在称谓、内容、构成方面均有渊源。探究这些渊源,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基本方略的来龙去脉和精神实质,有助于我们以历史连贯性的视野准确深入地理解和贯彻基本方略。
一、基本方略的称谓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密切相关
党的十九大之前,中央文献中已有“基本方略”一语,但一般指的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具体内容为“依法治国”。这是党的十五大提出来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31但是,党的十五大并未将“依法治国”与“基本方略”两词连在一起。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是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讲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4]15,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讲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24。党的十七大报告多次强调“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包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5]3“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5]22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6]11,并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6]14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多次重申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7]139。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8]133。由此可以看出,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九大之前,“基本方略”特指“依法治国”。
这种情况在党的十九大上发生了变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依法治国”的定位由“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31转换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1]3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转换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基本方略的指涉由“依法治国”转换为“十四条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1]20-26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否定或者贬低。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其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肯定和重申了“法治”和“依法治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依法治国”一词共出现19次(其中“全面依法治国”共出现6次),“法治”和以“法治”为中心词的词语共出现33次。
其二,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依法治国”的定位由“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转换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这既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24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6]21这两个命题的整合,同时也可以避免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的“基本方略”一词相混淆,而不是对“依法治国”地位的贬低。
其三,基本方略的第六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相对于以前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其中的变化有两点:一是将“依法治国”发展为“全面依法治国”;二是将依法治国的定位从基本方略变为基本方略之一。由此可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实际上是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包含在内的。
二、基本方略的内容与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在党的十九大之前,中央文献提的是“五个基本”,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大将“五个基本”整合发展为“三个基本”,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就此指出,基本方略“涵盖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内涵。基于这一认识,党的十九大用基本方略替代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把‘五个基本’简化提炼为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三个基本’”[9]33。由此可以看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内容方面的重要渊源。
(一)基本纲领是基本方略的重要渊源
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纲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部分,它们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密切相关。
关于其经济部分,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18基本方略第四条“坚持新发展理念”中所讲的“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21“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1]22等均与其密切相关。
关于其政治部分,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19基本方略第五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讲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1]22前后两者密切相关。
关于其文化部分,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19基本方略第七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讲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1]33等均与其密切相关。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对基本纲领不仅有继承,也有发展。例如,基本纲领中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18,在基本方略中被发展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21。基本方略不仅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部分,而且涉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其他内容。
(二)“十个坚持”是“十四条坚持”的重要渊源
一般而言,“基本经验”指的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4]8,具体内容为“十个坚持”。“十个坚持”基本上都被吸纳到了“十四条坚持”当中,因而是“十四条坚持”的重要渊源。具体如下。
基本方略第一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第十四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基本经验第十条“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8的继承和发展;基本方略第二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八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九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第十二条“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均与基本经验第八条“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7有一定的关系;基本方略第三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基本经验第三条“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6的继承和发展;基本方略第四条“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对基本经验第二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4]6的继承和发展;基本方略第五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与基本经验第四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6密切相关;基本方略第六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与基本经验第五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4]7密切相关;基本方略第七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基本经验第一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4]6密切相关;基本方略第十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基本经验第六条“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7密切相关;基本方略第十一条“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与基本经验第七条“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4]7密切相关;基本方略第十三条“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基本经验第九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4]8密切相关。
基本经验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党的十六大期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宝贵经验的总结,有其阶段性。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国理政经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既有的基本经验不足以涵盖这些新认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既是对这些新认识的概括,也是对基本经验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三)“八个必须坚持”是“十四条坚持”的重要渊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6]11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为“八个必须坚持”。“八个必须坚持”是“十四条坚持”的重要渊源,基本上都被吸纳到了“十四条坚持”当中。具体如下。
基本方略第一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对基本要求第八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6]12的继承和发展;基本方略”第二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第五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对基本要求第一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6]11的继承和发展;基本方略第三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基本要求第三条“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6]11的继承和发展;基本方略第四条“坚持新发展理念”与基本要求第二条“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6]11密切相关;基本方略第六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与基本要求第四条“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6]11密切相关;基本方略第七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十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第十一条“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和第十四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基本要求第八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6]12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基本方略第八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基本要求第五条“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6]12密切相关;基本方略第九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十二条“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与基本要求第六条“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6]12有一定的关系;基本方略第十三条“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基本要求第七条“必须坚持和平发展”[6]12密切相关。
基本要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期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宝贵经验的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治国理政经验和要求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十四条坚持”。“十四条坚持”是对“八个必须坚持”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基本方略虽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的,但其内容“十四条坚持”在既有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中均有一定的渊源。基本方略实际上是对这三者的整合和发展。这种整合和发展,一方面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升级了既有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避免了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三者之间的某些重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党的“基本”序列相关表述的精练化和规范化。
三、“十四条坚持”的构成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密切相关
作为基本方略的具体内容,“十四条坚持”的条目很多,范围很广,但实际上也是有章可循的。“十四条坚持”由不同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是“十四条坚持”的重要渊源。可以将其分解为“3+5+3+1+1+1”。
第一个“3”指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3项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属于战略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属于战略举措。“十四条坚持”第三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六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第十四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际上都源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3项战略举措。
“5”指的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的指导方针。“十四条坚持”中有5条分别主要指明了“五大建设”的指导方针。其中,第四条“坚持新发展理念”主要是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第五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主要是政治建设的指导方针,第七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是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第八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第九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第二个“3”指的是“四个工作方面”其中3项指导方针。目前,中央文献中提及的工作方面一般包括以下9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和国际事务、党的建设。其中,前5项就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4项可以称为“四个工作方面”。除了上述的五大建设,“四个工作方面”的指导方针在“十四条坚持”中也都有所体现。其中,第十一条“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第十二条“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是港澳台工作的指导方针,第十三条“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外交和国际事务的指导方针,而第十四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这里共有4条。由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归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故只剩下3条。
除此之外,“十四条坚持”中有3条比较特殊,它们都是总揽全局的,且各有渊源。这就是“1+1+1”。
第一个“1”指的是第一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一以贯之的政治原则。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10]305邓小平也曾指出:“当好一个县委书记并不容易,要有全面的领导经验,对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工作都能抓得起来。”[1 1]36这些都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条原则的渊源。基于这些渊源,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20
第二个“1”指的是第二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党的历任领导人一以贯之的执政原则。这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12]19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13]1094、邓小平提出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4]372、江泽民提出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5]75、胡锦涛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16]542等思想的实质其实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闭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扎扎实实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17]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并将其写入了基本方略。
第三个“1”指的是第十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视国家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事情。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7]201。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18]。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写入了基本方略。很多人认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属于社会建设,这是不确切的。尽管中央文献有时会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置于社会建设这个部分进行阐述,但是从其内容可以看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涵盖社会建设,而且涵盖其他各个方面,因而是总揽全局的。
综上所述,基本方略在称谓、内容和构成方面均有其渊源。我们理解基本方略时要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关联起来,与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关联起来,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工作方面”等关联起来,从而准确深入地把握基本方略的渊源和脉络,增强贯彻基本方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7-11-03.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出版社,2000.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本书编写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10]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6]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7]习近平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6-09-04.
[18]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20-02-15.

2020年 第五期

2020年 第五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的“三全”模式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计划的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林枫计划”为例
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维模式
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前提性思考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修养
“留白”艺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四维应用探析——基于互动课堂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电影教学美育功能三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性提升的困境及化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阐释国家制度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史考察
疫情防控常念化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共建共享论析
论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时代使命
从新时代历史方位深化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渊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引导学生读懂中国“战疫”这本教科书
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助力打胜防控疫情阻击战
将抗击疫情生动实践融入“马克思主文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
疫情防控战争彰显出的制度优势、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大国担当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