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维模式
陆树程 李佳娟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需要综合运用多维创新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由夯实功底的求是思维方式、追本溯源的历史思维方式、全球视野的比较思维方式、知己知彼的联系思维方式、系统整体的全局思维方式、批判反思的辩证思维方式、尽心尽力的无我思维方式和众智集成的聚合思维方式八大思维方式组成,它们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师生作为学习共同体综合运用这一思维模式,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研究生。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思维模式
【作者简介】陆树程、李佳娟(通讯作者),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20.5.76~ 8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苏州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suda5832002119)和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苏州大学)的阶段性成果。
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研究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研究生基本功不扎实、学习方法不科学、师生互动不足等现实问题。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导师、研究生作为人才培养的双重主体,对研究生培养模式重视不够。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有其特定的多维创新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是将研究生培养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较强的专业科研能力的创新人才的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主要由八大思维方式组成。
一、夯实功底的求是思维方式
夯实功底的求是思维方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导并要求学生以“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坚持阅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通读、熟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进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维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每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应有的基本功,也是运用夯实功底的“求是”思维方式的旨归。虽然受时间、精力、个人知识储备等因素的限制,研究生不可能在学制内完全把马克思主义著作读通、弄懂,但是坚持阅读、思考与积累会在其大脑中留下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将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通过外在因素的激发而发挥作用,尤其是在上专业课、写毕业论文时,读没读过原著、学科的功底是否扎实是有差别的。很多研究生的功底不深厚,在学术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甚至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引文都没有,这反映了目前本学科部分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够扎实。马克思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1](P21)这实质上阐述了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准备对于研究的重要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而言,马克思主义著作是研究前必须充分掌握的材料。运用夯实功底的求是思维方式,就是要在通读、研读、精读、细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既掌握其精髓要义,又结合生活学习的实际对相关原理进行灵活运用,做到真正的求是。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有专业而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无疑是其建设的本源与理论基础”。[2]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将其中的精髓内容内化于心,使之成为自身的修养,是对所有学习者、研究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不仅应促使研究生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而且要求其能够在实践中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指出:“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是学习、阐释、运用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向前发展的生力军,是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者与践行者,只有夯实原著功底,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历史的观点指导自身的生活、学习与科研,才能肩负起学习、研究、运用、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其实现时代化、大众化的光荣使命。
二、追本溯源的历史思维方式
追本溯源的历史思维方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要求研究生清晰梳理和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脉络,把握前沿问题,展望发展态势,进而为深入研究学术问题奠定基础的思维方式。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的状况。这一现实问题需要运用追本溯源的历史思维方式解决。梳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脉络,既能为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总结规律,寻找学术生长点,为把握前沿问题和展望学科发展态势奠定基础。同时,当研究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研究时,梳理和关注这一问题的历史,才能清晰、准确地做好文献综述,寻找到研究这一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做学问追求史论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亦是如此,有史才能有论,对“史”有清晰的把握才能为深入地“论”奠定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学术问题、学术观点甚至相关学者的历史进行了解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在“史”的基础上“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无论今后从事理论还是实践工作,都需要运用追本溯源的历史思维方式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新时代背景下,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以“史”为基础,锤炼自身的本领,需要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演进、经验进行梳理。新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肩负着与民族、国家共同发展的使命,这要求其做到“学以致用”,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进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不是我们凭空捏造的,而是通过对其发展历史进行分析、总结而形成的认识。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建立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这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老师和研究生对这些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有清晰的把握,而这建立在运用追本溯源的历史思维方式对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把握历史、立足当下并着眼未来,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以历史的思维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全球视野的比较思维方式
全球视野的比较思维方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要求研究生关注我国国情和国内学者研究状况的同时,高度关注国际形势和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与研究动态,站在国际研究的前沿进行比较并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与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只有具备了全球视野才能使得自身所学的知识更加丰满,使得自己成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着眼全球就是要通过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学习、了解、梳理、总结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实践进行思考。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无论是课程学习、学术论文写作还是学术问题讨论,都应具备全球发展思维。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高校对提高研究生的全球视野进行了探索,清华大学提出了在新时代要提高研究生全球胜任力,“清华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战略,努力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4]全球胜任力实质上强调的就是学生要具备在多元复杂的环境中高效率地学习、工作的能力,这一过程中既需要驾驭复杂环境的能力,又需要对不同环境背景不断进行比较认识。
新时代,是强国的时代,更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要为强国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中国的发展处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既立足自身的发展,也着眼全球的进步。任何一个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搞研究。不关心全球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所培养出的人才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视野要广”[5]的要求,实质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提出的视野要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全体师生,肩负着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使命,应具备全球视野的比较思维方式。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的人,应该是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的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有能力也有责任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应意识到走出国门的重要性,确立和运用全球视野的比较思维方式。
四、知己知彼的联系思维方式
知己知彼的联系思维方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引导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充分了解信息、掌握信息,进而以充分掌握的信息为自身的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的思维方式。《孙子兵法》有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7](P22)知己知彼思维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了解信息、掌握信息是建立自身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桥梁。研究生的学习生活,除了课堂之外,还有学术讲座、导师辅导等多种形式,这需要研究生以知己知彼的联系思维方式来学习,在上课、学术讲座以及与导师交流之前,首先要学会把握充足的信息,了解课程的性质、上课的形式、课程的核心内容;了解讲座主讲人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专长、研究成果等;了解与导师所交流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思考国内外研究成果中的优势与不足。这一看似简单的思维方式,却有很多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未能正确运用。一些学者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选取部分研究生对其信息掌握和获取的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研究生没有掌握信息评价的标准,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评价和选择”。[8]知己知彼的联系思维方式,正是要求研究生充分掌握信息,并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认知习惯等对已经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知己知彼的联系思维方式,首先要学会了解新时代的特点与发展态势,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提供了怎样的机遇、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并且分析自身与这样的要求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运用知己知彼的联系思维方式,建立在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正当利益需求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从平台提供、机会创造、教师配备等多个视角出发,促使师生在充分了解对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互动,进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9]同时,在学术研究中,如在课题研究以及学术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都应立足时代背景、紧跟时代步伐、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充分借助信息检索工具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脉络、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应把握时代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在知己知彼的联系思维方式指导下为国家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五、系统整体的全局思维方式
系统整体的全局思维方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选择时,注重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知识体系的形成,促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用全局的思维站在系统整体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指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5]“三全”育人的思想,是以系统整体的全局思维方式为指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如何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应如何做得更好的思考。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不仅是人才培养工作,更是意识形态的工作,有强烈的政治性,这要求我们从系统整体出发,将政治性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同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而言,其历史、现状与未来是一个整体,学科建设是一个整体,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整体,教师与学生是一个整体,研究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也是一个整体,都需要我们以系统整体的全局思维方式进行把握;从学科而言,所有学科是一个整体,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优势并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这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从系统整体的视角出发,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避免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要将自身的发展融入民族、国家发展的伟业之中,自觉肩负时代发展的使命。这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从总体上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我们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的总体发展和整体进步服务。同时,应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在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促使其发展更具有活力。这些要求客观上揭示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何需要系统整体的全局思维。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成长的过程看,系统整体的全局思维也必不可少。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10]当代青年是名副其实的“强国一代”,是与祖国共同成长的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作为广大青年中的一员,应该走在时代前列,将自身的奋斗目标作为民族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系统整体的全局思维指导自身的奋斗与成长。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都应从大局出发、从系统整体角度进行思考。
六、批判反思的辩证思维方式
批判反思的辩证思维方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引导研究生对本领域相关学术研究的学术观点、学术成果进行深入学习,学习其优点和可借鉴性,更要独立思考,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在批判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辩证认识的思维方式。批判反思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始终被运用,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马克思“怀疑一切”的箴言、约翰·杜威的“反省性思维”等,都肯定并提倡运用批判反思的辩证思维方式。批判反思的辩证思维方式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与引导,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未必是全面的、深刻的,因而研究生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而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就是要具有批判反思的精神。诚然,批判反思不等于为了批判而批判,更不是要通过批判的方式哗众取宠、吸引眼球,而是真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切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批判反思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偏差和深化对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充分把握机遇,又要迎接挑战。面对挑战,离不开知识分子扮演“智囊团”的角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人才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贡献。习近平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批判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6](P341)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过程中必备的、应贯彻始终的宝贵精神;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批判反思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进行,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现象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批判、敢于发出声音。我们的批判反思,不是通过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方式进行,更不能违背马克思主义真理,恰恰相反,我们是要对那些偏离甚至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成果进行纠偏,对新时代需要深入研究但尚未取得突出成果的问题进行探索。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会思考的学者,我们需要培养出能够运用批判反思的辩证思维方式的新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七、尽心尽力的无我思维方式
尽心尽力的无我思维方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引导研究生勤奋地、竭尽全力地做人、做事、做学问,追求“我将无我”境界的思维方式。人的心脏活动有一个全或无的现象,动作电位要么不产生,要么就是一个完整的动作电位引起心脏收缩,学习和学术研究也是如此。尽心尽力既是对研究生的要求,也是对导师的要求。一方面,导师需要在尽心尽力的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提高自身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心。现在一些高校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不乏采用“放养”方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没有做到尽心尽力;另一方面,需要研究生在学习、生活和学术研究中避免敷衍了事的行为。研究生在学术上做到一丝不苟是最基本的素质。除了做学问之外,在做人做事方面也应该做到尽心尽力。研究生往往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但是将这个知识加以运用,做到知行合一,往往需要“尽心尽力”的态度和行动。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坚持“尽心尽力”,追求“无我”的境界,有利于道德、知识与行为的统一。尽心尽力是对导师、研究生的双重要求,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新时代是强国一代奋力拼搏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作为当代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要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应当在学习、生活、科研乃至将来走向社会的过程中都做到尽心尽力。“我将无我,不负人民”[11]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应有的境界。真正做到尽心尽力并追求“无我”的境界,并不是要在现在就做出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而是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坚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的态度,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不为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未来的职业生涯留下遗憾。新时代是属于每一个奋斗者的时代,尽心尽力地学习、生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担当。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的是德才兼备、奋发勤奋的研究生。诚然,尽心尽力,不等于让研究生透支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极限,而是在“度”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尽心尽力的无我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促使学生成为奋发勤奋的人,智商、情商、意商高度统一的人,为伟大事业做出应有贡献的人。
八、众智集成的聚合思维方式
众智集成的聚合思维方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在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集众家之长,发挥团队成员每个人身上的优点,聚合优势,以求全面、深刻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任何一个个体的认识和思维方式都会受到自身经历、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有限的。不同个体思考问题、看待问题的眼光不同,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头脑风暴法”等集体决策方法在学习、科研、决策等方面的运用,都是一种众智集成。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采用讨论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它有利于拓展思路,扩展学习的知识面和各种能力的培养”。[12]众智集成的聚合思维方式,一方面可以集众家之所长,使一个问题得以充分的分析、认识和讨论,并且得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交叉思维的运用,激发参与讨论人员对其他问题的思考,产生灵感。研究生的培养具备运用这一思维方式的客观条件,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可以运用这一思维方式进行团队内部的集体讨论,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使得团队做到共同学习与进步。
任何一个个体、组织甚至国家都不可能脱离集体而存在,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态势的人才,必然离不开对合作共赢思维的运用。每个国家、每个个体都各有所长,众智集成的聚合思维方式是在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上对发挥每个个体优点的合作方式的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研究生之间的竞争,更需要研究生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不同年级甚至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探讨,是在实践中对众智集成思维方式的运用。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不是简单的不同人之间思想的相加,当思想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将是无法估量的思想。众智集成的聚合思维方式,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教会研究生学会思维碰撞和取人之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运用众智集成的聚合思维方式,有利于促进人才之间的合作,使得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开发,促使每个人的工作更加高效,更彰显集体智慧的魅力和团队合作的优势,使研究生成为懂得合作、善于合作的优秀人才。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多维创新思维模式所包含的八大思维方式,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每一种思维方式下又包含着不同的思维方法,它们的有机整合就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多维创新思维模式。八大思维方式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需要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在运用其中任何一个思维方式时,也渗透着其他思维方式的影响。灵活、切实、有效运用这一思维模式,有助于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李晓光.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J].党建,2011,(6).
[4]邱勇.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8,(Z1).
[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骈宇骞,王建宇,等译注.孙子兵法·孙膑兵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李金芳,钟宇,等.研究生信息素养现状、需求与课程对策建议——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5,(5).
[9]杨威,陈毅.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8,(6).
[10]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11]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E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03/24/c_112427562 3.htm, 2019-03-24/2019-08-07.
[12]叶海智,王富强.基于混合讨论的研究生合作学习模型构建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6).

2020年 第五期

2020年 第五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的“三全”模式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计划的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林枫计划”为例
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维模式
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前提性思考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修养
“留白”艺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四维应用探析——基于互动课堂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电影教学美育功能三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性提升的困境及化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阐释国家制度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史考察
疫情防控常念化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共建共享论析
论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时代使命
从新时代历史方位深化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渊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引导学生读懂中国“战疫”这本教科书
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助力打胜防控疫情阻击战
将抗击疫情生动实践融入“马克思主文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
疫情防控战争彰显出的制度优势、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大国担当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