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赵勇 赵晓慧
【摘要】集体备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事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发展,事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理性研究和学术性供给,事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包含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原著等基本要素,要突出政治性、学理性和系统性。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在实践策略上要把握三大关系,即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教学民主与教学集中、制度固化与创新变革的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教学环节
【作者简介】赵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晓慧,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1600)。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2020.8.74~ 79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形势下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7JZD055)、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消费主义视域中人的精神困境及出路”(项目批准号:17FKS028)。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集体备课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又是常说常新的课题,对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教研水平”的明确要求。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需要深刻理解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集体备课的内涵特征和实践策略,切实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质课程。
一、思政课集体备课的价值显现
集体备课事关思政课教师的成长发展。从制度—实践层面来看,集体备课是思政课教师履行使命担当和岗位职责的内在要求。2020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对思政课教师岗位职责的政治要求、教材使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创新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的实践要求,也是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对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结构性要素的优化配置。因此,新时代推进思政课建设,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集体备课促进教师认清自己的目标和责任,使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从这种目标和责任出发,就更能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体备课是思政课教师加强教学研究的过程。集体备课是有确定内涵的教学研究活动,体现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研究导向,聚焦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难点,围绕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着力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集体备课是思政课教师发展成长的平台。集体备课是教师集体智慧的表达,在这里教学理念、内容安排、学情分析、方法运用、案例选择、反思体验等教学设计得以呈现和生成,是教师交流、集体研讨、思维碰撞、资源共享、反思提升的平台。思政课教师的信仰、学识、理论功底在集体备课中得以显示和发展。
集体备课事关思政课教学的学理性研究和学术性供给。从主体—功能层面来看,思政课教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体内容。集体备课重在加强学理性研究和学术性供给,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品格。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的理论特质,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1]这需要从历史和现实层面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与道义的力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总结概括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在思政课集体备课中,要把握思政课教学要求,重点研究如何在教学内容中更好地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性,如何使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上述内容的教学,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集体备课事关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改进。思政课集体备课是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现实要求,也是思政课建设持续推进的重要前提。通过集体备课把教学的主动权抓在手里,使教学有备无患、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思政课集体备课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和凝聚共识,促进和帮助教师把好课堂教学的政治关和学术关,推动教师发展和能力提升。集体备课让教师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享受集体智慧的收获。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可以分享教学感悟,畅谈课堂体验,在观点碰撞中不断达成教学共识。从目标定位来看,集体备课要着重解决教师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集聚教师的教学智慧。集体备课的直接指向和现实意义是基于教师合作而改进课堂教学。要发挥集体备课对思政课教学各个环节的统领贯通作用,把政治要求和学术标准贯穿于集体备课中,以集体备课推动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改进。
二、思政课集体备课的基本环节及关键问题
思政课集体备课,备的是教材、教法、学生、原著。这里既有备课的一般性要求,也包含集体备课的特殊性要求。从实践模式和流程来看,集体备课呈现为五个环节的有序展开,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的充实提高→独立施教→教学反思。从教学论来看,集体备课十分重视个人备课环节,因为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首要环节,是保证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和前提。个人初备不是教师简单写教案做课件,而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
思政课集体备课重在集体研讨,着重对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普遍、典型、复杂的教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系统设计。集体备课强调教师的合作协同,强调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共建共享,强调教学智慧的生成创造。集体备课是教师深度学习和合作的过程,也是教师充实提高的过程,体现了对课程和教材的深度开发与转化、对学生学情的关注和研究。教学包含了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从施教主体来看,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储备、教学经验及人生阅历,这决定了教学的特色和风格;从受教主体来看,学生的千差万别决定了教学的丰富多彩。从教学反思的角度来看,集体备课既是一种吸纳与接收的开放性过程,又是一种扬弃与发展的反思性过程。这说明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或否定关系,而是螺旋上升的递进关系。集体备课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集体备课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思政课集体备课离不开对教学基本要素的关注,包含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原著等基本要素,着力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的放矢地把握集体备课的这四个关键问题,能够有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1.备教材,其要义在于加强对教材的研究,着力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备教材要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即遵循教材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吃准吃透教材基本精神,关注和提炼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将教材内含的系统性理论体系全面呈现出来,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因此,备教材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研究如何讲清讲透教材所体现的党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逻辑转化为教学逻辑,在教学话语上将教材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
在实际过程中,集体备课的备教材体现为四个关注。关注教材与教师、学生、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分析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看法与改进意见以及社会对教材的评论和反应。关注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方式,教材的内容表述、章节安排、党的最新理论融入情况、教案等,统合分析教材所体现的教学目标、教材的内容体系、教材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关注教材引导学生形成理论思维和价值导向的方法与例证,明晰教材的总体目标与各章节的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关注教学资源意识的确立,注重建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案例等精彩课程资源库,注重动态教学资源的生成和收集,拓展思政课集体备课的主题和案例。
2.备教法,在适合论的视域下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上并不存在公认的最佳教学方式,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只是与教学实际相适应。同时,每个教师的教学也必定打上自己的烙印,有着个性化的特征,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因此,思政课集体备课要着重探讨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既不能所有内容都用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机械堆砌教学方法,而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用或综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善于选择突出的例子,形成典型案例材料,把作为教学内容的案例、作为教学经验的案例、作为教学方法的案例系统集成,使之服务于相应内容的教学。再如,研究型教学要在问题创设与探讨中注重理论与实际贯通、历史与现实衔接、中国与世界互动、教材与原著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历史意识和世界视野,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实现思政课教学从“外在要求”向学生“内在需要”的转变。[2]通过案例教学、研究型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整合课堂教学与理论研究,能够让学生在感受精彩之后有思考,教师在教学之后有提高,努力做到教学相长。集体备课通过着力推进教学实践创新的探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评估教学方法在学生思想视野的开拓、理论思维的训练、正确价值导向的确立方面的有效性,进而依据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变革不断追求集体备课的新价值。
3.备学生,着力提高学生获得感,做到因学定教
思政课教学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集体备课要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尊重和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更加明显,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更加具有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和担当意识。思政课集体备课要在教育引导的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集体备课备学生的任务就是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向学生讲清道理,注重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备原著,让马克思主义原著成为集体备课的基本内容,彰显思政课教学的特色和优势
思政课教师要有学科自觉和学科自信,这种自觉和自信建立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基本功基础上。思政课集体备课要设置相关原著文本的研究,“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文献。通过问题导向的文本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文献与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文献与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主要文献与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文献与问题研究”,体现教学、科研、学科和队伍建设的融通,重点支撑思政课教学,在问题、文本、学理的统一中形成思政课教学研究特色,由此推动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升。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学习原著与运用原著相统一,积极探索“原著学习—问题研讨—推动教学”的一体化机制。重视读原著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传统经验和优势。2011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列出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篇目,要求“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3]。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提到了5篇马克思的经典文献,这为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供了遵循。思政课集体备课的原著学习,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典篇目为基础,通过问题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式学习、反思式学习,推进学用一体,将马克思主义原著研读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
三、思政课集体备课的特质
思政课集体备课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要有所遵循,以教材为前提和基础,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而要突出政治性要求;二是要有所指向,以提升教研水平为目的,不能为了集体备课而集体备课,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学理性;三是要有所统筹,以系统深入为导向,不能停留在观念理论层面,不能在必要性、重要性上绕圈子、打转转,而突出实践运作的系统性。
1.突出政治性,把好课堂教学的“政治关”
集体备课要帮助和促进教师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党的决议和文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为依据,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让教师完整准确地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领会原汁原味的中央精神,做到不任意取舍和随意附加。集体备课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教学问题,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集体备课要深刻理解科研支撑教学、教学吸收科研成果的内在要求。一方面,要鼓励用科研支撑教学,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创新;另一方面,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要做到“两个不能”,“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4]这就需要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思政课集体备课要按照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要求,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筑牢思政课教学的意识形态底线,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突出学理性,把好课堂教学的“学术关”
思政课集体备课要帮助教师找准分析问题的学理框架,让教师运用学理框架把道理讲清楚,讲深讲透问题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善于用学术讲政治,把集体备课的研究性意涵彰显出来。这就要求思政课集体备课要注重学科建设与课堂教学的贯通整合,推动问题解析的学理支撑与理论研究的教学转化。思政课集体备课要把握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和思想疑点的问题域和交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度进行学理分析,进而把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的基础性工作,其首要任务是为思政课教学服务。自 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置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学科规模和科研成果上不断拓展,在支撑思政课教学上作用明显。思政课集体备课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优势,善于将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纳入学科视域进行研讨,增强问题解析的思想性,加强理论性资源供给。
3.突出系统性,把好集体备课的“整体关”
思政课集体备课要在教学设计和问题导向的结合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意识,从系统性角度对思政课教学的资源和要素进行配置谋划,强化系统的教学设计。从纵向衔接来看,思政课集体备课要体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和目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从横向贯通来看,思政课集体备课要体现思政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同向同行,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将传授专业知识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结合起来,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同时,思政课集体备课的系统性在于把握教学目标方向,遵循教学规律,直面教学问题,突出集体备课的问题导向性。在问题的创设和探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叙事上宏观联系微观,在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研讨中,注重是什么和为什么,注重怎么看和怎么办的结合;既保证观点的权威准确,又使得理论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集体备课要以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突出矛盾为突破口集思广益,体现动态开放性和综合系统性。
四、思政课集体备课的实践策略及理性审视
思政课集体备课需要高度重视,但也需要理性审视,不能把作为手段的集体备课当作目的来追求,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也不能过分夸大集体备课的功能,期望立竿见影、一用就灵。从集体备课的系统性来看,集体备课是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与学术共同体的同构过程。集体备课的系统性意味着一整套制度、平台、机制、环节、方法和资源配置的有机结合,需要相互衔接支撑,成为一个有效运转的备课系统。因此,在实践策略上需要把握三大关系,即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教学民主与教学集中、制度固化与创新变革的关系。
1.把握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
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个人准备和钻研的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往往就会流于形式。集体备课离不开个人备课,但又不能成为少数人的事情。集体备课是一个合作共赢、携手并进的过程,集体备课是对个人备课的提升和完善。集体备课意在防止个人备课的自以为是和各自为政,集体备课不是否定个人备课,恰恰是以个人备课为前提和基础的,在集体备课中凝练问题、解析问题,教学资源、教学经验得以共商共建共享。集体备课中的优势叠加、资源共建和问题共商的集中效应得以释放和彰显。
集体备课需要把握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一般”总是寓于“个别”之中,离开无数“个别”就没有“一般”可言,每个“个别”又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而且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简单地重复出现,但寓于其中的“一般”依然可以给人以规范和启示。把握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不是简单讨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分殊,而是要明确两者的优势与限度,通过个人备课对集体备课的基础支撑、集体备课对个人备课的优化提升,实现思政课备课质量的全面提高。对个人备课的规范及其规范的限度,要保证个人备课不放任自流而又能彰显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政课是有“我”的教学,教学需要主体性的张扬。教师个人的视野、才情、经验、阅历融通于教学,个人的风格在教学中展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善于聚焦、转化和交叉,形成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造成“一多相容”的教学格局,实现“我的教学”与“我们的教学”的贯通。
2.把握教学民主与教学集中的关系
集体备课要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和氛围。毛泽东曾提出搞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六有”的政治局面,“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5]这些主张和方法对于我们推进思政课集体备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集体备课的方法在于先民主后集中。就民主而言,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集思广益。从问题创设来看,从师生中来,教师与学生相结合,汇集教学问题、教学资源。从问题探讨来看,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用协商的办法互相打通思维。一个问题来了,一个人分析不了,就大家来研讨,要营造交换意见的空气和民主作风。就集中而言,就是围绕问题集中正确意见和教学资源,做到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教学计划,保持集体备课的集中统一。这样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就可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多一些鲜活事例,多一些理论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这样的集思广益和集体智慧就可以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集体备课要充分考虑教学民主与集中的协调结合,既能形成推进教学的整体合力,又能释放教师的自主权和教学活力,防止分散主义倾向和过分集中倾向。从原则上说,集体备课要关注集中统一下的独立性问题,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的,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集体备课才会更加生动活泼。因此,思政课集体备课是一个教学民主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集中的过程,是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过程与样态。
3.把握制度固化与创新变革的关系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结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等要求,把集体备课抓牢抓实。所谓“抓”,就是要把集体备课提到议事日程,研究落实,主动把集体备课放到思政课建设全局中科学谋划,系统推进。落实“三集三提”集体备课制度,组织教师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完善网络集体备课制度。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用好“周末理论大讲堂”,发挥网络集体备课的专家引领作用,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由于互联网的运用,集体备课可以突破时空界限,网络集体备课的常态化成为可能。在实践操作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条件实现备课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制度固化保证思政课集体备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思政课集体备课要形成可持续动力,还需要在备课的方法、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变革。其一,要做到全面规划、检查督促与总结推广的结合。在集体备课的时机上,要注重备好开学第一课、学期中的精彩一课、学期最后一课,以便掌握集体备课的全局和细节。在总结推广上,要注重及时总结集体备课的经验和成果,形成以精彩教案、案例分析、原著学习报告、教学重点难点解析等有显示度的成果,这是激励人心、保证集体备课可持续的路径选择。其二,要注重材料和观点的结合。集体备课要防止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集体备课既要用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又要用观点去驾驭材料,体现怎么看与怎么办的结合。讲理论要把道理讲清楚,讲办法要讲得入情入理,使人觉得切实可行,没有外行话。通过创新变革,使人感觉解决问题,信心百倍地推进高质量教学,形成集体备课的可持续动力。
总之,集体备课对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服务高质量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 -05.
[2]赵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反思与解决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5 (4).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N].人民日报,2011-05-14.
[4]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14.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43.

2020年 第五期

2020年 第五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的“三全”模式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计划的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林枫计划”为例
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维模式
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前提性思考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修养
“留白”艺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四维应用探析——基于互动课堂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电影教学美育功能三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性提升的困境及化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阐释国家制度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史考察
疫情防控常念化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共建共享论析
论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时代使命
从新时代历史方位深化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渊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引导学生读懂中国“战疫”这本教科书
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助力打胜防控疫情阻击战
将抗击疫情生动实践融入“马克思主文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
疫情防控战争彰显出的制度优势、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大国担当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