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形势与政策教育需要讲清楚几个问题
杨希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的品质,包括“形势”与“政策”两大辩证统一的主体内容。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要实现知识、价值、观念、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需要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教育对象知识图景的无知之惑、思想站位的不清之惑、思维能力的乏力之惑、方法工具的无方之惑等,做到针对性的“释疑解惑”。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释疑解惑
【作者简介】杨希(1982-),女,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安徽  芜湖241000)。
【原文出处】《高校辅导员学刊》(芜湖),2019.5.31~35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17JDSZK002)。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充分体现理论性、意识形态性等基本特征,然而很多课堂现场却演变成了时事播报,特别是涉及国际形势的教学内容,也就无法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1]客观的说,大学生的思想世界中存在着各种思想困惑,包括知识图景的无知之惑、思想站位的不清之惑、思维能力的乏力之惑、方法工具的无方之惑等,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能够针对这些思想困惑,讲清楚困惑背后的问题。
一、扣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课程性质
厘清“形势与政策”课需要讲清楚什么问题、解决哪些思困惑的前提工作,就是要扣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所谓“形势”,来源于国内外的时事热点,但绝不是简单、孤立、静止的单个时事事件,而是由一系列关联事件共同构成的时事历史发展脉络即“形势”,包括历史渊源、现实情况、未来走势。所谓“政策”,指向的是我国党和政府应对“形势”的政治策略,它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2]为基础。
从内容而言,形势与政策教育有着“形势”与“政策”的不同侧重,但并不表示在教学中,“形势”与“政策”是两个割裂的主题,相反,他们是辩证统一的。正如2018年4月1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2]的品质。这就指明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理应承载起下述任务:用相关政策理论去针对性的阐释国内外形势;以国内外形势事件为示例去论证现行政策理论的合法性、合理性;在形势与政策解读中实现思政理论课的知识、价值、观念、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而要充分实现这些任务,就需要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与讲授中,牢牢把握好“形势”与“政策”两大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着力讲清楚引起教育对象思想困惑的相关问题。
二、讲清楚形势与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解决知识图景的无知之惑
无论是形势的发展还是政策的出台,总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关联其他的理论政策、具体事件等,这些共同构成了该形势、该政策的知识图景。
具体到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一些教育对象或是埋头于专业知识学习,因为不关注形势政策而选择性略过了该问题;或是被基于阅读习惯的大数据定向推送湮没,压根没有接收过中美贸易问题的信息,仅仅知道有这回事情而已。那么他的思想困惑可能是——中美贸易摩擦什么时候发生的,怎么发展的,严重不严重,有哪些表现,基本情况如何?那么在讲授中美贸易摩擦专题时,首先就要讲清楚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发展总体脉络。北京时间2018年7月6日12点(美国东部凌晨),美国宣布正式对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随后中国也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人们一般将此事件视作本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开始,各路媒体多冠以“打响了第一枪”[3]的标题进行报道。若将“中美贸易摩擦”视作单一事件,这种认识并无大碍,但事实上,“中美贸易摩擦”是由一系列单一事件串联起的“形势”。基于这样的认知,美方在7月6日加征关税仅是该形势中的标志性事件,本次贸易摩擦实为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事端,特朗普政府作为生事方采取的是步步试探的策略,循着这样的思路,便不难指认出中美贸易摩擦的试探期。就试探期的把握而言:一方面,要在更大的时间叙事中,将本次贸易摩擦的发端向前追溯。媒体多认为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并宣布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该事件是本次贸易摩擦的发端。实际上从2017年8月特朗普政府宣布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开始,甚至是特朗普履任之初,美方就通过启动301调查、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华企业封锁等多种方式屡次挑起贸易事端,以试探中方、本土乃至于世界贸易市场的反应及承压能力。另一方面,要将阶段性的缓和事件当做试探的一个部分、环节看待。从特朗普政府抛出301调查到启动调查,从提出加征关税到落地实施,其间不乏谈判、磋商,甚至还传出过阶段性的好消息。例如,2018年5月刘鹤副总理率领中方经贸团访美,与包括美方展开了有效磋商,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停止互相加征关税,并共同发布了华盛顿联合声明。然而,美方挑起贸易摩擦意在遏制中国的发展空间,这就决定了此轮贸易争端势必走向激化期,2018年7月6日美方对第一批清单上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我方同等规模反制;同年8月23日,美方对第二批价值16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随后我方同等规模反制。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美作为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经贸往来十分密切,相互依赖”,“良好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4]这就预示着中美贸易摩擦势必伴随着中美两方谈判、磋商而进入博弈期,其标志事件为:2018年12月2日习近平与特朗普进行首脑会晤,“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指示两国经济团队加紧磋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中美双方完成了11轮经贸高级别磋商(截至2019年5月),就中美两国经贸利益问题展开博弈。就整个博弈期而言,双方都会通过不同的策略以求得各自的利益,其间并不排除升级或者某方的极限施压。例如,2019年5月10日美国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订单商品加征关税,随后美国政府发布华为贸易禁令等。客观说,这些事件的发生的确是阶段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表征,但是否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则需要做更进一步的思考。援引刘鹤副总理的公开发言,“中美贸易磋商并没有破裂,是正常的两国谈判之中发生的一些小曲折,对未来中方是审慎乐观的。”[5]这就表明,现阶段中美贸易摩擦的确发生了一些升级事件,但仍旧处于谈判、博弈的范畴,是否进行新的阶段划分,既需要积极关注具体事态的发展,更要对中美贸易摩擦纷繁事件背后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实际上,这就指明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还要讲清楚纷繁时事事件背后的根由即本质问题。
此外,在讲清楚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发展脉络过程中,还需针对诸如301条款是什么,国际贸易的关税水平惯例是怎样的,贸易摩擦的具体方式有哪些等延伸问题进行释解,以便全面的揭开教育对象的无知之幕。
三、讲清楚形势与政策现象之后的本质,解决思想站位的不清之惑
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视域里,很多时候教育对象的思想困惑不在于不知道,而是因为从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中收获了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知道的太多太杂,而陷入了看不清、想不清的思想迷雾中,甚至为错误信息误导而陷入歧途。中美贸易摩擦演变至今,各种评述、论断、推演不胜枚举,其中有几组相对观点值得细思。如,中美贸易摩擦对于我国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中美贸易摩擦于我国社会发展无关紧要;又如,中美贸易摩擦美方必胜论、中美贸易摩擦我方必胜论;也如,顺其自然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积极应对加强宏观调控等等。这些针对同一事件但又大相径庭的观点,其背后则是多元社会思潮的价值彰显,其中非常典型的有美方宣扬的“中国威胁论”,以及我方存有的“民族主义”等。此处所说的“中国威胁论”出现于“当今世界格局大变动、大调整、大发展中我国和平崛起,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的背景”,是新形势下的“中国威胁论”[6]544。这是美方不断挑拨贸易摩擦事端的重要思想动因。同时,针对眼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主张中国在经济上‘光荣孤立’”[7]147的民族主义极端观点一时尘嚣。面对这些因为价值立场、思想站位错误而导致的认识错误,则需要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时,守牢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高地,讲清楚中美贸易摩擦纷繁现象背后的本质。
主流意识形态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8],它以坚定的“四个自信”为思想基石,且能够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做出精准研判的。立足主流意识形态来看中美贸易摩擦,便会发现它并不是单纯的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有着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既体现了即有国际关系的旧秩序,又有建而未成新秩序的廓影,还一定程度折射了我国当下发展的诸多症候。那么,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此轮中美贸易摩擦是由美方单方面主动挑起,弄清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则必须追问美国发动贸易摩擦的思想动因。表面上看,美方认定中方的不公平竞争导致了中美巨额贸易逆差(账面高达3752亿美元),且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美国的发展空间,美国“吃亏了”。出于维护其国家利益的考量,美方势必挑起贸易摩擦,逼迫中方做出妥协、退让以攫取更多利益。深层来看,美方信奉“文明冲突论”,深陷“修昔底德陷阱”恐慌,将中国误判为“战略竞争对手”。美方针对两国贸易甚至华为、大疆为代表的中方企业挥舞大棒,意在用在位霸权国家的既有优势遏制新兴大国的和平崛起。
就我方而言,所谓“美国吃亏论”没有立论的根基,巨额贸易逆差值得商榷。首先大量逆差是账面上的逆差,存在算法错误,如中国作为国际代工厂,多以加工组装方式向全球输出商品,如以我方获得极少的“附加价值”进行计算,所谓逆差将会大大缩减;其次存在一些贸易缺项,譬如旅游、教育、电影票房等并未计入中美贸易差额中,而这些领域美方长期处于顺差中,如美国为中国学生出境留学第一大目的国;第三美方长期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对华出口,如能放宽管制,对华贸易逆差也可大幅减少。同样的,另美国深度恐慌的“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等也是缺乏依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主张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9]可以说,中美贸易摩擦虽然含有国家利益的分殊,但更是美国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以及“文明冲突论”高扬的恶果。再以经济数据为论,中国2017年GDP达900309亿元,相当于美国的63%,如按照6%左右的速度再增长十年左右,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仍旧是人均GDP,中国2018年人均GDP为64644元,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并不构成对于美国的威胁,两国之间仍有巨大差异。[10]
概而言之,表面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两国经济贸易方面的利益博弈;但放置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来看,则是中美双方基于国家利益、关系定位、观念碰撞的历史性表征。只有站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高地上,才能看清楚、讲清楚纷繁贸易摩擦现象之后的本质,也自然能够更加信服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美贸易摩擦所做的战略判断:“良好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双方在经贸领域存在一些分歧是完全正常的”,“关键是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妥善管控”。[4]说到底,我们仍要牢牢保持住“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定力,用智慧和勇气去防范和化解影响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各种风险。
四、讲清楚解读形势与政策的理论方法,解决方法工具的无方之惑
就形势与政策教育而言,如果仅满足于讲清楚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脉络、问题实质,无异于一般的时事评论,并不能体现出思政理论课应有的课程品味。现实中,教育对象的思想困惑还在于面对疑问的无方、无序感。这就提示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有意识的依托具体专题,引导教育对象从已习得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中调取适合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具体时事的思考与分析,在实际运用中打通方法工具从内化到外行的关键一公里。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方法。就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而言,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贸易摩擦的影响。消极方面来看,贸易摩擦中没有赢家。对于我国,短期内它势必带来市场的动荡,表现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证券市场的震荡、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动、进出口企业利润的缩减等等。积极方面来看:其一,贸易摩擦充分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有助于倒逼国内的经济转型与改革,有助于推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其二,贸易摩擦是大国博弈的角力场,激战不是永远的状态,最终还会在公平公正的层面大致平衡。其次也需要学生采用普遍联系的方法在更宏大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看待中美贸易摩擦。这就要引导学生将与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事件、理论思潮充分串联起来思考,例如,美国选举游戏的辐射影响、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政策等等。
就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而言。首先要明确,贸易摩擦的实质是国家利益分殊,是美国信奉单边主义至上与中国崇尚共赢合作的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分野。其次要以史为鉴,从20世纪美日贸易战等历史事件中,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教训,防范贸易摩擦升温、升级上升到贸易冲突甚至贸易战,把相关国家乃至世界市场拉入衰落、萧条的巨大风险。最后,要相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贸易摩擦从不是任何一方的最终目的,而是手段,甚至在更积极的意义来看,是促进国别间经济趋向平衡、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手段。
五、讲清楚形势与政策的走势可能,解决思维能力的局限之惑
现实中教育对象的思想困惑,还在于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与不确信。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实现而言,如果能够通过专题教育引导教育对象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推理得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极大可能性,便自然能够促使教育对象坚定四个自信,也就守好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高地。就形势与政策教育而言,便不能局限于当下的时事热点分析,还要对时事的未来发展态势予以科学的展望与判断。再具体到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就需要引领教育对象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态势做出一些有理且有据的预判。
就时间叙事而言。早在中美贸易摩擦试探期,关于未来事态走向的讨论与猜想纷呈,很多人认为摩擦不会升级,特别是2018年5月刘鹤带队访美达成华盛顿联合声明后,各界普遍认为继续谈判、试探的可能性更大。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中美贸易摩擦2018年年中一度擦枪走火进入较为白热的激化期。短期来看,各种迹象都表明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仍处于博弈期,是从摩擦走向缓和、从不平衡走向平衡的时期,是将理想共识变为实际行动的时期,是双方围绕谈判桌展开深度磋商谈判的时期。特别是基于美方霸凌主义、单边主义、零和思维、反复变脸的一贯做法,协商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既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其间仍有不确定的因素。长期来看,中美两国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良好的两国经贸关系既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有益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一方面,正如习近平与特朗普会晤时达成的共识——“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4];另一方面,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也是历史之所势、世界之所望。
就空间叙事而言。全球化将世界联结成村落,一旦有国家选择单边贸易保护,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这个队伍,从而回归丛林法则把整个世界经济拉入衰退。历史上,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由于美国胡佛政府推出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美国进口平均关税推高到近60%,重创了世界贸易体系,全面陷入萧条。具体到此次贸易摩擦,并不仅仅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美国同时还对欧盟、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扣动了贸易摩擦的扳机,并引起了众多的反制措施,甚至是联盟式的回击。如,2018年7月17日,日本和欧盟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几乎免除双方贸易产品的所有关税。同样的,与中美贸易摩擦—样,这些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贸易摩擦也并不是美方的最终目的,仍是美方攫取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
可以预见的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体系之外,无论中、美皆是如此。唯有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破解中美贸易摩擦的积极策略,也是助益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方案。
言而总之,形势与政策教育肩负释疑解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教育内容是因时而变、因时而新的,要站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高位,筛选纷繁复杂的时事信息,针对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困惑予以有理、有力的破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ED/OL].(2019-05-31)[2018-04-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7.html.
[3]央视网.中美贸易战,打响第一枪之后.[ED/OL]http://tv.cctv.com/2018-07-07/VIDEwNzm8COe0pwEd8gxPZbD180707.shtml.
[4]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12-03.
[5]央视网.解决中美经贸摩擦关键在照顾彼此关切[ED/OL].http://m.news.cctv.com/2019/05/11/ARTIJLxnuAx4HcFh8awtAHKX190511.shtml.
[6]林泰.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7]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8]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9]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05-16.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ED/OL].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201&sj=2018.

2020年 第一期

2020年 第一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试论以“六个一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
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文化含量:目标、内容与方法
读经典、悟原理,掌握“看家本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革命精神的演进与创新
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收获真知 ——如何理解思政课改革创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论伟大梦想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新中国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7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困境与消解:图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创新研究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特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的“3C”维度——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扎实推进高校思政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素养的途径
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质研究 ——基于496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2017年度影响力人物事迹材料的分析
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后备教师素质培养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为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的三大路径——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形势与政策教育需要讲清楚几个问题
办好“关键”课程,教师是关键
政治认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点与着力点
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着力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国史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