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论伟大梦想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郑吉伟 郭发
【摘要】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伟大梦想精神蕴含百折不挠、敢于有梦的执着精神,艰苦奋斗、勇于追梦的进取精神,攻坚克难、勤于圆梦的开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具有重要价值。传承和弘扬伟大梦想精神,要深度挖掘体现伟大梦想精神的文化资源,积极拓展宣传伟大梦想精神的渠道,充分凝聚践行伟大梦想精神的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伟大梦想精神;中国梦
【作者简介】郑吉伟、郭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2019.7.35~38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地重大项目“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对中国道路的研究及评析”(13JJD710006)的阶段性成果。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1]随后,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又着重强调:“我讲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2]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对梦想不懈追求的品性的特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缩影,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忘初心、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执着与担当。深入研究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伟大梦想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伟大梦想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性,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动力。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精神内涵丰富,蕴含百折不挠、敢于有梦的执着精神,艰苦奋斗、勇于追梦的进取精神,攻坚克难、勤于圆梦的开拓精神。
第一,百折不挠、敢于有梦的执着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承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3]在中国古代《诗经》中,有反映奴隶渴望摆脱奴隶主剥削,寻求到“乐土”“乐国”“乐郊”的理想追求;在《社记》中,有孔子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追求。近代以后,在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的时代背景下,有洪秀全对“上帝天国梦”的追求;有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4]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艰苦奋斗、勇于追梦的执着精神,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永葆建党时的初心和使命,不断传承和弘扬谋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精神。
第二,艰苦奋斗、勇于追梦的进取精神。回顾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秉持对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矢志追求而奋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抗争运动虽连绵不断,高潮迭起,但却都以失败告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中国人民践行艰苦奋斗、勇于追梦的进取精神,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6]这是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精神的光辉写照,是中华民族数代人筚路蓝缕谋求民族复兴壮举的淬炼和升华。
第三,攻坚克难、勤于圆梦的开拓精神。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攻坚克难、勤于圆梦的人。在中华民族辉煌而长期领先的古代,有东晋祖逖闻鸡起舞刻苦锻炼,终成文韬武略之才;有战国苏秦锥刺股勤奋苦学,终成博学之士。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精神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得到继承和发展。在屈辱而奋起抗争的近代,有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有五四运动中爱国学子“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热血壮举。只有创造过辉煌历史的民族,才深知民族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生活的民族,才对民族复兴有着深切的期望。伟大梦想精神已成为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勤于圆梦的思想武器。在新生与和平崛起的现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历久弥坚的伟大梦想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力量,“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7]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将攻坚克难、勤于圆梦的开拓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二、伟大梦想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梦想精神凝聚着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梦想精神只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才能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有效发挥其实践力量。
第一,伟大梦想精神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利渠道。一方面,伟大梦想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伟大梦想精神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进程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提供有利渠道。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伟大梦想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已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其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已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此外,伟大梦想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借助优秀文化的传播得以弘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需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洗涤当代中国人的身心,提振当代中国人的底气,为伟大梦想精神注入更加鲜活和丰富的内涵。总之,传承伟大梦想精神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伟大梦想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信仰支撑。一方面,伟大梦想精神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所蕴含与倡导的价值准则相融合。传承伟大梦想精神服务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服务于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服务于锤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品格。伟大梦想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另一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伟大梦想精神的认同与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9]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形势下,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伟大梦想精神提供动力和支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执着精神的引领,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离不开进取精神的支撑,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品格的锤炼离不开开拓精神的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扎根于伟大梦想精神的丰厚土壤中,才能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保持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伟大梦想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鲜活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传承和弘扬伟大梦想精神的题中之意。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重要载体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青年大学生不仅要练就过硬的本领,还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10]培养青年学生的伟大梦想精神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要让传承和弘扬伟大梦想精神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三、新时代传承伟大梦想精神的着力点
伟大梦想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是推动我们的事业在各种风险和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新时代传承伟大梦想精神,要从挖掘文化资源、拓展宣传渠道、凝聚践行力量三个维度着手,使伟大梦想精神展现其时代价值和独特魅力。
第一,要深度挖掘体现伟大梦想精神的文化资源。伟大梦想精神既关涉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也关涉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既体现国家发展意志,也体现个人成长体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深度挖掘体现伟大梦想精神的文化资源,最大程度上凝聚实现伟大梦想精神的力量。从伟大梦想精神的历史源起和发展脉络来看,中华文明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孕育并生成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伟大梦想精神提供了深厚内涵并丰富了其内容实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传承和弘扬伟大梦想精神提供了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机遇。但同时,传统与现代相抗衡、积极与消极相并存、发展与平衡相冲突是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梦想精神时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深度挖掘体现中国人民梦想精神的文化资源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旨归,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二,要积极拓展宣传伟大梦想精神的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12]让伟大梦想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让基层群众成为传承伟大梦想精神的重要力量。在当代中国,由于农民在基层人口中占大多数,这就使得农村成为传承伟大梦想精神的重要阵地。因此,基层一线的理论宣传工作无论对于传承伟大梦想精神,还是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基层一线拓展宣传伟大梦想精神的渠道,就是要抓住社会发展的关键点,用贴近群众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梦想精神、传播主流价值,让伟大梦想精神更加深入有效地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此外,宣传伟大梦想精神还需要我们践行开放包容的宣传理念,积极拓展对外宣传渠道,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交融,善于从他国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将伟大梦想精神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呼吁世界各国践行开放包容理念,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第三,要充分凝聚践行伟大梦想精神的力量。伟大梦想精神始终包含着中国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强烈愿望。作为践行伟大梦想精神的主体,中国人民在千百年来以百折不挠、敢于有梦的执着精神,艰苦奋斗、勇于追梦的进取精神,攻坚克难、勤于圆梦的开拓精神书写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奇迹。“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13]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传承伟大梦想精神,需要我们凝聚践行伟大梦想精神的磅礴力量,寻求最大共识,用最有力的行动彰显伟大梦想精神的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14]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要充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抓共管,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上下同欲者胜”。“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15]我们要扛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把自己的使命价值根植于国家的需要,在实践的淬炼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最大限度地凝聚践行伟大梦想精神的力量,才能使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参考文献:
[1][3][5][6][7][13]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5,5-6,5,5,2.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
[4][8][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4,164,155.
[9][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42.
[10]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人民日报,2013-05-05(01)
[14]习近平.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N].人民日报,2018-12-30(01)
[15]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九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9-01-01(01).

2020年 第一期

2020年 第一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试论以“六个一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
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文化含量:目标、内容与方法
读经典、悟原理,掌握“看家本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革命精神的演进与创新
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收获真知 ——如何理解思政课改革创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论伟大梦想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新中国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7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困境与消解:图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创新研究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特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的“3C”维度——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扎实推进高校思政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素养的途径
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质研究 ——基于496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2017年度影响力人物事迹材料的分析
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后备教师素质培养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为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的三大路径——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形势与政策教育需要讲清楚几个问题
办好“关键”课程,教师是关键
政治认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点与着力点
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着力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国史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