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体验及其优化路径
杨威
【摘要】良好的学习体验是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根本任务的重要条件,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关键要素,是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的体验包括认知体验、情感体验、价值体验、行为体验等基本维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我体悟、技术变革等是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主要获取渠道。优化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应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综合性,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深刻性,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个体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课堂教学;技术变革
【作者简介】杨威,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原文出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京),2019.6.192~198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就是使别人能学习并学会你所知道的东西”,“教得好就是使别人能学得快捷、愉快和彻底”。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习体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历和感受。学习体验这一概念,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心理状态及其变化过程,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学习效果。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而教、促进学生学习的。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体验既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心理反应,又是驱动其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心理要素。使学生获得积极、丰富、深刻的学习体验,日益成为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内容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体验,即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活动与学习活动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反应。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视野要新,要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统一起来”。这些重要论述都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改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重要意义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体验。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良好的学习体验是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根本任务的重要条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些教育教学任务的实现,既离不开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也离不开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觉体认和自我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是根植于、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活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传授只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开启并促进学生自主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被动状况,从而达到使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目的。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强调教师教学的外显维度,而对学生学习的内隐维度重视不够;多强调学生客观的、作为学习结果而呈现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主观的、伴随学习过程而生发的学习体验。这无疑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一门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系统塑造的特殊课程而言,能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否给予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因此,只有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教师只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好。
(二)良好的学习体验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关键要素
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要关注教师“教得怎么样”,而且要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后者是前者的重要评价标准。良好的学习体验,是学生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要素。学生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不高,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不足,被动性学习、功利性学习、低阶性学习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都是困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从改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体验入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对学生而言,其目的就在于建立正向的学习体验,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过程的有效连接和有机融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获得感,就是强化积极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三)良好的学习体验是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
“学习体验既是一种生命体验,又是建构知识意义、焕发生命活力、提升生命价值的手段和途径,因而是教学活动揭示、展现、提升生命意义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承载着提升学生生命意义和价值、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特殊职能。教师教学和理论灌输,只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外在条件;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主学习和深度体验,才是自我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真正源泉。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等知识体系的汲取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将知识汲取升华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的价值观内化过程。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不仅要作用于学生的认知体系,更要影响学生的价值体系和行为体系,推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建构和发展的过程。而这种具有鲜明政治性、价值性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行为等多方面心理要素的自我驱动,需要全面调动和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作用,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学习体验基础上,否则就很难完成由知识学习向价值塑造、低阶学习向高阶学习、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化。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基本维度
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的体验,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也有个体差异,为把握其一般性的内容和普遍性的特征,我们大致可以从认知体验、情感体验、价值体验、行为体验等基本维度进行分析。
(一)认知体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首先发生在学生的认知层面。这种认知体验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体系、理论体系的体验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理论教学和理论学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体现理论性,必须使学生感受到真理的魅力,尤其是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的理论魅力,“真理性认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知体验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实践证明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性认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知体验,来自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学习,来自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学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所获得的这种真理性认知体验,既体现在广延性上,也体现在深刻性上,更体现在发展性上。广延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内容的广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法律基础等广泛的知识领域。深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内容的深度,体现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革命性、彻底性。发展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内容的鲜活度,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尤其是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解释力。因此,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广度和深度,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活性,是获得良好认知体验的重要方面。
(二)情感体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春风化雨、浸润学生心灵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有温度的教学”,这种温度就来自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是干瘪空洞的理论说教,思想道德教育更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训诫。要在青年学生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需要唤醒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动力。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不仅可以感受真理的魅力,而且能够接受“正能量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共产党人所追求的伟大理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所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而开展的伟大实践,以及国家发展、社会生活、个人成长过程中那些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鲜活案例,等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在情绪、态度、动机等情感层面的积极变化。这种积极的变化,是学生在接受理论教学和学习后,由“真学”向“真信”转变的关键要素。它对于帮助学生调整动机、调适情绪、调节情感,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先进文化的情感认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价值体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价值性、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有态度的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旨在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只有对学生的价值体系和心灵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才能真正实现入脑、入心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活动与其他课程学习活动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负载着价值观,可以而且应该给学生提供深层次的价值体验,使学生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念并经历价值观念的转变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深刻性,也源自这种价值体验对学生心灵世界影响的深刻性。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共产主义信仰产生认同;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党史、国史的学习,可以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产生认同;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产生认同;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学习,可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认同。这种价值观念的习得和价值认同的形成过程,伴随着深层次的价值反思、价值选择、价值判断活动,有时甚至需要经历价值冲突、价值整合的复杂心理历程。因此,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价值体验,否则就达不到价值引领的目的。
(四)行为体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点,就在于促进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向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体系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必须注重从行为层面影响和塑造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种“生活化的教学”,必须直面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精神世界,回应并解答学生实际的思想困惑,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奋斗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应该是一种“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使学生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在观察体验、实践锻炼中加深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认知,建立对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也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内化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参与、行动加以外化。因此,只有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参与的体验,使学生在活动、行动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和实践品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发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当然,以上基本维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以一定的方式综合起来,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完整系统。学生只有从认知、情感、价值、行为等多维层面,循序渐进地、全面系统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影响,才能使学习体验真正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获取途径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体验,既可以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获得,又可以从自我体悟中生发,还可以在教学技术变革带来的学习方式变革中得到更新和发展。
(一)从课堂教学中获取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主要渠道和方式,课堂体验是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的教学设施、教学组织、教学氛围,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内容、教学水平,都直接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体验。
学生学习体验的开启和持续,是建立在充足的教学条件、有序的教学组织、和谐的教学氛围基础上的。良好的教学秩序、科学的教学安排、合理的教学节奏,能够为学生打开学习体验的大门,建立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自主连接。教学规模、教学周期的合理设置,教学方案、教学进度的精心设计,都是使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前提。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场域和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友好的教学环境下,更容易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
学生的认知体验、情感体验,更直接地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言行不一致、缺乏良好的教学素养,不可能给予学生正向的学习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缺乏教学激情和教学创造力,不结合鲜活的社会现实,不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就无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有效的教学体系,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投入状态及其传递给学生的理论态度、情感温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深度、阐释角度,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掌握程度、对学生需求的回应频度,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情况,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状态、教学素养、教学水平,甚至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的一个小举动,都会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重要变量。
(二)从实践教学中获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学习是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知体验、情感体验的主要源泉,而围绕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实践教学,则是学生获取行为体验的重要途径。参与和体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过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参与感、体验性。
参与是引导学生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参与式教学是改变单向理论灌输、单边教学操作的教学策略,主要发生在课堂和学校内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设计讨论辩论、小组研讨、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理论与实际互动中深度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学生在参与中会获得主体感,使自己由被动接受的教学对象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学生在参与中会获得归属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同辈群体的共同学习中,真实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与自身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参与中会提升意义感,在群己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价值。
体验是学生直接获取学习经验的基本方式。体验式教学,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现实,将现实生活、生活场景转变为教育情境、学习场域,使学生在切身的观察体验中增进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验式教学,主要包括参观走访、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它对于建构学生的学习体验而言,具有直接性、真实性、鲜活性、教育性等特点。学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从理论学习中只能获取间接经验,而通过进入社会大课堂,在现场学习中则能够获取大量的直接经验。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获得真实鲜活的学习经验,这些经验有利于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的成果迁移到、运用于对实际生活、实际问题的分析中,从而获得“真知”。体验式学习最独特的功能就是它自身就能提供丰富的、具有个性化的教育经验,使学生在践履中学习,在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从自我体悟中获取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既是一种深度学习,也是一个价值内化的过程。这都需要引发学生开展深刻的理性反思、价值反省。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需要经过自我体悟,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对照总结、提炼升华,从而积淀为一定的认知图式和价值观念。
自我体悟是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中最具个体性、深刻性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体验自主建构、自我深化的关键要素。只有“学深悟透”,才能做到“真知笃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才能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生自我体悟不是一个自发的进程,也不是一个完全主观的意识活动,它是在一定环境因素的触发、引导下,对自我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方式进行体察反思,实现自我觉悟和自我觉醒的过程。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的启发性教学、案例式教学,最容易引发学生的自我体悟。教师援引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注的真实案例,针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中的痛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建立理论体系、教学体系与自我思想政治素质体系之间的连接,自觉开展理论反思和自我省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学习中,巧妙地为学生设计必要的自我反思、自我探索环节,在实践教学完成后设置必要的自我总结和分析,也是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方法。
(四)从技术变革中获取
教学技术是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做到“配方新颖”,还要做到“工艺精湛、包装时尚”,而后者指的就是对教学技术的要求。随着教育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的运用,给予学生更具现代化、科技感的学习体验。
借助多媒体、智慧课堂、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教学媒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便捷化,与学生的连接方式更加多元化、立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统优势与新媒体新技术的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即时互动的课堂交流工具,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的技术黏性,满足了学生对信息容量、信息质量以及信息接收方式和分享方式的多方面需求。
近年来,“慕课”的出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广泛影响,使学生的“用户体验”成为在线课程学习中一个受到关注的议题。新时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移动互联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流程正在产生革命性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忽视了这种影响或不能做出有效应对,就会在网络空间失去赢得学生的机会。用互联网的知识生产方式、社会互动方式、信息接受方式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流程进行再造,将在线课程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成为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一个重要契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慕课学习,拓展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时空,释放了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堂活力,线上视频学习、线上讨论互动、线上知识考核逐渐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一种新方式、新体验。以慕课为技术支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多元学习体验。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优化路径
当前,随着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有所改善,但是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欲达到的目标、离学生所期待的状态,还有较大的距离,需要我们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综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具有综合性,是对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行为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这就要求给予学生更具综合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要使学生获得这种综合的学习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要素就必须实现多元化的有机综合。
当前,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枯燥感、倦怠感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的单一化是重要原因。对教材内容缺乏多元的教学转化,对教学内容缺乏多元的理论阐释,对教学过程缺乏多元的设计组织,对教学方法缺乏多元的探索运用,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很难吸引学生,只能带给学生单调乏味的学习体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体验的多元性,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环节和学习时空,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学习手段改进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认知、情感、观念、行为等多个方面都感受到积极的影响。
当然,多元的学习体验必须实现有机的综合,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建构起一个具有融贯性的整体。抛弃了统一的教学目标、割裂了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而一味追求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只会给学生以眼花缭乱、支离破碎的学习感受。要避免这一现象,就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体系进行整体分析,对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素、多元化的教学环节进行有机配置和有效衔接。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深刻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理论问题、观念问题,就必须在教学深度、学习深度方面下功夫。大众媒介、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同时也使“浅阅读”“碎片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需要在理论教学的深度、触及学生精神世界的深度方面着力。
新时代大学生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等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抱有思想期待和理论诉求。满足这些期待和诉求,提升学生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增强思想性和理论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丰富教学的思想含量、增进教学的理论深度。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维要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提升教学深度、增进学习深度的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理论讲授、理论阐释、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理论教育的启发性、针对性、说服力,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理论学习的深刻性。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深刻性,还体现在这种学习对个体情感、价值观念、信念信仰影响的程度上。单一化的理论讲授、简单化的知识汲取、形式化的实践教学,很难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入学生深层的精神领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有感染力和穿透力,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触动、观念的震动、信仰的萌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用真理的力量打动学生,还要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情感力量感染学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穿透学生日常的生活世界和表层思维,对学生内在的价值体系产生影响,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体验的个体性
学习体验具有鲜明的个体性、差异性,对于承载着一定价值观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而言,这一点尤为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覆盖面广、规模较大、任务较重,既要遵循统一性、规范性的教学要求,但同时也要把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多元化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感”、学有所获。新时代大学生尤其是“00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个性化不断增强,不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专业背景、知识储备、学习需求、关注焦点等差异性不断凸显。有研究表明,“对同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阐述的同一个内容话题,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关注度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要通过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不同学生都能有获得感,必须提供给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情研究,将教学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不同的思想状况、学习诉求、学习问题给予充分关注和准确把握,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学习基础上达到统一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差异化、个别化的学习指导,充分运用师生互动、师生共学等形式,深入到学生中,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引导学生开展富有个性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活动并加强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在“润物细无声”中自觉加强对自我思想政治素质的修养和塑造。
注释:
①[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任钟印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8页。
②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载《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
③陈亮、朱德全:《学习体验的发生结构与教学策略》,载《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
④参见刘斌、张文兰、江毓君:《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内涵、发展及影响因素》,载《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第10期。
⑤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载《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
⑥冯培:《学生获得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的要义》,载《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11期。

2020年 第二期

2020年 第二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机理研究与路径探析
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自身建设论析——对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
着力建设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三重意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论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重点难点问题调查与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重点难点问题调查与思考
“不忘初心”融入“纲要”课教学的价值依归和实施路径
以教学环境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品质的路径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诚教学”模式和本质释读
准确把握主导与主体在教学中的辩证关系——以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为例
论新时代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理路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体验及其优化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根本原则
看清当代西方新民粹主义
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
习近平关于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三维解读
习近平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贡献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及其核心问题
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探析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四个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的初心与现实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