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重点难点问题调查与思考
郑敬斌
【摘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增强学生获得感的生动诠释,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证调研数据表明,当前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表征不一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教师供给与学生需求存在距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相互博弈、学段课程一体化建设缺乏进阶等。因此,当前需通过创新运用调研数据,逐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需求供给平衡;有效构建问题体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科学厘清课程进阶,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有序衔接。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重点难点;调查
【作者简介】郑敬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9.11.108~1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问题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5JDSZK083)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这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需要多频互动、协同发力,而客观把握和系统梳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基于此,我们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别于2019年组织了覆盖全国30余所高校的问卷调研,力求对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作出科学预判,为课程教学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依循。
一、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的价值旨归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是化解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亦是反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1.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
抓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教学和研究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内部结构进行科学解剖和动态透视,分析总结课程教学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总体性阐释,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制约因素进行有效转化、精准发力,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效能整体性发挥。深化课程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亦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现实考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和探究,寻找教学着力点有的放矢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传递和理论灌输,实现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2.增强学生获得感的生动诠释
“科学合理的教学供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基础。”[2]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关注现实、关注学生,将理论的阐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教学供给与学生需要相契合。否则就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学习期待,获得感也就无从谈起。而深化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正是聚焦教与学主要矛盾的过程。通过研究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对学生的思想取向、行为趋向及内在需要作出客观判断,挖掘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必将助力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从而有效避免教学肤浅化、空洞化、疏离化等问题,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3.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不但可以助益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性改革与发展性建设,更可以此为手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研究与规范性建设,实现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之间的多向互动、良性运行。通过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剖析与解答,有效回应课程教学中涉及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中可以找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间的重要关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体系中所涉及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集中攻关研究,将有力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化,进而助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调研的科学分析
本课题以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蓝本,对各章节教学内容进行逐级细化并形成问题设计,并经由高校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相关专家学者的反复推敲与评估论证,以此建构问题调研体系。此次调研对象涵盖不同层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涉及不同学科门类、不同学校层次的硕士生,以封闭、开放式问题设计形成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413份,基于课程问卷的调查数据,经过教师所认为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与学生最感兴趣和最困惑问题的数据整合和占比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我们建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各章节教学重难点问题体系如下:
导论
重点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何处?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难点问题: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依据是什么?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和创新发展?3.如何认识“八个明确”产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包括的丰富内涵?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重点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科学依据是什么?2.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难点问题: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逻辑关系?2.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初级阶段“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重点问题:1.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2.为什么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难点问题:如何把握“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结构?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重点问题: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有哪些?2.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与动力?
难点问题:1.如何从经济角度理解“我们可以打赢中美贸易摩擦这场战役”?2.如何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关系?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重点问题: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独特性与优势所在?2.如何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难点问题:1.怎样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性质、总体目标与关键措施?2.新时代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重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难点问题: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的根本区别?2.为什么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重点问题: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坚持中国特色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是什么?
难点问题:如何理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问题: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精神实质和价值意蕴是什么?2.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难点问题:1.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体系?2.如何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
第八章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点问题:如何理解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
难点问题:1.如何理解全球治理模式的中国方案是对西方治理模式的超越?2.“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体现中国对全球治理问题及人类整体命运的思考与回应?
第九章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
重点问题:1.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如何准确把握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科学内涵、发展逻辑和独特优势?
难点问题: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蕴含是什么?
三、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的现实思考
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亟需对其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运用。基于此,我们结合调研数据与教学实践,提出如何通过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
1.创新运用调研数据,逐步推动教与学的供给需求平衡
梳理本次调查报告可知,教师与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认知吻合程度表现不一,甚至部分专题中差异较大。究其原因,在于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的不平衡。教师认为该课程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问题与学生的关注困惑问题存在分歧,实则是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而忽略了理论传输的自洽性,从而导致教学自洽性彰显不足。其次学生理论需求呈现多样化。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设置因学生的学科差异、学校类别以及区域差异而呈现重点不同、难点不一,根由在于学生群体由于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差异而产生的内在需求表征不一。最后教学供需转化受限。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设置因教学供需矛盾而做出调整,但在此过程中有多重因素限制。比如研究生群体在本科阶段已有理论知识的积淀,如何以学段进阶来破解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实现教学一体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再加上教材本身设置存在一定的内容交叉,导致部分教师在教材与教学转化受限,从而阻滞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
这就要求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供给。此次问卷调研数据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设置方向和调整趋势。通过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硕士生进行最感兴趣问题和最困惑问题的比较,并将其与任课教师所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匹配,根据问题占比和问题排序从中设置和调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使教学问题的设置更加科学化、使理论供给更具针对性。其次有目的性地研判教学需求。重点难点问题数据的背后实则是调研对象对理论供给的需求指数,这就要求以数据反推教学需求,以此科学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反馈与监督,根据社会热点定期对教育对象进行理论需求和兴趣点调查并形成数据参考,对教材内容与教学需求进行反思与重构。最后,有科学性地推动教学自洽。实现教学供给平衡实则就是教材与教学逻辑自洽的过程。通过教材理论的有效供给实现教学理论的合理之需,以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调整推进教师与学生在理论传输过程显得更为自洽。
2.有效构建问题体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
教学供需矛盾在理想状态下和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相互博弈的存在趋势,实质上不仅有教材内容自身的理论性问题,更有教学过程的局限性问题。主要表征为理论体系庞大但教学课时有限。该门课程教材体系宽宏,各章节内容涉及广泛,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定性。但教材内容多以纯理论纲领形式呈现,未能突出重点,这需要教师有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然而当前教学实施中,部分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无法将教材内容重点难点有效转化为教学重点,这无疑严重制约了教学整体效能的发挥。此外,教材理论结构整体性宽裕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恢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和宽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主线展开教学,其理论结构自成一体。但由于任课教师知识储备不同、学科背景差异使其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建构不一,导致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中的实现程度和既得效力各异。
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树立问题意识,实现知识论向方法论转变。从调研数据中分析和总结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并导出理解和破解问题的视角和方法论,特别注重运用该课程教学大纲中的理论观点,对当前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深入研究,并结合教学实际构建问题链条以满足教学需求。其次坚持问题导向,实现部分论向整体论转变。该课程教材理论板块分明,但对其整体性把握是有一定难度的,现行教材在此问题处理上仍有较大空间。这需要在教学中把握多重问题向度,以部分重点难点问题反窥整体性教学,逐步构建问题体系,以此推动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有效衔接。最后形成问题逻辑,实现理论向实践应用转变。不仅要研究现行教材问题,更要深入研究教材使用问题,即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与行问题。以学生的困惑和兴趣点为逻辑起点构建问题链,将教材重点难点应用于教学实践,环环相扣力求构建以反映学生思想实际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体系。
3.科学厘清课程进阶,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有序衔接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教育部成立大中小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委员会”的建设目标,这表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性发展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域,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与实施理应是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两门课程重点难点问题调查数据的对比,以及结合众多教师教学反馈,发现当前由于教材本身的局限性、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使得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层层递进、步步升高的过程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重复建设、层次不清等问题。一方面,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多样但仍存在重复。虽然教育相关部门通过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力图实现一体化建设,但各学段教学内容之间仍存在内容交叉与重复。虽然部分内容的重复是必要且有其价值的,但如若任课教师无法进行甄选识别和深化拓展,那么各学段重点难点问题体系的层阶性就无法调整,就会给予学生简单重复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差异不够明显。由于受制于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各学段教学手段多样但未能体现学生差异性,导致内容传输载体大同小异,使得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在破解和协调过程中无法实现一体化进阶。
这就需要有效整合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材的对比和考量,可以发现在教材设置与安排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与重复。以本硕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材体系中出现部分内容的重复和重叠,那么如何做好理论升华、突出进阶则需要根据现有的教材体系,结合重复或交叉出现的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调整和规划。同时亦需要确保本硕不同阶段教学目标的有序进阶,根据教学现状和学生群体特征合理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本硕教学内容的层层递进。其次,科学构建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进阶有序的教学体系。在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中要逐级明确阶段性教育任务,比如对本科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硕士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科学方法论教育、对博士生则着力培养其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稳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最后,实施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联动计划。这就要求建立高校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集体参加教学备课、定期组织考察、有效监督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据此整合各学段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合理构建问题体系,逐步推动教学体系的层层递进、步步升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石文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8).

2020年 第二期

2020年 第二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机理研究与路径探析
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自身建设论析——对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
着力建设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三重意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论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重点难点问题调查与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重点难点问题调查与思考
“不忘初心”融入“纲要”课教学的价值依归和实施路径
以教学环境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品质的路径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诚教学”模式和本质释读
准确把握主导与主体在教学中的辩证关系——以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为例
论新时代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理路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体验及其优化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根本原则
看清当代西方新民粹主义
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
习近平关于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三维解读
习近平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贡献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及其核心问题
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探析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四个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的初心与现实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