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搜索结果共0 篇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广泛而抽象,长期以来,其教学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和现实矛盾,没有很好地发挥其思想教化和促进学生成才的现实影响作用。在当下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
【摘要】理解并掌握“四个选择”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核心教学目标。国内高校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串“四个选择”作了许多探索,但也存在着阐释不充分、材料运用和讲授视角缺乏新意、没有针对当代大学生
【摘要】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取得了突出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模式。突出成效来源于顶层设计思路清晰、参与高校协同推进、名家授课展现魅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作为课堂建设的关键要素,作为教师话语、学生话语与教材话语的统一体,是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抓手。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忽视了教学话语供需结构中教师话语
【作者简介】冯昊青,浙江师范大学“木铎”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高玉娜,浙江师范大学“木铎”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朱哲成,浙江师范大学“木铎”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 【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京),2018.7
【作者简介】苏煜,浙江师范大学“木铎”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包可可,浙江师范大学“木铎”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陆宽宽,浙江师范大学“木铎”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 【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京),2018.7.2
【摘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而提出的破局良方,强调以被教育者为中心驱动教育者的改变。因事而化,要回应大学生的思想关切,直面热点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因时
【作者简介】李建华,浙江师范大学“木铎”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贺凯杰,浙江师范大学“木铎”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熊节春,浙江师范大学“木铎”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 【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京),2018.7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