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的态度
刘树宏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提倡无产阶级应该具有博大国际情怀和彻底革命精神之爱国主义,并且强调要慎重使用“爱国主义”范畴。同时,还揭露“爱国主义”在资产阶级那里已异化为“骗人的幌子”之现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研究、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的态度,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
【作者简介】刘树宏,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北京  100081)。
【原文出处】《北方工业大学学报》(京),2018.6.115~1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双重维度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18BKS160);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项目。
爱国主义是人们用于认识、处理个体、群体与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是实体存在,而是一种关系存在。在这一关系存在中,关系双方分别为个体、群体与国家。在阶级社会中,不论是个体、群体的人还是国家都是具有阶级性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性存在。它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或者同一时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于不同的主体而言,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实践方式是不同的。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创立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伟大理论过程中,他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否具有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这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颇具前瞻性的实践课题。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1提倡博大国际情怀之爱国主义
事实胜于雄辩。马克思恩格斯是否具有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通过研读他们留下的大量而宝贵的经典文献,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首先来审视一下先后收录于1995年和2012年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或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开篇之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导言》是标志马克思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重要著作。通过详读这篇重要文献,不难发现,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使用“爱国主义”范畴,却在文中多处出现具有关于个体与国家关系的重要论述。马克思在批判“现代德国制度是时代错乱”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德国人”的解放,不是单个人的解放,因为“单个人不受国界的限制”,整个国家也“不会因为个人获得解放而获得解放”。[1]在这里,马克思初步揭示了“德国人”在处理个体与国家关系时。尤其是德国解放与个人解放这一重要问题时应该具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马克思认为,“德国人的解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努力,也不是德国一国之力所能达到的。这个意思如果用肯定方式表达的话,就是后来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表述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同义语。[2]也就是说,倘若全世界无产阶级想实现这一行动的伟大联合,就内在的要求他们必须具有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情怀。
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典文献——《宣言》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刻而详细的阐述。他们指出,一方面由于“现代的工业劳动”,使得不论是身处于比较发达的英国和法国还是相对落后的美国和德国的“无产者”,由于他们同时受“现代的资本压迫”,使得他们之间逐渐减少了各自的“民族性”,而且这些“民族性”还会“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以及“工业产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而“日益消失”。另一方面全世界无产者所具有的共同性,即存在于这些国家的“法律、道德、宗教”等上层建筑“都是资产阶级偏见”的共同性[3],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洞察到了这些“民族分隔和对立”在未来将会消失的发展走向,所以就为全世界无产者实现大联合指出了光明前景及其实现方式。这一时期的无产者应该具有的爱国主义,不应该是仅限于一国之爱的狭隘民族主义,而应该是具有“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的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4]。因此,从这些经典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具有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而且还要求无产者积极行动起来,应该树立具有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坚定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要求无产者要具有这样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呢?总的来讲,主要是由无产阶级当时所面对的复杂的国际形势所决定的。1847年他们在伦敦举行的纪念1830年波兰起义十七周年国际大会上,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较为详细的正面阐述。在这次大会上,马克思指出:“现在存在着一种各民族资产阶级的兄弟联盟。这就是压迫者对付被压迫者的兄弟联盟、剥削者对付被剥削者的兄弟联盟。”但是,由于各国资产阶级没有“一致的利益”,更不能“消灭现存的所有制关系”。这样,他们是无法结成真正的“兄弟联盟”的。相反,各国的无产阶级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因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也就是对民族冲突和工业冲突的胜利”,“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同时就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信号”。具体而言,就是“英国无产者对英国资产阶级的胜利对于一切被压迫者战胜他们的压迫者具有决定性意义”,无产阶级“不应该在波兰解放波兰,而应该在英国解放波兰”,“打倒你们国内的敌人,那时你们就可以自豪的感到,你们消灭了整个旧社会”。[5]
在这次大会上,恩格斯也详细论述了无产阶级加强国际联合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按照惯例,在国际大会上,对于个人的国别应该是闭口不谈的。可是,恩格斯却要“破例以一个德国人的身份讲几句话”。他首先告诉参会的波兰无产阶级,“我们德国的民主主义者特别关心波兰的解放。”正是由于德国的“君主们”和“士兵”在进行着民族侵略和掠夺。因此,“我们德国人,我们德国民主主义者,首先应当洗刷我们民族的这个污点”。“一个民族当它还在压迫其他民族的时候,是不可能获得自由的”。“只要波兰没有从德国人压迫下解放出来,德国就不可能获得解放”。正因为德国的民主主义者和波兰的民主主义者有着这样“一致的利益”,他们就能够为“解放两个民族而共同努力”。同样,“在比利时、美国、法国和德国,机器生产使一切工人的生活水平都平均化了,并且越来越平均”。具体而言,就是“各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相同的”,“他们的利益是相同的”,“他们的敌人是相同的”,所有这些都是“推翻压迫他们的阶级——资产阶级”所具有的无比优越的条件。因此,恩格斯号召各国无产阶级“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付各国资产阶级的兄弟联盟”[6],其根本精神动力就是要具有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
另外,恩格斯在驳斥有些人对于第一国际的污蔑时,也重申了这种观点。当朱泽培·马志尼在报纸上大肆攻击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否认祖国,使它融合在公社的集合体中,而互相仇视似乎是公社必然遭到的命运”时,恩格斯在指出其前后矛盾的逻辑错误之后,义正词严地指出:“指责说国际否认祖国,这是无稽之谈。国际力求团结,而不是分裂。它反对关于民族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的目的是各族人民的分离,暴君们往往利用这个口号来散布偏见和仇恨;拉丁族和条顿族之间的竞争造成了最近这次毁灭性的战争,拿破仑和俾斯麦都同样利用了它”[7]。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所领导的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并不是简单的否认爱国主义,只不过是根据当时形势和指导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需要,更强调爱国主义的具体实现方式应该是加强国际联合,是具有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而非狭隘的民族主义或大国沙文主义。
因此,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献来看,他们在创立用于指导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伟大理论的过程中,不仅提出了无产阶级应该具有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而且还对支撑这种观点的原因和举措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主张彻底革命精神之爱国主义
如果说无产阶级应该具有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主要是对外来讲的行为规范的话,那么对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规范呢?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无产阶级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划时代的崭新论断。在《导言》中,马克思在批判“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基础上深刻指出[8],在“在德国,不摧毁一切奴役制,任何一种奴役制都不可能被摧毁。彻底的德国不从根本上进行革命,就不可能完成革命”。马克思在此处使用“摧毁”、“彻底”、“革命”等体现大无畏革命精神的词语,较为直接地表达了对于深受“奴役”的“德国人”而言,是应该深入思考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具有值得他们深爱的国家的时候了。马克思直言不讳地指出,在这样的国度里,“德国的道德和忠诚”是属于“个别人的”,而对于绝大多数德国人却是“我没有任何地位”的客观现实[9]。德国人只有通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和“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这样两种强大武器,来“摧毁”实施“奴役制”的旧“德国”,从而建立起一个体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新德国。唯有这样,“德国复活日”就可以“由高卢雄鸡的高鸣来宣布”了。[10]因此,依据当时德国的具体国情,广大德国人的爱国主义的实现方式就应该突出地表现为革命的特质,而且这种革命不是偷工减料、半拉子的革命,而是完全彻底的革命,是“摧毁一切”的革命。此时德国人的爱国主义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他们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方式是与“那些好心的狂热者,那些具有德意志血统并有自由思想的人”相反,不但不能从“我们史前的条顿原始森林去寻找我们的自由历史”[11],也不能从维护体现“时代错乱”的“现代德国制度”中去寻找[12],更不能“靠维护一切卑劣事物为主的”政府制度,而是要到德国的现实中去寻找,要确立另外一种崭新类型的爱国主义,即具有彻底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同时,还继续指出,实现这种形式爱国主义的重大根本性举措就是要勇敢地“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13]
马克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和态度呢?爱国主义毕竟是一个关系存在,假如无产者和无产阶级是主体的话,那么是否具有“爱”的客体——国家,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关于这个问题,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进行了较为集中而详细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有人“责备共产党人”,“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的言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没有的东西”。[14]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工人根本没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祖国。因为在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中,“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全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15]工人群众“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16],而且在“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接踵而至地向他们进行剥削。[17]各国的工人群众在资本家的“占有下”,“工人仅仅为增殖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18]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并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即共产主义运动不是一般的运动,也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19]这就意味着,“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20]无产者“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必须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方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2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应该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是内在地包含着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外要具有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要积极进行国际联合;另一方面,对内在认清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本质的基础上[22],要具有彻底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唯有把这两个层面具体特质的爱国主义内在地同时集于无产阶级一身,这样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历史任务才能实现。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包含了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
3建议慎重使用“爱国主义”范畴
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致力于无产阶级伟大事业的理论创造和实践,从这一层面来讲,他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是名副其实的,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来说,他们是无产阶级理论工作的创始人和最早的思想宣传工作者,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过,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他们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时,很少直接在正面意义上使用“爱国主义”范畴。马克思在给阿尔诺德·卢格的信中这样讲道:“目前我正在荷兰旅行。根据这里的和法国的报纸判断,德国已深深地陷入泥潭,而且会越陷越深。我向您保证,连丝毫没有民族自尊心的人也会感受到这种民族耻辱,即使在荷兰也是如此”[23]。很明显,这里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把一个游子的拳拳爱国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此处马克思却用了同意替代法,以“民族自尊心”替代了“爱国主义”。同样,恩格斯在1847年11月29日在伦敦举行纪念1830年波兰起义十七周年的国际大会上的演说中,也用我是“一个德国人”,“我们德国的民主主义者”自居[24],而没有使用“爱国者”或“爱国主义者”等范畴。
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愿意直接使用“爱国主义”范畴呢?总的说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爱国主义范畴自身的复杂性。爱国主义范畴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为其涵义多重、使用语境复杂等特质。正因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自己谨慎使用“爱国主义”范畴的同时,还抓住时机,运用与无产阶级思想宣传工作者通信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谆谆教导。保尔·拉法格是法国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卓越活动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恩格斯在给他的一封信中就谈到了“爱国主义”范畴的理解和使用问题。恩格斯在信中写道:“你们对无政府主义者和极端爱国主义的布朗热分子们的胡闹提出抗议是完全正确的”,但你们全国理事会却不该“毫不含糊地宣称自己是爱国主义者”,而且“可怜的伯尼埃,他星期天在这里”,你们这样做,使伯尼埃“十分难堪”。恩格斯认为,爱国主义“这个词的涵义片面——或者说词意含糊,依情况而定”的时候比较常见,所以恩格斯“从来不敢把这一称号加于自己”,“我对非德国人讲话是一个德国人,正像我对德国人讲话时又纯粹是一个国际主义者一样”。因为“无论是法国人、德国人或英国人,都不能单独赢得消灭资本主义的光荣”,也就是说,“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国际的事业”[25]。最后,恩格斯又语重心长地说:“我希望你们相信,在你们的重新滋长的爱国主义第一次发作时,你们就已经有些越出了目标。这并不太要紧,我希望它不为人所注意,但是如果再次发生,那将会引起不愉快的争吵。你们发表的文件,虽然是为了用之于法国,但也应该是国外所能接受的。话说回来,我们可尊敬的德国人也不是任何时候讲的任何话都是正确的”[26]。这样,一个博学多才而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长者形象便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恩格斯短短一席话,就使保尔·拉法格等无产阶级思想宣传工作者知晓了运用“爱国主义”范畴应该慎重注意的问题。
关于“爱国主义”内涵的复杂性,恩格斯在《法国境内的战斗》中也有过相关论述。恩格斯指出:“民众为了进行抵抗,一切手段都可以使用,而且愈有效愈好。但是这一切是普鲁士人曾经打算用来对付法军的,如果法国人现在也用这些方法来对付普军,那末这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在一种情形下被认为是爱国的行为,而在另外一种情形下却是强盗行为和可耻的凶杀行为”[27]。这里,恩格斯揭示了爱国主义在阶级社会中复杂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表征就是阶级性特质。
马克思恩格斯建议无产阶级思想宣传工作者慎重使用“爱国主义”范畴,还有另外一个时代原因,那就是在他们生活的时代,爱国主义已经蜕变异化为资产阶级愚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骗人的幌子”。[28]
4揭露“爱国主义”已异化为“骗人的幌子”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具有上述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但我们发现,他们直接使用这一范畴表达自己观点和态度的时候是非常有限的,这与当时这一范畴的现实使用情况紧密相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爱国主义”范畴已经被资产阶级滥用。甚至成了在资产阶级手中摇旗呐喊的“骗人的幌子”。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运用同义替代法指出无产阶级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观点和态度的同时,也对资产阶级运用“爱国主义”范畴的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揭示和批判。
马克思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代表性的文献主要有两个:一是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在这篇文献中强调指出,19世纪40年代末,革命在欧洲大地上此起彼伏,尤其是二月革命以后,法兰西临时政府面临着相当大的财政赤字困难,“恳求大家为爱国主义做出牺牲”。但是,这一招数收效甚微,“只有工人才给它一点施舍”。于是,它又启用另一骗人伎俩——“开征新税”,企图用这种办法来解决当时面临的财政危机。可是,到底应该由“谁为资产阶级的信用事业做出牺牲呢”?临时政府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中了被法国贵族蔑称为“笨伯雅克”的农民来承担。[29]在这里,马克思使用“爱国主义”范畴,实则淋漓尽致地揭示了1848年法兰西临时政府假借“爱国主义”之名,欺骗工人和农民以达到挽救其财政危机的一己之私利。后来,该临时政府又故技重演。为了“对付无产阶级”,它组织了“别动队”。这个“别动队”大部分由“流氓无产阶级”构成,而且多数是年龄在15岁到20岁的青年人。该临时政府指派了“别动队”的指挥官,这些指挥官“一部分是政府指派的常备军军官,一部分是他们自己选出的一些资产阶级年轻子弟”。为了更好地让这些年轻的流氓无产者更好地出力、卖命,临时政府又把“爱国主义”作为由头来欺骗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别动队”的军官和年轻的资产阶级子弟,以满口充斥“要为祖国牺牲和为共和国效忠的高调迷住了”别动队的青年流氓无产者。[30]经过马克思上述深刻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就把19世纪40年代法兰西临时政府所提倡的“爱国主义”欺世盗名的险恶嘴脸毫无遮拦地暴露于全世界无产者面前。用现在的话说,此时马克思从反面用证据确凿的事实对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了一次颇具鲜明阶级性的爱国主义教育。
另一个重要文献是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在这篇文献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于19世纪70年代初所宣传的“爱国主义”的虚伪性进行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纯正的爱国主义”,是代表“各类‘国有’财产的实际所有者”利益的。由于此时这些“各类‘国有’财产的实际所有者”所从事的金融、商业和工业活动已带有世界的性质,所以,“这种爱国主义现在已剩下一个骗人的幌子”。同样,如果条件类似的话,“这种爱国主义在所有国家也会像法国一样被戳穿”的。[31]种种迹象表明,这时法国资产阶级所宣传的“纯正的爱国主义”,实际上是代表“各类‘国有’财产的实际所有者”利益的爱国主义,而非无产阶级所主张的爱国主义。正是由于资产阶级的“金融、商业和工业活动已带有世界的性质”,所以,他们所鼓吹的“爱国主义”已经严重背离“爱国主义”范畴的本真意义,已经真正沦落异化为供资产阶级舞弄的“骗人的幌子”。
5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态度的现实启示
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从理论层面对于无产阶级应该具有的爱国主义基本观点和态度进行了内、外两个层面的论述,而且还从无产阶级思想宣传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出发,对于“爱国主义”范畴的正确运用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与此同时,他们还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实践者。他们倾注毕生精力所从事的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就是对他们所阐释的爱国主义基本观点和态度的现实践行。总之,继承和弘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启示以及借鉴意义。
5.1完成艰巨任务仍需继承和弘扬彻底革命精神之爱国主义精髓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无产阶级的客观实际情况,阐述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内涵(对内)——彻底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对于这个观点应该客观科学的进行分析。首先,不能绝对、片面地认识和理解爱国主义,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前文所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上述表述主要是基于当时的特殊情况而做出的判断。支撑这一观点最重要的一个基本逻辑前提就是“工人没有祖国”。[32]后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理论表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发表25年之后于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一点是他们首先强调和肯定的。在对“一般原理”加以肯定的基础上,又对“一般原理”所体现的“某些地方”以及“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又提出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方法论原则[33],这一原则是我们今天科学认识爱国主义时代内涵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依据。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34];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继续“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同时[35],还应该赋予“彻底的革命精神”以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既然“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36],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就应该继承弘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具有彻底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思想精髓,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等艰巨任务。[37]所有这些行为的发生,都需要具有彻底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作为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和无坚不摧的精神支柱。
5.2应对共同挑战仍需继承和弘扬博大国际情怀之爱国主义精神
早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如果说他们根据无产阶级所处的国际环境提出了应该加强国际联合、培育具有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是时代使然的话,那么,在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否应该具有这种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则是本文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基本观点和态度的另一个重要落脚点。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提倡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具体实现方式,在对外层面应该具有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虽然如今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19世纪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全球的生态问题、反恐问题、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问题,而且面对所有这些全人类共同的问题,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38],具有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必须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需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3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必须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齐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0],实现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使命任务,同样需要继承和弘扬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5.3警惕有人借“爱国主义”之名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产阶级及其反动政府把“爱国主义”当成了欺骗人民、愚弄群众的“骗人的幌子”,从而遭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无情揭露和严厉批判。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往来日渐频繁。与此同时,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摩擦和分歧也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国人要擦亮眼睛,头脑清醒,特别要警惕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假借“爱国主义”之名,蛊惑人心,宣传狭隘的民族主义或大国沙文主义,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制造矛盾,从而达到破坏我们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的险恶用心。此时,更应该继承和弘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态度和观点,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为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贡献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41]
总之,通过透视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具有比较丰富的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而且在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探讨这个问题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注释:
①本文在选题修改和文稿撰写等方面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的悉心指导。
参考文献:
[1][8][9][10][11][12][13]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4,15,18,5,6.
[2][3][4][14][15][16][17][18][19][20][21][22][32][3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6,66,42,50,42,38,39,46,45,52,42,33,50,5.
[5][6][24]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波兰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4-695,696,696.
[7]恩格斯.关于马可尼和国际关系的发言报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688.
[29][30]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4,96.
[28][31]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初稿(摘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1.
[23]1843年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3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25][26]致保·拉法格(1893年6月27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86,89.
[27]恩格斯.法国境内的战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80.
[34][35][36][37][38][40][4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5,39-40,26,15-16,58,58-59,29.
[39]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4.

2019年 第二期

2019年 第二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十八大以来“纲要”课程与教学研究现状、热点及问题 ——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之回顾与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及其提升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理论思维
“叙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概论”课中深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开放式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文化资源运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
全要素驱动的高校思政课研讨式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有效教学”亟待破解的“三对矛盾”
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发展
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网络议题与引导策略
试析新自由主义在经济上的实质和危害
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深度互动教学的新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制”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意识形态概念基本特征的逻辑辨正 ——基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考察
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的态度
习近平对中国精神的当代倡扬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制约因素及提升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翻转协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国际视野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研究
厘清与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定位、功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