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及其提升策略
吴林龙
【摘要】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话语权,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话题,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教师的话语权实际上是教师言说的思想理论观点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教师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教师课堂话语的感染力、教师个体性话语的渗透力和学术性话语的支撑力。社会现实环境的复杂性、部分教师教学语言的单调性、教师主观因素介入的不当性、学术研究的薄弱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力量的形成。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最为根本和迫切的是加强教师自身建设,增强教师自身话语言说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
【作者简介】吴林龙,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沪),2018.11.62~6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经验借鉴与现实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7CKS043)。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阵地,关系到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鲜亮底色,因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是教育内容的实际表达者和传授者,同时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当前教育部决定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就聚焦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在新时代,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深入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及其提升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的理论阐释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很重要,但如何从理论上把握教师话语权的内涵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里首先涉及对话语权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实际上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话语言说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这种话语影响力大致可以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言说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即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言说的教育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规范等。这些内容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状况决定的,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性质。如果再联系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和深层利益矛盾的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多种社会思潮的涌动和思想文化的激荡,以及大学生自身对这些社会思潮影响的敏感性和不成熟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作为他们言说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力,其实就表现为他们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引导,能否实现他们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主导。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表现为教学语言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力,即课堂话语的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通过教学语言这一载体最直观呈现。教师要把教材单向的书面论述,转化为师生双向互动的交流过程,使抽象的理论、概念、定义转化为鲜活的具有时代性和生动性的口头语言。”[2]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如果要使大学生接受认同自己言说的思想政治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主导和引导,那么就必须确保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大学生学习过程和思想行为的影响。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欲望,需要抛出的一些设问、反问等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提升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课堂语言应具有感染力,生动活泼而不是刻板生硬,引人入胜而不是索然寡味,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引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言说的理论内容的注意力,才有可能使理论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从这种意义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影响力体现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对理论内容的表达力,或者说是教学语言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感染力。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通过教师自身主体经验的诉说和人格示范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影响表现出来,即教师自身的经验性和个体性话语的渗透影响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话语言说的主体,不论是意识形态话语,还是课堂话语,都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言说的,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会带有主体情感色彩和好恶判断的渗入,甚至表露出他们自身对传授的思想理论观点的接受认可乃至信奉程度和心理态度。身教胜于言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和感悟以及自身的人格示范来诠释自己言说的理论,不仅能够给大学生带来鲜活的间接经验,也能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氛围,有利于引起大学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认同,获得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领力量。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无疑要表现为他们在言说理论观点的过程中渗入或引入的自身经验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即个体经验性话语的渗透影响力。
最后,教师的话语权还体现为其学术性话语的支撑力。从教师传授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言,“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3]“学术性是大学课堂的重要特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必须以学术的形式出现才能被广泛接受,否则就可能会遭到质疑,教学的有效性就会降低。”[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学术研究和学术逻辑来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可以充分展现理论观点的科学性、真理性,以及对现实问题和大学生成长发展困惑的学术穿透力,让大学生体味到他们所言说的理论观点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进而通过发挥理论观点的真理魅力将社会历史发展要求和广大人民的需要转化成为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而,从这种意义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影响力还表现为自身学术性话语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表现为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课堂话语的感染力、个体经验性话语(人格示范)的渗透力、学术性话语的支撑力,是有主次之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教师,而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通过主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思想教育的专职人员,因而这种职责和使命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最为主要和关键的是课堂上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即在教学中实现传授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价值取向的主导和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实现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就需要具有课堂话语的感染力、个体经验性话语的渗透力和学术性话语的支撑力。没有后面这三个层次的话语力量,就很难实现自身言说的意识形态话语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导和引领。这要求我们既要从重点论的视角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表现的根本和关键,也要从全面论的视角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表现的整体和全部,进而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的理解。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的现实境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把握其理论内涵,有利于深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的现实境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力量的生成还面临着一些来自内部和外部、主观与客观的挑战。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现实环境的复杂性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的主导力
从现实看,随着新时代全面改革开放的进一步纵深推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进一步增强。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频繁,国际意识形态的斗争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日益趋向隐蔽且来势凶猛。特别是网络社会充斥着良莠不分、鱼龙混杂,甚至诋毁主流价值的信息。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熏染,形成一些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甚至受到一些错误思想的诱导,直接或间接地消解教师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言说的效果。同时,从当前看,在新时代尽管我们在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特别是有效解决了一些突出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诸如贪污腐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在课堂上的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现实环境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成为大学生的思想追求和行为自觉,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主导和引领,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建设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2.课堂语言的单调乏味性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的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虽然主要表现为课堂上教师言说的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但要实现这种主导力,还必须发挥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从现实看,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还比较单调乏味,他们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往往照本宣科,还没有很好地实现从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有的教师不善于开展师生交流互动,缺乏与学生语言交流的技巧。即便有的教师能够组织一些课堂交流,但也往往缺少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位参与2017年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听课的专家指出:“我在听课中注意到教师们都注重运用提问、互动的方式方法,但基本都很生硬、刻板、做作:一是教师所提问题的水平太低,无法征服学生和吸引学生,很多时候是让学生打开教材念答案;二是教师的解答缺乏深度,基本限于教科书的水准。”[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授的思想政治理论是通过课堂语言获得实现的,如果课堂语言乏味单调,缺乏感染力,必然无法引起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一定程度上会消解教师课堂话语的感染力。
3.教师主观因素介入的不当性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的渗透力
个别教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当成了情绪宣泄的舞台,把对社会、对单位乃至个人发展的不满在课堂上随意宣泄,更有甚者公开调侃、抹黑甚至诋毁党和国家的光辉形象。极少数教师仅仅把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谋生的职业,缺少理论传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理论教学缺少情感投入,甚至坚持所谓的价值中立,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甚至有个别教师言行不一。如果教师连自身都不相信和不践行所言说的理论,学生又怎么会接受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现实中教师话语言说中教师主观因素的过度介入或缺失,都将使教师难以通过个体经验和人格魅力的形式来传播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这不仅不会给大学生带来正能量,而且还会造成不良的价值暗示,助长大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消解教师话语言说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
4.学术研究的薄弱性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的支撑力
  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重视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全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有很大提升,但从总体上看与提升教师话语权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因为学术研究不够、知识积累不够、思想深度不够,虽然有时课堂教学有气氛,但教学内容容易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和取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往往难以达到。”[6]在现实中,部分教师仅仅把自己看作是教材内容的传声筒和搬运工,习惯于复述教材内容,而不是下功夫对教材涉及的概念、原理或事件进行深入梳理和研究。部分教师对社会现实关注不够,对社会问题缺乏深度的理论回应和学理探究。因此,当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话语的欠缺对他们话语影响力的消解和遮蔽值得关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的提升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的独特规定和现实境遇,决定了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最为根本和迫切的就是加强教师自身建设,增强话语言说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1.以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功底为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困境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理论的认知、把握、信奉乃至践行程度有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为功底基础,一是要引导广大教师加强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相关著作,在把握相关著作的写作过程、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提升教师课堂理论话语或意识形态话语的深度和底气。二是要深入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文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和经验教训,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基本精神,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提升理论话语或意识形态话语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三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特别是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和引导力,就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以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基础,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进行引领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分辨理论是非的能力,对校园内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违背、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认识敢于亮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
2.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技能为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不仅与教师的理论掌握有关,还涉及教育教学技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7]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技能,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丰富授课语言,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展现人格魅力和理论魅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要着力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名师示范和教学研讨等形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提升;各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评选优秀教案、精彩一课、精品课程、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和推广先进教学方法以及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形式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升。例如,2017年下半年开展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在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就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和指导作用。也可以采用名师帮扶、以老带新、个人公开课等形式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深入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特别是要引导广大教师适当使用一些大学生的生活话语和网络话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和话语距离,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3.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根本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肩负的责任,从根本上关系到教师以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向大学生言说理论观点及其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然无力解决全部社会问题,更没法杜绝学生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但如果能够站在对党、国家和大学生乃至对自身职业负责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言说的理论观点,那么必然就会积极探索多元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主导方法,主动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自觉加强理论的学习、研究和传播。对此,要引导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做到从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和共产主义美好理想的高度来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言说的职业价值感和崇高感。同时,也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把握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进而从对我国历史发展以及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角度来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言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也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言说的时代感和紧迫感,认识到当前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国家及相关部门也要建立严格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和课堂教学的职业道德准则,把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德才兼备的人才选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坚决清除那些在课堂公开发表不当言论、散布错误言论的教师,以纯洁教师队伍,壮大课堂主流舆论,弘扬课堂正能量。
4.以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学术研究为支撑
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学术研究,以学术话语的形式传授思想理论观点,通过学术感召力来增强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认同;要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研究,提炼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方法,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言说的艺术和效果;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时代境遇、社会现实问题和大学生的困惑问题及思想引导规律的研究,来破解当前消解教师话语权的制约因素;要加强对教师话语权的本质和生成规律研究,增强教师对话语权的自觉意识,使教师遵循教学话语的言说规律,掌握话语言说的艺术和技巧,增强自身话语言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是以国际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础的,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为视野的,其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极其严密,其科学真理性无可争议,其思想的深邃无人能够企及,只要我们的教师对于这个真理体系有精准把握和深入研究,把这个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充分展示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能够折服年轻的学子们。”[8]因此,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要求相关部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视学术研究,以学术研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发挥学术话语的魅力来实现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认同,使教师言说的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成长发展产生真正的影响。
5.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网络发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带来的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深远影响,决定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必须与时俱进地拓宽话语传播的空间。互联网作为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传播渠道,也是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角力的战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要求教师把课内与课外、虚拟与现实、网上与网下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进驻网络空间,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善于剖析网络空间中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思潮,掌握大学生在网络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动向,敢于网络发声,净化网络空间,弘扬网络正能量,在网络空间实现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价值取向的主导和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充分利用现实的课堂外,还要通过创建网络优质课堂,综合运用微博、微信、博客、QQ等多媒体载体和传播平台,倾听来自学生的真实声音,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增强现实课堂之外的话语感染力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和吸引力。
总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和国家高度强调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话题,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建设,充分阐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的本质规定、表现形式、现实境遇和提升策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否形成话语影响力,将直接关涉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而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杨林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
[4]徐家林.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话语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8(11).
[5][6][8]程美东.让真理和思想的光辉照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基于2017年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听课的一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7).
[7]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
 

2019年 第二期

2019年 第二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十八大以来“纲要”课程与教学研究现状、热点及问题 ——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之回顾与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及其提升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理论思维
“叙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概论”课中深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开放式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文化资源运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
全要素驱动的高校思政课研讨式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有效教学”亟待破解的“三对矛盾”
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发展
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网络议题与引导策略
试析新自由主义在经济上的实质和危害
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深度互动教学的新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制”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意识形态概念基本特征的逻辑辨正 ——基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考察
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的态度
习近平对中国精神的当代倡扬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制约因素及提升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翻转协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国际视野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研究
厘清与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定位、功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