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经验
王培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经历了起步、探索、规范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党和国家的重视、内容形式的与时俱进、教师队伍的稳固、针对性的增强密不可分。值改革开放40周年,分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建设的历程,从中总结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加强和改进提供历史启迪。
【关键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历史考察
【作者简介】王培,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思想政治课研究》(沪),2018.5.81~85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点对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谁来开、怎么开、教什么、用什么教、谁来教、怎么教、怎么评、怎么管”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和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全面考察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建设经验,对新时代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1988年《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施意见》、199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2018年《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成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的标志性文件。文件出台后,针对政策如何“落地”,各高校纷纷进行探索,尝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形成了有力的实践助推。并且在1988年、1996年和2005年分别形成非常明显的成果产出增长点,掀起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的热潮,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可见,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实践工作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以四个标志性文件为节点,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起步阶段(1978-1987)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8年《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施意见》出台前夕,即1978-1987年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等为主要内容,逐渐由非课程教育向课堂教育转变、由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环节向独立渠道发展。
此阶段,部分高校建立了以开设形势任务教育、道德品质修养教育课为主要任务的德育课德育教研室或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如当时的北京师范大学,“德育课利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每周一个单元的形势任务教育时间进行,按照教育部政教司组织编写的德育基础课教学大纲(试用)的基本精神,从培养师资的特点出发,单周上形势任务课,双周上道德品质修养课,教研室与党委宣传部每学期开学初共同制定形势任务课的教育计划。”安徽、山东等探索尝试领导干部带头讲形势与政策课,他们走进高校,深入到学生中,宣讲最新形势与政策,受到了大家的一致欢迎。有不少高校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形势任务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或局限在课堂上,开始尝试探索除德育课之外的教育途径、方法和手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关于改革开放的一些消极现象和看法,为避免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认识的负面影响,不少高校启动了新学年开学后的学生座谈会,通过采取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会、假期返校座谈、领导与学生面对面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在不少高校,这项工作已形成制度,延续至今。
在此十年里,形势与政策教育由形势专题教育发展到包含在思想品德课中,再到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最后成为大学生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但由于此时的中央各项文件精神都是纲领性的,对如何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并不是十分明确,加上各高校处于政策执行和实践探索的起始阶段,政策并未完全落地,很多问题也未经实践检验,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探索阶段(1988-1995)
从1988年《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到199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前夕,即1988-1995年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进入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党的基本路线的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与实践为主要内容。1988年,随着《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形势与政策课重点集中讲授国内外关系形势、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和重大活动决策、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及政策等内容。1991年,国家教委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增强理论教育的思想性和说服力、如何加强教学各环节、如何稳固教师队伍、如何加强领导进行了详细说明,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的组织实践与发展建设的重要依据。1993年,党中央出台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党员和师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结合师生关心的问题和切身利益做好思想工作。1994年,各高校以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开设时事政策课或讲座,对大学生进行生动且现实的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明辨是非的能力。1995年,国家教委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列入高校德育大纲的第三部分教育内容,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内外形势与政策两方面的教育,并再次强调面向各层次各类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
此阶段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加深了大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理解和认识,有针对性地澄清了学生思想中的许多糊涂认识。同时,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德育工作、党建工作的融合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并出现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主体身份和主体意识的培养。
(三)形势与政策教育规范阶段(1996-2003)
从199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到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的出台前夕,即1996-2003年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逐渐规范,由课堂逐渐趋向课程化。
1996年,国家教委出台“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相关意见,这是自1987年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和1995年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简称“两课”)后,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进一步规范。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委员会下设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小组,成为新形势下加强“两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走向科学化的标志。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对高等学校“两课”设置进行了修订,在这次调整后的课程方案(简称“98方案”)中,“形势与政策”课从思想品德课中脱离,独立成课。
此阶段,形势与政策教育建立独立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排进教学课表。无论是宏观层面对严峻形势的分析和重要地位的强调,还是微观层面关于学分学时、组织形式、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逐步有了详细的制度依托和执行依据。如果说1988-1995年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相关政策的探索期,那么1996-2003年期间主要是国家指导方针和政策的落地。
(四)形势与政策教育完善阶段(2004-2018)
自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出台至2018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余年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高校的不断实践,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面向不同层次学生,提高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2005年,教育部提出大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2010年,教育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列为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列为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要求这两门课程均需涉及形势与政策内容,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了依托。
其二,制定评价标准,推动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发展。2011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明确了高校执行形势与政策课“05方案”的要求。2012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囊括了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落实规定的课时和学分、制定并落实集体备案制度、有效实施形势政策教育报告制度等方面的测评。
其三,稳定队伍,加强培训,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不断增强。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两项文件无论是对辅导员的培训,还是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均提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性。2015年,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地方主要负责同志,重点是省级领导干部,每学期至少上一次讲台,保证每所高校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听1次地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报告或形势与政策课,为形势与政策教育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四,结合时事,丰富内涵,保障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每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事要事密不可分,党和国家的重要时事就是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内容,这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政治性特点的具体体现和保持时效性的根本所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精神写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把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成为当时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任务。2013年“中国梦”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内容,同年,“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宣讲中。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纳入师生理论学习教材,各高校扎实推进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015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2016年,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宝贵经验等成为当时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主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点。
其五,新时代,新任务,形势与政策教育被赋予了新使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有机地体现在了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中。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既为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个正确认识”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新目标。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形势与政策教育怎么教、教什么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提出了更新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把握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两项重点,开设全面从严治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港澳台工作和国际形势与政策四类专题。
二、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建设经验
(一)党和国家的重视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的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艰辛与探索同行。
党和国家始终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渠道。40年来,面对“四人帮”遗毒的影响、面对改革开放初期“一手软、一手硬”(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面对新世纪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思想多元与信息爆炸、面对全球化大潮下社会急剧变动与西方不良思潮的冲击,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形势与政策教育阵地,将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保障,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力抓手。
党和国家持续推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发展。制度上,出台多项文件政策,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开展扫清了障碍;管理上,明确了宣传部门的主管责任,成立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氛围;内容上,坚持将马克忠主义中国化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支撑,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进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队伍上,明确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将辅导员、党政干部等纳入教师队伍,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能力的培训力度,形成了合力育人机制;课程上,从学分学时、方式方法到教学计划、宣讲提纲,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二)“与时俱进”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的第一要义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每个历史时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都被赋予了时代意义。
保持“时代性”,关键要坚持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保持一致,与每个时期的国家大事要事密不可分,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政治性特点的具体体现,也是其保持时效性的根本所在。改革开放初期,形势与政策教育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建设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为重要内容。进入新世纪,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民主与法治、改革与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等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等内容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党的十九大后,2018年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
教育方式与途径也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初期形势与政策教育以专题教育的方式开展,之后讲座、实践、报告、演讲、座谈会、知识竞赛等突出学生参与的教育形式逐渐增多。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个别高校开始在设立理论学习网络专栏、建立时事政策专题网站、开发微课堂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网络平台成为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教师队伍建设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的根本
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最显著之处是教师力量的不断增强。
40年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中重点培养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将辅导员列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体,将党政干部作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队伍的有效补充,同时明确了研究生导师、学生党支部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职责。从没有稳定教师队伍,到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定向培养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主体,再到后来形成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党政干部和辅导员组成的专兼结合队伍,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从根本上保障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开展。
但同时,由于教师结构复杂、知识背景多元,加上对教师数量需求的加大,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了严重的教育水平不均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成为现在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影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针对此,2018年教育部对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提出实行特聘教授制度、分层建立特聘教授专家库、完善教学评议制度、探索教师退出机制等措施,为教师队伍的稳固、教育质量的保障提供了指导。
(四)提高针对性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的关键
提高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关键是要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成长需要出发。结合大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学习生活、成长需要等,有针对地开展教育,从而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第一,分层教育是各时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文件均要求要面向不同培养层次学生,要有不同的学分学时要求。1985年,中共中央强调要大力加强青少年的理想、道德、纪律和法制的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彰显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殊作用。1990年,党中央提出重点高校面向学生党员进行形势教育,要分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大家关心的国际国内重大问题,进行必要的学习辅导,以统一党内思想。2000年,教育部针对当时研究生群体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及存在的个别突出问题,要求要充分结合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需求,增强研究生群体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掌握和认同。
第二,实践、军训等关键节点是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良好契机。198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要求充分利用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契机,通过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报告会等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生产劳动成为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契机。1987年,国家教委、总政治部提出在学生参与军训期间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军训成为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另一新契机。社会实践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2012年国家7部委联合发文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2017年教育部将实践育人作为了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完善实践平台、挖掘实践育人途径,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由课堂走进社会提供了新的契机。
第三,特殊时期是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阶段。改革开放40年来,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各类主题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平台支撑,充分体现着其政治性和时效性的特点。面对改革开放后由于国际交往的日益发展出现的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念、对祖国感情淡薄的思想现象,1983年,党中央提出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教育中。针对1986年底少数高等学校发生学潮的情况,党中央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开展要做到经常性和针对性,更要有的放矢。1999年,针对当时“法轮功”对社会的恶劣影响,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继续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成为社会稳定的有效抓手。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伟大的抗争救灾精神成为了当时一段时期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与青年的座谈会、视察科研院所、党的十九大召开等多个场合,用回信、讲话等多种形式表达了对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成长的关心,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视,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注释:
①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②王殿卿.德育教研室的几个问题[J].高教战线,1982(6):24-26.
③祝彦.“领导干部上讲台”是党的优良传统[J].人民论坛,2017(4):26-27.
④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2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4-7.
⑤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9):15-17.
⑥孙立军.深化“四个正确认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7(4):62-66.

2019年 第二期

2019年 第二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十八大以来“纲要”课程与教学研究现状、热点及问题 ——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之回顾与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及其提升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理论思维
“叙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概论”课中深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开放式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文化资源运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
全要素驱动的高校思政课研讨式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有效教学”亟待破解的“三对矛盾”
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发展
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网络议题与引导策略
试析新自由主义在经济上的实质和危害
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深度互动教学的新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制”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意识形态概念基本特征的逻辑辨正 ——基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考察
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的态度
习近平对中国精神的当代倡扬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制约因素及提升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翻转协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国际视野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研究
厘清与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定位、功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