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搜索结果共0 篇
【摘要】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进展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应对时下手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冲击和挑战的积极办法就是因势利导,主动将手机引入高校思想政
客观的价值判断是研究的一种理想状态,要使之完全体现在研究中并不容易。很多学者会有意或无意地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研究对象,导致研究不仅偏离了历史事实,而且误导公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文化优越感在欧洲人中间是
【作者简介】汪亭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红旗文稿》(京),2016.4.8~10 【基金项目】本文是北京市教工委专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GWXJCZX201426。 2015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联合
【摘要】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实质是意识形态话语,因而其建构必须遵循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原则,并依据
【摘要】如何认识历史现象与历史本质、个别历史事件与整体历史、历史发展过程在一定阶段曾经呈现的某种趋向与整体历史发展的主流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要引导
【摘要】分析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两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参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作品,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设计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从时间长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微
【摘要】“爱国”与“爱国主义”是两个常用的概念,人们通常混同使用,不做严格区分。这在日常话语和宣传话语中是可以的,但从学术角度看则不够严谨,因而需要做出学理辨析。二者有共同之处,都
【摘要】通过对上海高校1600余名大学生从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价值期待”“教师期待”“教学内容期待”“教学过程期待”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结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