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彰显“真”的力量
徐川
【作者简介】徐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总支书记。
【原文出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哈尔滨),2019.2.1~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广大思政教师要在“真”字上下功夫,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彰显真的力量。
思政教师要明真道。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党和人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教师要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强大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明“真”道。在走上讲台前,思政教师一定要原原本本、扎扎实实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来改造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思政教师要“真”明道。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思政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自己在思想上弄通了,在理论上清醒了,才会真正接受和拥护理论,自己信才能让别人信,自己懂才能让别人懂,自己爱才能让别人爱,才能遵循“知、情、意、行”的认知路径,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厦的底座。
思政教师要融真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老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情理交融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情底色,有情有义才能以心换心,才能滋润心灵。思政教师既要葆有思想政治理论的理性和冷静,又要凸显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感性和温暖。从思政工作的内容来讲,我们传递的精神追求是爱国敬业,是奋斗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犹犹豫豫,不能含混不清,不能底气不足,要顶天立地,要旗帜鲜明。思政教师要心中装着时代,眼睛关注社会,要时刻保持对社会、对国家、对时代的敏锐观察,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用社会的暖心故事和正能量去阐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真谛。教师更要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这种真情真爱,要人格端正,言行一致,用自己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出榜样,绝不能课上一套,课后另一套。从思政工作的格局和延伸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停留于课堂教学,在课后要有面对面的谈心谈话,在网上要有键对键的互动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教师要有正直高尚的人格,要有为人师表的魅力和吸引力,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教育的本质就是爱,思政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点滴成长,把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清晰地传递给学生,也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凸显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大力量和现实价值,在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中发挥好主渠道、主力军的重要作用。
思政教师要解真惑。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一种科学的理论只有在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运用过程中才能释放磅礴之力,而一旦脱离实际,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强调要“不怕问”“怕不问”,“一问就倒说明掌握的不是真理或者还没有掌握真理”。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最少束缚,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期、成型期,极易受到外部各种思潮和思想的影响,也对社会热点问题比较敏感,这都构成了思政教师答疑解惑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更好诠释提供了更多样本。与此同时,转型过程中问题丛生,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创新提出了新挑战。思政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切实解答好学生心中的疑惑,要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把“问题”和“主义”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分析,把真正的道理讲清楚、讲明白。
思政教师要育真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反复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的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阶段,是“小麦的灌浆期”和“拔节孕穗期”,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培育真人需要打牢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谈到,“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的理想信仰也要从一开始就把好舵定好向,教师要善于用伟大人物的青年故事,帮助学生树立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培育真人需要体系支撑。思政教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求学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价值观念。培育真人需要文化滋养。广大思政教师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中,在党带领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师应当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充分融入这些优秀文化中的人物、故事和精神,让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成长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广大思政理论课教师只有真学、真懂、真会、真用,下足“真”功夫,练好“真”本事,体现“真”作为,方能换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扎扎实实的“真”效果。

2019年 第三期

2019年 第三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网络舆论“把关人”角色刍议
“从心开始”,提高思政课教师引领力与影响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验证与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成就新探——基于2016-2017年期刊文献的文本数据比较
提升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量与质
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及消解路径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思政课教育目标设计的逻辑思考
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转换的启示
宏微之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着力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如何讲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八章的教学内容与理论逻辑
努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新版教材辅导
走中国特色宗教院校办学道路办好宗教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问题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学科自觉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辩证法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功能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
论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共同理想的生成逻辑和发展实践——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生成和实践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向度
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的六个着力点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彰显“真”的力量
争做思想政治理论的“师者”
思想政治理论课何以理直气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