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问题意识
谢玉进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需注重把握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于矛盾处发现问题;注重深度的教学研究,通过研究深刻分析问题;注重立体的教学设计,以立体的视野、架构与资源支撑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课堂革命”;问题意识
【作者简介】谢玉进,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2019.1.71~74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的阶段性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传统,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203“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2]28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他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497,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4]342问题意识不仅是一种优良传统、一种鲜明特质,也是一种重要方法。问题意识之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具有方法论意义,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重要条件。具体而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视域中强化问题意识应把握好如下基本维度。
一、于教学过程矛盾处发现问题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中,问题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那么,面对如此多样、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琐琐碎碎的具体问题,怎样才能不被问题所淹没,而有效地发现真问题呢?对此,毛泽东的论述不无启发意义,他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5]74这就告诉我们,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事物的矛盾,透过矛盾就可以准确地发现问题。
首先,教学准备环节:注意把握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教材为遵循,不能离开教材自说自话;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要以育人为根本,不能脱离学生照本宣科。这就是教材与教学之间“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这种关系处理不好就容易出现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教材由国家统编,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时代要求,它为教学提供了政治方向、内容框架、理论逻辑和价值遵循,具有原则性与一般性,因而全国适用。而教学则由不同的教师团队面对不同的学生,区域差异、校际差异、专业差异等都较为显著,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因此,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矛盾显而易见。在教学准备环节,如何“因材施教”,找准教材、教学与学生的结合点,不仅备好教材,还要备好教师、备好学生,做到既遵循原则与一般,又充分观照差异与特殊,是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
其次,教学展开环节:注意把握好理论深刻性与授课生动性的矛盾。理论深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特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使命就是“通过理论说服人”。面对理论的深刻性,在教学实际中常常存在一板一眼讲理论而“一深刻就无趣”的现象。于是有的教师就转而刻意追求授课的生动性,不惜绕开理论问题,而刻意制造课堂的“热闹”“好玩”,实现表面肤浅的感官愉悦,导致“一生动就无聊”。“一深刻就无趣”与“一生动就无聊”的悖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开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背后的矛盾其实就是理论深刻性与授课生动性的矛盾。聚焦理论深刻性与授课生动性的矛盾,需要进一步追问理论如何才能真正深刻,而深刻本身不是目的,如何深入浅出,用理论的功底、讲授的艺术、人格的魅力打动和征服学生才是真正的生动,从而实现深刻与生动的统一。
最后,教学拓展环节:注意把握好供给单一与需求多样的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有效的课堂时空中能够实现的教学实效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影响力不能止于课堂,还要进一步拓展到课堂之外,充分运用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等实现教学拓展。以问题意识审视教学拓展环节,要问的是为什么要拓展?依据什么拓展?如果不追问这些问题,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拓展就失去围绕课堂主渠道的支撑作用,甚至远离课堂而毫无“思政味”,活动很热闹,但育人效果差。面对这些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拓展应紧扣拓展背后的矛盾动因,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供给的单一性与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聚焦这一矛盾需要全面深入调研学生的需求状况,依据需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有效形成课堂教学与拓展教学的互补配合,达成拓展教学对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有力支持,弥补课堂教学供给相对单一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有效形成教学合力。
二、以深度教学研究分析问题
如果说发现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的起点,那么分析问题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的关键。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应深度开展教学研究,以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研究的投入实现问题分析的系统性、深刻性与彻底性。
首先,以“课堂为本”理念研究教学。以深度教学研究分析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以何种理念开展研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我们认为以“课堂为本”的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它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价值教育。价值教育强调“亲其师而信其道”,而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离不开课堂时空中师生的思想碰撞、精神交流、人格对话,所以课堂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具有非凡的意义。以“课堂为本”的理念突出的就是追问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的诸要素来提升课堂的育人功能,进而“回归课堂”“再造课堂”,有效推动“课堂革命”。具体围绕“课堂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应深度挖掘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关联,系统论证课堂要素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研究推向深入。坚持“课堂为本”,通过研究服务和改造课堂,是基于问题意识深化教学研究的重要宗旨,因为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是实施育人功能的第一现场,课堂教学好不好不仅是评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好坏的第一标尺,也是评价高校立德树人状况的核心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于课堂教学之中,也需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去解决。因而,系统回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深度研究问题,需要牢牢抓住课堂,坚持“以课堂为本”的理念。
其次,以复杂性思维研究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它是一个非线性事件,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如果我们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简单系统、一个线性事件,那么好的教材、好的教师、好的教法就必然会带来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显然,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在教材、教师和教法上的大量投入,并没有直接显著地带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根本提升,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路上我们依然使命艰巨,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突出的复杂性,我们不能用线性思维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教学研究来分析问题,应该充分认识到复杂性思维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分析的重要性,应用复杂性思维开展教学研究,全面细致地把握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统功能的所有要素,找出最大变量,通过改变有效的输入改变系统的功能状况,从而系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以复杂性思维审视教学研究,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复杂性客观实际的一种尊重和正视,是实事求是的应然要求,也是有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看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复杂性的教学研究,容易做成脱离实际的空洞化研究,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难以深入,最终很难实现对问题的深刻把握。
最后,以扎实的团队协作研究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广泛而深刻的,它关涉的学科众多、背景复杂,仅靠一己之力很难完成系统深入的教学研究,进而在问题的分析上难有大的突破。为此,分析问题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团队的高度决定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团队有力量个人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展现更大的力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应与团队建设同步,以团队的集体力量攻坚克难,同时又在问题研究中推动团队的互动、协作和共同成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较之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有着更好的团队协作的基础和条件,他们有共同的育人使命、相近的专业背景、共识的教学理念,不同课程可以相互配合、协同育人,这些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容易形成紧密的教学共同体,从而以共同体的模式合作共进,系统推进教学研究的深化。为了有效推动教学研究,实现课堂革命,团队建设往往需要依赖项目的支撑,以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团队、带动团队的发展。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学问题本身就是项目设立的依据,项目化研究团队就成了研究问题、破解问题的关键。
三、以立体教学设计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可以说解决问题是问题意识的价值旨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意识应强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是问题意识生命力之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一门课或几门课的问题,它可能是青年大学生群体问题的反映,也可能是整个社会社会性问题的写照,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通常不能简单应对,需要通过立体的教学设计进行宏观把握和整体部署,以立体的方式推动问题的解决。
首先,以立体的视野观照教学。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处于异常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遭遇巨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积极主动,阵地意识明显提升,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同时应当看到,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6]35身处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遭遇的问题不仅来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而是国内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问题的解决必然需要有立体宏观的视野。在教学设计中,立体的视野带来的是对问题分析的全面性,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清晰的思路。当然立体的视野除了有横向的宏大之维,也有纵向的精深之维,除了要看到国内外的诸多要素在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还要看到其中哪些要素是构成重大影响的,并分析这种重大影响是怎么发生的、影响机制是什么,从而将问题的分析引向深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依据。
其次,以立体的架构强化教学。以问题意识设计教学,应看到问题的归因是方方面面的,要解决问题,不能简单依靠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而需要有立体的架构。立体的架构既包括在课堂教学中要融入更多的设计,立体地解读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也包括在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之外还应立体地设计相关的拓展、支持环节,如课堂之外的实践教学、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学生日常的养成教育等。具体而言,实现立体的教学设计需要把握好两个维度,一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精致化,将课堂教学内容精致化设计,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精致化配合;二是在大思政格局中经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利用大思政中的思政教育要素配合课堂主渠道,形成立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就是立体架构的一个重要表现,立德树人的问题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私责”,而是所有高校、高校内所有部门的共同使命。自然地,在课程方面,育人的任务就不能只落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头上,而应当有立体的架构,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好他的育人任务,而其他专业课程也承担相应的育人责任,实现协同育人。只有在立体的架构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解决才能手段更丰富、支撑更多元、举措更有效。
最后,以立体的资源支撑教学。有效的课堂革命,是一场资源汇聚的革命。离开资源的支撑,教学是无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解决,除了视野到位、架构到位之外,至关重要的是落实相关资源的配置,形成立体的资源支撑。资源从何而来?一方面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投入,做好增量,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切实地从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政治高度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盘活存量,善于发现和利用好现有的资源、身边的资源,将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有效资源支撑。有了立体的资源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具备了改革创新的基本保障,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平台后盾,从而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其实,“资源从何而来”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在今天看来得到了非常大的进展,随着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国各省市、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并投入大量的资源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一来,资源问题似乎得到了根本的解决。但是,我们的资源意识不能局限于此,而要看到资源可以而且应该越多越好,尤其对问题的解决而言,基于全校的立体资源全面地渗透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的多方式教育与引导,其实效势必优于资源的单向供给,从而呈现立体资源对于问题解决的独特优势。
综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意识是一种意识组合,它贯穿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是发现问题的意识、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的总和。培养和增强问题意识,需注重把握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于矛盾处发现问题;注重深度的教学研究,通过研究分析问题;注重立体的资源配置,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资源支撑。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意识才能避免抽象、空洞,而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落细,从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019年 第三期

2019年 第三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网络舆论“把关人”角色刍议
“从心开始”,提高思政课教师引领力与影响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验证与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成就新探——基于2016-2017年期刊文献的文本数据比较
提升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量与质
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及消解路径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思政课教育目标设计的逻辑思考
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转换的启示
宏微之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着力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如何讲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八章的教学内容与理论逻辑
努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新版教材辅导
走中国特色宗教院校办学道路办好宗教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问题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学科自觉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辩证法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功能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
论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共同理想的生成逻辑和发展实践——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生成和实践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向度
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的六个着力点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彰显“真”的力量
争做思想政治理论的“师者”
思想政治理论课何以理直气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