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学科自觉
刘武根
【摘要】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觉对于掀起、推动和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科自觉
【作者简介】刘武根,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2019.1.55~60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示范点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教师创新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QC161)的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修修补补,而是对传统课堂的教与学形态、师与生关系的颠覆性变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教为学服务,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合作学习、一起探究、共同成长的双向活动,把单向沉默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实质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到底该“怎么教”“怎么学”“学什么”“考什么”“怎么考”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掀起、推动、保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奠定了扎实的学科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学科依托和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觉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变革教学方式的重要前提,是引领大学生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式的重要条件,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功能的重要保障。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一,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段时间里,检验高校工作成效的标准一度在理论上众说纷纭,在实践中各行其是。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1]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7随着高校工作核心点和检验成效根本标准的最终确立,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革命”在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青睐。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高校教师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方法娴熟作为自我素质要求的一把标尺,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3]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4]《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的印发吹响了新时代高等教育“课堂革命”的集结号。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推动最能体现我国大学最鲜亮底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完成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使命新任务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5]10从内涵特征来看,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从主要矛盾来看,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历史任务来看,新时代既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完成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提出的新任务中,青年肩负着重大责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我们民族就有希望,我们国家就有前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历史、现实、未来紧紧地勾连在一起。既是我们这一代的,也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的不懈努力、接续奋斗中逐步变为现实。要真正完成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提出的新任务,就必须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使命与角色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共同理想,提高他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能力与水平,立志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二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他们心中生根开花结果,教育引导他们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听党的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三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加强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他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认真真修好自身品德,真正成为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时代新人。四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增长大学生的知识和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他们珍惜青春韶华,专心致志问学悟道、丰富学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沿着悟道理、明事理、求真理的方向不断奋勇前进。五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具有敢于担当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追求,真正做到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六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6]切实完成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使命,需掀起“课堂革命”。
第三,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大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05方案”实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并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办好,关键是把教材编好,队伍建设好,把课讲好。”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高校认真落实“05方案”,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改进中得到加强,课堂秩序明显好转,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应该说,与“05方案”实施以前比,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确实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入了新时代。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种历史性变化和历史性成就尚处于阶段性的局部质变之中,并没有发生实质性革命。与传统课堂相比,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态、师生关系、课堂功能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变的薄弱环节,绝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同时“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现象还比较普遍。教师和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都不太满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习动力亟待提高;教师缺乏成就感,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不足,容易产生职业懈怠。这种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无法关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既不利于教师的改革创新也无法真正满足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性、梯次性、渐进性等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存在内容重复陈旧、缺乏吸引力等问题,致使学生抬头率不高。由于没有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重视不够,绝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考核依然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传授情况,致使学业挑战度偏低,即使学生脱离课堂学习依然能顺利通过考试。革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顽瘴痼疾”,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亟须“课堂革命”。
二、学科自觉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重要基础
学科自觉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地将研究方向聚焦于自己主要承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所对应的二级学科研究方向,紧紧围绕所教授的主要课程对应的二级学科范围开展研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人有学科、人人进学科、人人搞研究,以更好地支撑和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提供了依托,而学科自觉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课堂功能提升的重要基础。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学科依托。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目的之一。2005年12月,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取消原属于政治学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并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五个二级学科。[7]2222008年4月,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功能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新增“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7]248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和优化学科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至此,一个功能定位科学、研究对象明确、学科边界清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体系基本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均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对应的二级学科支撑,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学科归属。与此同时,《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关于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通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各二级学科的研究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及各二级学科研究范围的确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树立学科自觉意识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掀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奠定了学科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学科依托。
第二,学科自觉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前提。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想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眼入脑入心,让00后网络原住民新生代大学生真听、真学、真记、真想、真信,需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变革。一是选用新型教学模式需要学科自觉。传统“满堂灌”“大水漫灌”的教学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个性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型、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青睐。但上述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高度的学科自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学科的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因为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选用不仅要关照学生需求而且要服从于教学目的。而学科自觉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的,更加精准选用教学素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推动“课堂革命”。二是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学科自觉。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2]6这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深刻阐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没有高度的学科自觉,既不可能向大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也不可能教会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世界和分析世界,更不可能让大学生真正搞懂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走向、全面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因此,学科自觉是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前提。
第三,学科自觉是引领新时代大学生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式的重要条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是以听教师讲授和看统编教材为主,以阋读相关教辅资料为辅。加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仍然以知识性评价为主,很少将价值性评价与知识性评价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就导致有的学生考前突击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教师讲义、PPT等也能顺利通过考试,甚至拿到高分。当然,这种现象在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这种现象,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回归常识”,通过适当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科学增加课程深度,合理提高课程难度,有效提升学业挑战度等方式对大学生合理“增负”,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推动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没有高度的学科自觉,既无法科学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度、合理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适当扩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选择性,以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阶性、挑战性、创新性,也不能积极引导大学生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学科自觉是推动大学生转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式的重要条件。
第四,学科自觉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功能的重要保障。受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影响,当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多的是从物理学而非教育学意义上理解课堂的价值,将课堂功能严重窄化为单向沉默的知识传授之所。掀起和推动新时代“课堂革命”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沉默单向的课堂并使之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对大学生来说,革命后的课堂,应该是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既重温已知又建构新知还探究未知,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还塑造价值。对高校教师来说,革命后的课堂,应该是既传播知识又传播思想还传播真理,既塑造灵魂又塑造生命还塑造人,高校教师必须做到“德高”“学高”“艺高”。而学科自觉是高校教师“德高”“学高”“艺高”的前提与保障。“革命”后的课堂,对大学生来说是提高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思想水平之所,是知识生成、能力培养、思想交流之所,是价值提升、智慧启迪、成长成才之所,对高校教师来说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之所,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之所,是体现价值、发展职业、成就事业之所。因此,学科自觉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功能的重要保障。
注释:
①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六个二级学科具体研究范围的详细情况,请参见教育部社科司组编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1978)》第225-231、250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8-12-08)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
[4]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08)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1).
[7]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019年 第三期

2019年 第三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网络舆论“把关人”角色刍议
“从心开始”,提高思政课教师引领力与影响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验证与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成就新探——基于2016-2017年期刊文献的文本数据比较
提升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量与质
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及消解路径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思政课教育目标设计的逻辑思考
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转换的启示
宏微之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着力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如何讲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八章的教学内容与理论逻辑
努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新版教材辅导
走中国特色宗教院校办学道路办好宗教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问题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学科自觉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辩证法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功能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
论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共同理想的生成逻辑和发展实践——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生成和实践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向度
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的六个着力点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彰显“真”的力量
争做思想政治理论的“师者”
思想政治理论课何以理直气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