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功能
李忠军 牟霖
【摘要】高校思政课具有铸魂功能,是铸魂课程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应遵循“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逻辑,以信仰铸魂为核心,以实现“四个正确认识”为教学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铸魂工程为统筹,发挥思政课的引领作用,助推高校铸魂育人形成合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李忠军,吉林大学;牟霖,大连理工大学
【原文出处】《中国高等教育》(京),2019.2.34~35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15JZD004)的研究成果。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思政课紧紧围绕立德铸魂的核心功能,突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价值观引领和精神品格培育,是新形势下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的使命与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论述:“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进一步阐述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本质性、贯穿性、统领性价值。在高等学校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面贯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框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特殊的战略性地位,是铸塑“德中之魂”的“灵魂课程”。
“灵魂”是对人的思想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和主宰作用的社会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思想文化教育战线使用“灵魂”这个概念,阐述思想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曾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又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等。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灵魂”作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时代重任予以突出论述。
高校思政课具有铸魂功能,是铸魂课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和考察:其一,从前提逻辑来看,铸魂是思政课本质的核心要素。高校思政课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无论从实现方式还是功能表征上,都要从意识形态性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是其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规定性,承担着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大学生的主导思想观念和价值共识的任务,进而使时代要求、国家社会需求和大学生个体思想需求达到一致,培养时代所需要的社会成员,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的特殊规定性。其二,从内生性逻辑来看,铸魂是思政课价值的基本支撑。与一般的教育、一般的课程显著不同,思政课关涉的、引领的、教化的,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领域,即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这使思政课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类课程,在目标方向上更为直接、深刻、系统地指向思想灵魂的培养和铸塑,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解决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其三,从历史性逻辑来看,思政课具有铸魂育人的独特优势。高校人才培养中“立德铸魂”的需要和“育人成才”的需要,催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性融合,构筑了高校思政课体系,铸魂育人表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科本性,彰显了思政课历史发展的优良传统和一贯追求,体现了高校思政课作为铸魂课程的恰适性和必然性所在。
铸牢大学生信仰之魂,应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梦理想信念为根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信仰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校思政课要通过系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讲清楚、讲透彻,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真心认同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使党和国家提出的社会“理想的意图”转化为大学生个体成长“理想的力量”,立志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铸牢大学生价值之魂,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高校思政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着力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维度”阐述生动的中国实践;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维度”解读中国道路: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维度”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驱动、社会共识引领和国家价值导航,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铸牢大学生精神之魂,应以中国精神为根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情感表达和动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高校思政课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强化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精神共振与情感感染,引导大学生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树立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
将铸魂功能和内容逻辑贯穿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新时代坚持在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政课的全新思路和根本遵循。要以信仰铸魂为核心,实现思政课由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思政课影响人的思想灵魂,是从影响“精神系统”,到重塑“价值观系统”,再到构建“信仰系统”而实现的。这要求思政课真正实现从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再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并将人才培养的性质和要求切实贯彻到教材教学体系中,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彰显理论力量,打牢信仰根基。思政课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内核,将理想信念的培育贯穿整个思政课教学过程,作为整个教学的出发点、目的和评价标准,真正确立理想信念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要以实现“四个正确认识”为教学目标,使思政课“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精准诠释。思政课要从“理想信念、价值操守、精神家园”三位一体、“认知、认同、践行”一同推进、“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层层递进上实现“四个正确认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环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以其作为衡量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性的标准。
要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实现铸魂者先固魂。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铸魂育人的关键。通过普及化的“树魂工程”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有政治方向、有价值坚守、有话语体系的灵魂队伍;通过结构性的“固魂工程”,面向不同地区、学校、课程的差异化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点位培育和价值引领。
要以铸魂工程为统筹,发挥思政课的引领作用,助推合力铸魂。铸魂育人是立德树人的牵引和统领,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政课作为铸魂的主力军,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既在思政课各门具体课程中贯通铸魂育人的总体要求;也要积极探索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和强化“课程思政”的有效方法,整合零散隐性的铸魂资源,助推高校铸魂育人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9-10

2019年 第三期

2019年 第三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网络舆论“把关人”角色刍议
“从心开始”,提高思政课教师引领力与影响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验证与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成就新探——基于2016-2017年期刊文献的文本数据比较
提升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量与质
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及消解路径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思政课教育目标设计的逻辑思考
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转换的启示
宏微之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着力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如何讲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八章的教学内容与理论逻辑
努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新版教材辅导
走中国特色宗教院校办学道路办好宗教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问题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学科自觉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辩证法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功能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
论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共同理想的生成逻辑和发展实践——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生成和实践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向度
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的六个着力点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彰显“真”的力量
争做思想政治理论的“师者”
思想政治理论课何以理直气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